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务公开制度探讨

时间:2022-09-24 03:10:00

导语:厂务公开制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厂务公开制度探讨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是落实厂务公开的重要前提

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党组织、工会组织和企业广大职工都要提高对厂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但关键的主体还是在于企业经营者。

广大职工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国企业管理显著特点,也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管理推行“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职工广泛参与企业管理是政治文明在企业管理文明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社会进步,职工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职工文化素质、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以及人格尊重需求不断提高,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劳动者个人权利的主张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任何成功的企业如果不顺应环境的变化而仍然沉醉于集权化、家长式,依靠个人或少部分人管理企业,必然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必然会加剧员工与企业的矛盾和纠纷,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

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对更大范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了,经营者责任更重。实行“厂务公开,”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以及企业领导层廉洁自律方面的重大问题,通过职代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民主决策,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规避决策风险,减少决策损失。由于目前我国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者控股企业中的产权关系以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职责不很明确,制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因此,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防止企业领导层和经营者个人的腐败,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并为职工所拥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发扬职工当家作主,参与企业管理的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提出:实践证明,实行厂务公开是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力手段。实行厂务公开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落实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密切党与企业职工群众的关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才能打牢“厂务公开”的思想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中央关于深入实行厂务公开的决定是在总结几年实行厂务公开试点企业的典型经验基础上,以强制性法规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必将进一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进程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入世”后增强企业竞争力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补好民主管理这一“新”课。对于企业老总们来说,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厂务公开是干扰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的同志认为,既然国家给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中央又为什么下文件来规定企业该如何行使经营权。有的同志甚至认为《通知》是对企业新的“行政干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通知》指出:“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实行厂务公开,听取群众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更应向职工公开,职代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决定权和否决权,既未公开又未经职代会通过的有关决定视为无效。”这些规定与企业法的规定一脉相承,其宗旨只是依法改善、改变那些不规范的企业内部决策机制,把过去由少数领导拍板决定重大决策,改为群众参与、职代会投票表决的民主决策,并非改由上级决策,更没有收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误区之二:“厂务公开的内容太多太宽了”。有的同志认为:《通知》规定的公开内容太多,放得太宽了。认为搞公开,也应限于工资奖金、劳保福利等职工感兴趣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内,而企业发展大计群众既不懂也管不了。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从实践和试点企业的经验证明,群众并不是不懂和管不了,而关键在于职工的素质和经营者的素质,在于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发言权。不仅工资奖金、劳保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厂务要公开,企业发展和重大经营决策等涉及企业长远利益厂务也应公开,让群众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各项改革中的难题就容易得到解决。

误区之三:“搞厂务公开会出现企业领导班子权威受损,会造成企业管理失控。”有的同志担心,搞厂务公开,难免会出现七嘴八舌,无人负责,混乱失控的局面,企业领导权威会受损失。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实践证明,职工群众的觉悟是应该予以充分信任。只要企业管理有序,组织得力,领导班子思想统一,实行厂务公开不仅不会出乱子,反而会出现新的局面。凡是推行民主管理深入的企业,职工的心愿、意见与企业领导得到经常的沟通、交流,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切合实际性,更具有操作性。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群众也会思考。大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充分尊重职工,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就比较顺利,其事例不胜枚举。

误区之四:“职工的素质尚未得到提高,厂务公开的推行是否太急了。”有的老总认为,如今工人只是为钱而出卖劳动力,不下岗就知足了,多给钱就会有积极性,认为职工素质尚未提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只是一种口号,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太急了。事实上,企业民主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一样,要经历有一个渐渐发展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懂得:现代企业的职工爱岗敬业,与企业共命运,是企业的主人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推行的是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尊重个性的“人本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如德国企业中有85%以上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50%多的美国上市公司广泛授予职工股票期权(以股东身份参与管理),重视市场价值分享,所有权分享,管理权分享等等。因此,通过实行厂务公开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不仅是个国有企业的老话题,又是现代企业管理文明的新课题。

误区之五:“厂务公开是否是对企业领导层的不放心?”实行厂务公开,完善了企业民主监督机制。以往有的企业虽然吸收了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情况透明度不高,职工代表知情权被剥夺,使监督权流于形式,产生了许多国企领导层腐败和决策失误的严重问题。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将领导干部廉政情况向群众公开,接受职工代表评议,让群众真正有了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违法乱纪的问题,结果企业领导的形象好了、威信高了,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就更信任。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是“厂务公开”取得实效的重要要保证

推行厂务公开,必须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制度、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在“厂务公开”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厂务公开”与企业商业秘密之间的关系。厂务公开是一项重要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把企业搞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商机,是竞争的同行所梦寐以求的商业机密。因此,在处理这种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厂务公开的制度,通过职代会或其他合法的方式,就重大决策进行讨论。同时也要注意参与讨论决策的守秘性。《通知》中也指出:厂务公开的内容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制定好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厂务公开实施办法,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加以实施。既保证厂务的公开性,又保证企业商业机密和利益不被侵害。

二是正确处理好厂务公开与企业领导人个人负责制的关系。实行厂务公开后,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负责还要不要,答案是肯定的。厂务公开只是对企业领导人决策权的一种限止,而不是剥夺。对企业领导人而言,通过职工代表的审议,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点,同时,还能确保领导决策的顺利实施。作为企业领导人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负责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关系,依靠职工大胆管理,依靠群众慎重决策,依靠职工肩负起国家赋予自己的重大责任。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来确保企业发展进步。

三是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的三者利益关系。在实行厂务公开的工作中,有的企业经营者流露出:“只要职工大家拥护的就干,职工不拥护的不干,职工少拥护的少干”思想。这种思想认识初听起来好象不错,实际上也是有片面性的。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把握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的时候为国家利益或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为职工的长远利益考虑,有的决策可能会影响职工的眼前利益,不为职工所欢迎。这类决策,开始职工可能会不理解,不支持,不拥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摆正三者利益的关系,需要做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需要反复地说明道理,不能太急躁。在大多数职工思想没有统一前,慎重决策。要通过企业党、政、工一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把道理讲清讲透,职工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对职工的眼前暂时难以解决的困难,也要加以说明,努力为职工所理解。这样做,可能会有一些反复和需要一些时间和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这是值得和必须的。处理这类难题,关键还在于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得到职工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前提。

总之,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觉来认识企业民主管理,认识厂务公开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管理文明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