员工心理危险点探索
时间:2022-09-24 03:36:00
导语:员工心理危险点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电力生产作业现场,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作业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逻辑上是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但电力系统因人员违章造成的事故仍屡禁不止。电力企业期望根本性改变安全生产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险点。翻开事故案例的历史记录,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技术含量低,主要是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预控员工不良心理现象,防患于未然,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疲劳心理预控:实施心理疏导
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叫疲劳。
员工疲劳心理危险点:精神恍惚,工作失误。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疲劳使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电力员工带着疲劳心理从事危险性大的工作,是安全隐患。产生疲劳心理的可能原因:一是生活无规律,身体疲劳。如通宵达旦上网打游戏或打牌,饮食、休息不正常,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等。二是不顺心的事情,心理疲劳。如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折或情感危机等,使人身心疲惫。
围绕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从关心爱护员工生命的角度出发,应严禁疲劳者作业。生产管理者首先要与员工心理接触,了解疲劳心理的症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循循善诱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树立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正确观念。其次要与员工心理相容,深入生产班组,与员工和谐相处,了解身心疲惫的原因,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好协调工作,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调适员工心理状态,让员工舒展心情,缓解心理疲劳现象。第三要适时组织员工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调适身体,提高工作的热情。
二、厌烦心理预控:以人为本管理
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大脑对工作失去兴趣,兴奋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厌烦。
员工厌烦心理危险点:消极对待,转化事故。产生厌烦心理的可能原因:一是员工对工作缺乏新鲜感,消极懒惰。如偏远变电站值班员,人际交往少,内心寂寞,长期重复单调的变电工作而厌烦。二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受限。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生产班组工作多年,仍是一般工人待遇,个人价值不能实现。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关心和尊重员工。首先要实施人文关怀。即领导与员工间要缩小心理距离,常深入班组了解他们所需所想,肯定他们的精神价值。并结合生产实际,尊重员工的个人兴趣和志向,合理调整岗位或交换工作环境,增强新鲜感。其次要实施“阳光工程”。对生产员工要倾斜政策,增加“阳光投入”,合理调整工资待遇和劳保福利。生活上要多关心、体贴一线员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第三要为员工创建事业发展的平台。即鼓励生产员工参加技术职称考试、技能等级鉴定和技术能手、劳模或专家的评聘活动,并将所取得的资格直接与职务晋升或提高待遇挂钩,激励他们对期望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点燃工作热情。
三、浮躁心理预控:矫正价值取向
人的情绪轻浮急燥,内心不安的现象叫浮躁。
员工浮躁心理的危险点:行为随便,过者为灾。存有浮躁心理的员工,不安心本职工作,片面追求荣誉、地位和待遇而缺乏踏实工作的耐性,“这山望着那山高”。产生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不满生存现状,追求私欲,与人攀比。
矫正员工的价值观取向,调适心理状态:首先是思想价值观导向。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个人前途是与本职工作的绩效相联系的,机会总是偏爱那些踏实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其次是行为价值观导向。结合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安全工作行为。第三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即企业内部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使员工踏实工作,自觉控制浮躁心理。
四、麻痹心理预控:安全常规教育
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的知觉能力降低的现象叫麻痹。
员工麻痹心理危险点:丧失警觉,麻痹心理者。产生麻痹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放松警惕。凭经验办事,从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视《安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不知道违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识淡薄。对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规程、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等视为老生常谈。
强化“安全常规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警惕性:一是加强安全责任教育。运用“例证法”说明电力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培养员工安全生产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主要进行“安全生产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文化力潜移默化影响员工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培养员工遵守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五、糊涂心理预控:明确作业关系
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现象叫糊涂。
员工糊涂心理危险点:盲目操作,造成事故。产生糊涂心理的可能原因:一是工作不思进取,混日子。二是疲劳心理的升级,忽视客观上的危险点,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生产管理者对工作成员要明确与作业要求相关的知识、信息和责任。使他们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侥幸心理预控:安全事故教育
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灾害叫侥幸。
员工侥幸心理危险点:习惯违章,自演悲剧。产生侥幸心理的可能原因:一是习惯违章成自然。试图应用旧的习惯做法,处理新问题,侥而不幸。二是急于求成违章。为了求简、求快,结果造成误操作事故。
实施“安全事故教育”,警示侥幸心理者遵章守纪。安全事故案例教育能触动员工的心灵,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遵章守纪才能确保安全,否则,大祸临头。
七、紧张心理预控:改革管理方法
人的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理现象叫紧张。
员工紧张心理危险点:处事慌乱,操作失误。产生紧张心理的可能原因:一是员工技术素质低。如工作生疏,缺乏经验,对当前的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心理没底,引起心理紧张。二是“违章受罚”的阴影干扰。每当具体操作时,心理特别紧张,动作能力降低。三是心理压力大,怕出事故丢掉饭碗。
放松员工紧张心理的对策是改革管理方法。管理人员要根据工作的岗位要求,分别制定各阶段的岗位培训目标,强化培训,严格进行达标考试,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要做好思想疏导。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员工,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紧张心理障碍,遵章守纪,胆大心细地搞好工作。三是要从严要求,从轻处罚。对犯错误的员工,视情节轻重,只要不是蓄意破坏安全生产者,应结合有关条款,酌情处罚。员工会因此而感恩于企业一辈子,愿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八、依赖心理预控:鼓励独立自主
做事依靠别人而不能独立自主的现象叫依赖。
员工依赖心理危险点:放弃主宰,遭遇不幸。在作业现场,有的员工完全依靠别人的支配做事,不能形成独立人格,自我防范能力降低。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育不当引起的心理依赖,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二是自卑衍生出来的心理依赖。在日常工作中,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
生产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增强独立自主意识,加强自我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体验独立工作的过程,逐步弱化工作依赖心理,提高独立工作的自信心。
九、错觉心理预控:双向沟通信息
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现象叫错觉。
员工错觉心理危险点:判断失真,误入歧途。造成感官分析错误是产生不同错觉心理的主要原因。如视错觉、听错觉、知错觉、动错觉。预控员工错觉心理的对策是双向沟通信息。一是客观信息双向沟通,达成共识后,制定好安全措施,方可进行现场作业。二是主观信息双向沟通。在接受命令或操作时,应逐字、逐句复诵,若有疑问必须双方应答清楚,做到双方听证无误。三是操作行为信息双向沟通。为预防动错觉,在操作时,操作人在前,监护人在后,相互监督,经双方核对无误后再严格按程序操作。
十、逞能心理预控:安全管理到位
显示自己能力强,不顾客观实际蛮干叫逞能。
员工逞能心理危险点:工作错位,顾彼失此。产生逞能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强。二是安全意识淡薄。有意漏项或跳项操作,简化工作程序。预控员工逞能心理,一是制定本单位的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开展“反违章”活动,激励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三是将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工作联系自身、家庭、企业、社会的实际,使员工明确应该做什么。安全文化管理要与员工的心灵融合,唤起他们主动安全的思想意识。
十一、逆反心理预控:启迪思想认识
一种无视制度规定,我行我素的心理状态叫逆反。
员工逆反心理危险点:明知故犯,后悔莫及。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仅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操作,思想上对标准化作业程序消极对待。二是心理负荷重。在安全生产的重压下,员工大脑处于饱和状态,响应少,产生抵触情绪。
弱化“逆反心理”,需要启迪员工的思想认识,多从正向引导,使员工认识标准化作业程序的重要性。改革安全管理方法,给员工留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启迪员工形成自觉做好安全生产的正确思维。领导对员工要尊重、关心、理解,工作中要少些指责批评,多些指导鼓励,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训方式,放下官架子,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
十二、冒险心理预控:建立约束机制
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现象叫冒险。
员工冒险心理危险点:违章蛮干,终生遗憾。产生冒险心理的主要原因,一是心理固执,一意孤行,冒险实施。二是虚荣心驱使,硬充大胆,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为。
建立约束机制是预控员工冒险心理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建立情感关系约束。二是开展班组成员间的相互安全教育。三是用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四是加强现场监督,保证正确操作。
人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爱自己的生命,谁也不愿故意出事故使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因此,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家庭、企业、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员工的心理疾病,使员工在健康快乐的心态下去工作,是构建和谐电力和杜绝安全事故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