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11-26 03:10:57
导语: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人才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而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需要通过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培养的规格要求也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而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中也非常重要,所以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就是要基于教学团队运行的背景下有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属于较为热门的一个专业,为了使这个专业在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个院校应该重视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点,院校应该根据现阶段或者说根据学校本身而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完善,争取建设一个科学的、有利于教学团队运行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与社会需求脱离。由于目前一些教学团队并不清楚工商管理专业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也不够了解社会需要的到底是具有什么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所以一些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和社会的需求严重不符,并且存在教学团队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方面的模仿,培养的模式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容易使家长和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产生误解,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者的,所以也造成了一大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没有工作的现状。2、教学方向与学生需求不符。如果从管理学科上讲,工商管理属于一级学科,下面还开设有人力、营销和会计三个专业,而工商管理专业又作为一门专门的专业,为了避免该专业与会计、人力和营销三个专业有所重叠,所以教学团队在开展工作时有意的重视与其他三个专业的区别,忽略了系统化、全面的培养,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少专业技能,在于其他三个专业学生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出现了一些学校的毕业生感觉学了四年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情况,也就是教学团队的教学方向与学生的需求不符。3、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符。一些院校教师过于看重知识理念的教授,对于实践方面的教授做的不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的也不够,并且一些院校的教学团队为了区分该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区别,刻意忽视对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教授,导致了学生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后很难将这个学科的作用发挥出来,显得毕业生跟市场的需求格格不入。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同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院校和社会之间的供需不够平衡。4、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根据对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都不够强,对于办公室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和办公操作,都不了解,需要从头开始学习,也就相当于是从零开始,并且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创新能力都不够强,一个优点就是非常服从上级命令,而自己的主见和想法都不足,但是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创新能力就相当于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所以说教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改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所以说,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也要足够的先进、科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一定要“打出去”,了解社会的需求,根据社会的需求改变时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学理念能够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除此之外,教学团队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特色教学,不跟风而行。2、调整教学方向。教学团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学方向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去除和增添,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有关理论知识的重复教导,增加一些科目之间的联系,并且要注重实践经验,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避免进入社会之后出现什么都不会的情况。3、变革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人才需求的转变,教学团队要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作出调整,要对以往的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更改,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比如说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用一些社会上的一些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上的一些情况与社会需求,也可以进行具体的情景演示,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学习。
总而言之,目前一些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还需要进行调整,要重视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发展,所以说院校要多进行一些社会的调研,了解到社会的需求,然后反馈给教师,建设具有科学理念的教学团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姚晖.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6).
[2]韩东,周波,孟祥革.试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J].大家,2011(12).
[3]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
作者:刘强 单位:佳木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一篇:生产安全现场监管履职效率研讨
- 下一篇:工商管理双导师制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