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持股与分配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23 06:07:00

导语:职工持股与分配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工持股与分配改革探索

据媒体报道:为了吸引和储备人才,不少企业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纷纷拿出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的眼球。其中,天津奥特工程总公司北京公司的做法颇令求职者称道。该公司的做法是:人才不用投资即可享受股份制的分配。在企业的运行中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即,如公司的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最初月薪拿4000元,半年以后再给4000元他心里就有意见了:为什么那么拼命的干还是4000块钱?等到第二年再给4000元时他的情绪就出现变化,甚至人才就留不住了。

该公司认为,现在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实施了既能调动个人潜力又能留住人才的办法——给股份。做法是:首先,他们给予人才能固定养家的工资待遇;其次,让出更多的空间留给人才自己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股份制合作,给人才提供所有的办公设备、场所,公司投入前期费用,任他们在业务上发挥,如果赢利了,再以四、六开或三七分成…这种用股份制招徕人才。

这一新鲜的经验,给我们以十分重要的启示。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为什么这样讲?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我国股份制企业就在百般争议,姓“资”还是姓“社”的疑虑中开始试点。到了90年代,一批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进入了新的生长期,经济活力大大增强,其中上市公司就达1000多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我们始终在寻找的一种适应并有利于这一基本方面、基本经济形态的有效实现形式,现在,这个实现形式找到了,这就是股份制。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既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而它是对传统的单一成分的公有制概念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这对于下一步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以前提及股份制,只是一种实现形式,现在强调的是主要实现形式。其“主要”二字,不仅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体现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这一重大变化也将使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创造了使更多民营和外商股份进入国有股份公司的机会;也预示着今后我国会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将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将不断推进,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将在公平竞争的市场舞台上璀璨绽放、更具活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股份经济的作用作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股份公司是“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即,股份制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股份制企业表现为社会企业,采用股份制形式的企业实际上适应了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发展股份制可以使公司法人财产实现多元化和社会化,有利于把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进入到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中去,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有机构成的提高,促进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形成,使资本所有者由承担无限责任转变成有限责任,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股份制经济还利于实现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促进一批职业经营者的出现,促进资本保值、增值,进而达到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提高企业职工收益的目的。

一、目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等级多。一般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级别。频繁的薪酬级别调整导致大量的行政工作,并导致职工将注意力集中在调整工资上而非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2.级差小。相邻的两个工资点的差别很小。员工晋升一级,所获得的激励作用并不大,而高级别员工的薪酬与基层员工的薪酬拉不开差距。3.级幅小。每个级别只有一个工资点,职位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薪酬级别的变化。但工资是刚性的,通常是调高容易调低难,从而阻碍轮岗制度的实施。4.无叠幅。这意味着职工不管工作多少年,表现多么优秀,倘级别未能获得晋升,工资将是一成不变的,这不利于鼓励职工努力工作以及提高技能。5.与市场脱节。实行国家统一的薪酬结构,企业基本上没有自主的弹性。企业面对行业竞争、市场状况、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变化显得束手无策。6.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按要素分配未予体现。职工收入没能体现出资本要素以及技术要素、劳动要素,人力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

二、国有企业职工按股分配的设想

美国经济学家凯尔索曾提出:雇员股权计划,即ESOP(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意思是企业全体职工应按照一定份额享有本企业的部分股权。劳动者应拥有通过劳动和资本投入获得股份收入的权利,企业每个职工既应能获得劳动收入,又能获得资本收入。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企业最优的激励机制是能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一个企业职工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实践证明,职工持股能相对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等”等问题,可使职工长期报酬与股东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依据生产要素的产权理论。产权是对物品或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权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首先是:必须承认劳动力所有权,实现产权人本化。在这种改革中,是要使有贡献的职工持有“技术股”、“管理股”、“人力资本股”等。改革之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将主要是协作劳动基础上的股份所有制。

三、深刻认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过去,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个人获得收入的唯一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参素与收益分配。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党的十六大不仅提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且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作为原则确立下来。可见,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的理论,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其次,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就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往企业要激发职工积极性,只能通过一些外部感召形式,如奖金,这不但增加成本,效果也难以保证。而职工持股则形成一种内在的、长久的利益驱动机制,让职工自觉、主动的关注自己企业的风险与收益,达到“马无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第三,可以减少“寻租’现象,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寻租”是经济学中指利用职权谋求不应得的利益的现象。在雇佣制下,是所有者对劳动者进行监督,即少数对多数、上对下的监督。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易引起被监督者的反感。而实行职工持股后,职工在相当程度上是为自己工作,一方面监督的必要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此监督是职工作为企业所有者的相互之间的监督,无时、无处不在,能够防微杜渐,成本降低。

四、国企改革应大力推行职工持股

有些国有企业为什么搞不好?原因之一就是不承认人力资本、没有按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分配,而是仅仅给一点工资,更谈不上使他们拥有企业一定量的产权、股权,挫伤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一一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么办?

1.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

经营者对激励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中长期的激励办法是最具有战略意义,也是最重要的。根据世界经济权威杂志《福布斯》(ForbesMagazine),1990年对800家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高层管理人员年收入中43%来自于长期业绩的报酬。在可供选择的经营者激励办法中,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年薪制,高级管理层持股制以及绩效挂帐奖励留存制等方式.而高级管理层持股制,即股票期权制是当前最为流行,也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解决平等与效率作为终极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简政、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股份制的实施,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效率上,似乎忘却或者忽视了广大职工的利益以及职工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尽管人力资本要素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利益却是相反。其根本原因在于职工没有在企业的产权结构中拥有一席之地,职工仍然只是劳动者而非所有者,他们还只是用自身劳动换取工资,基本没有剩余索取权。而今随着股东的日益外部化,职工的雇佣成份和性质也在增加。职工在企业中仍是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严重地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状况显然是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悖的。这样的逻辑已经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尤其在当前外资、合资企业已经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激励机制与分配方式,已是迫在眉睫。而这正是职工持股的优势所在。

2.员工持股,有利于其战略性改组。

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竞争性产业领域退出已成为突出问题。职工持股为国有资本的退出提供了一条现实途径。

职工持股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尤其是一大批人力资源(包括管理、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新兴企业。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产权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所有者缺位”和产权结构单一。实行职工持股可以使企业产权结构形成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内部职工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改变目前国有企业“一股独有”、“一股独大”的格局。

五、员工持股操作方案的思路

国有企业通过设立“外部性”的职工持股基金、或“内部性”的职工持股会,让职工长期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并严禁转让。通过职工持股基金会,持有一定比例的法人股,这能够持续地促进职工在“增进自我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另外,这也有助于增强职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功能,从而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体实施时应考虑以下三点:

一是,人力资本产权具有与其主体(劳动者)的不可分离性,以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性,使得企业很难真正拥有对人力资本的控制权,因此,可以先试行对人力资本产权的虚置,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享有企业净利润分配权,而暂不作为企业实际总资本的构成,在实践和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逐步调整到位。

二是,成立职工持股基金或职工持股持股委员会,并赋予其法人资格,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严禁非企业职工进入基金会或持股会。

三是,基金会的基金应为开放式的,即可有条件地追加投资或根据一定条件(如员工死亡、退休、调离企业等)撤回投资。由此形成职工股的内部交易市场,规定只有企业职工才能进入市场交易。

总之,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能够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