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论文5篇

时间:2022-03-14 10:28:12

导语: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论文5篇

第一篇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结合了大量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应用较强的特点,其基本理论建立在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的探讨,因此必须运用更加现代化的精准的教学手段才能够确保这一专业的教学决策性与管理性得到良好的践行。据笔者对这一专业教学现状的研究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将无法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实现该专业的本质教育价值。因此,重点围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行探索,论述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建设性价值,并对此进行细致化的阐述。

[关键词]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科学化的综合技术与人文科学融合,使得现代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也在不断增强。为此,必须针对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围绕社会实践性缺口需求提出建设性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同时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密切关注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才可以确保现代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端口更贴合市场实际需要。如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的获取则需要企业具备更多的专业性工商管理人才。为此,在社会人才缺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必须紧密围绕社会建设性需求,进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这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严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向是为企业输送更多中高层企业管理人才,这一教学方向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机会的获得。然而,部分高校因外在条件不足,缺少足够的机会将学生输送至各大企业,完成知识技能的实训,因此只能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由于缺少足够的知识运用意识,部分学生很难有效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活动当中。此外,教材版本与社会实践需求相矛盾也是目前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陈旧的教材版本及理论案例并不利于学生获取社会时事动态。而教材的编写需要多年的实践考察才能完成,因而教材版本经常会出现与社会现实不匹配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即便部分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助力下完成教材书本知识的有效汲取,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面临无法使用、不适宜使用的情况,这对学生技能的养成十分不利。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既无法完成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获取,也无法做到个人思维与技能的有效创新。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当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所重点培养的。(二)教学实践环节的缺失。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极为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在工商管理的知识体系当中,蕴含了大量帮助学生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内容。然而这些知识内容,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并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古板的教学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及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导致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不够。实践理论操作环节的缺失,传统教学案例当中的事例陈旧,导致许多学生在了解这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教学体系当中,无法深刻领悟这一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意义。这将严重限制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反思,无法有效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外,由于高校教师多为硕博毕业后直接走进大学校园执教,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及执教经验,必然会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及教学理念仍停在旧体系当中。学生在旧教学体系当中获取知识,必然无法有效跟进新型工商管理理论。此外,受教学资金有限的影响,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硬件设备而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压缩至非常窘迫的地位。在很多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成绩与能力评定多采用传统笔试形式,这对于学生的活性思维与语言表述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二、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改良措施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本质便是创造及创新,唯有养成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才可以确保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这一政策目标的提出,为国家人才战略储备提出了标志性方向。因此,工商管理这一实践性专业,务必从时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培养需求,并针对市场建设性需求以及企业经济改革需求,创新教育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学体系的实践性价值营造,从多元角度培养学生,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明确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注重人才教育模式与社会建设性需求的有机结合,不仅符合国家对现代人才储备的根本战略方向,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制度视角下,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创业创新型人才的本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校围绕以现代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加强提高学生的素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市场经济视角下,通过课程的学习与模拟,帮助学生获取更具时代精神意义的创新技能手段。同时也是为了将高校的人才培养从传统专项人才,转化至面向先进制造企业与服务业等组织,培养技能更加突出,知识更加扎实且具有创新能力与思想的高素质综合人才。通过对教学方向的分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才能够更加明确,从而帮助高校建立更贴合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策略。(二)注重教学体系的实践性价值。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课程种类非常复杂,涵盖多门社会学内容。其中课程内容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习课程、高级专业课程四个模块[3]。不同的教学模块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学生能力养成与价值观形成的助力。其中,基础课程所面对的主要是以学科基础知识及人文科学课程的内容。通过学习基础课程,学生才能够获取这一专业的本质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一教学专业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结论。而专业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升华,主要内容为专业骨干课程。通常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是针对该专业的改革思考而设计的,能够重点反映这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人才的实用需求。而实习课程则是通过多种课题研究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与学术知识的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前往实习企业参与实训锻炼,从而完成对于知识技能的具体练习,内化知识。最后是高级专业课程,这一教学模块重点研讨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将使得教师能够获取更多的学术研究信息,同时也是帮助企业获得更加丰富的管理经验的手段。结合教学案例与高级专业课程研讨,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及管理能力。(三)培养多元立场的校企联合。实践是学生完成对个人技能掌握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校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完成学生的技能实践目的。从多元立场角度,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力度。这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且扎实的学习理论。学校可在大一、大二期间,开展为期两年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在大三期间安排为期一年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从而完成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导师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师负责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加入实训企业。教师首先通过调查表了解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并根据平日的课堂学习能力表现,安排学生在企业适当的岗位完成实习活动。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邀请企业人员做兼职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学习问题,并予以解决。这个实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4]。最后在大四开始为期一年的高级专业课程,负责收集与分析学生在实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实践理论的分析方式帮助学生锻炼决策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加强管理技能和水平。(四)导师教学制度的应用。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能够得到实时关注,并完成阶梯型进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采用导师教学制度,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受到足够的教育辅佐。采用独编班授课的方式,制定专项化学生能力养成方案,设置专职培训导师(每位导师仅指导3—6人)。此外,这一教学制度应用的前提是,师生必须时刻保持联系,并在定期的成果汇报过程中完成导师对学生实训情况的分析和检验。最后,导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各大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于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现代教育正在一步步的改进过程中,唯有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新教育制度改革,才能实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这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及政策改革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成制度与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分析。在借鉴前人成果与经验的同时,取长补短,逐步完善教学制度上。此外,创新型人才培养还要侧重于科学化的理论知识导入及新时期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互动,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成为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立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纳税,2017(13):44.

[2]张敏.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改革[J].黑河学院学报,2016,7(5):113-114.

[3]张娴,张静珊,钟诗宇.浅析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249-250.

[4]谢雅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15(4):38-39.

作者:段超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第二篇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阐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对现阶段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1引言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这个口号。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全面铺开,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都在不断改革和提升。如何培养这个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群体的创业与创新能力,使其在离开高校的同时投身于创业创新的大浪潮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是现代高校所应关注的重点。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仅应该在其求学过程中培养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根据时展的进程,培养其创新创业的双创能力,推动其在离开高校步入社会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学识以及双创能力,在创业与就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自2015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开始,到2017年3月第三期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我国已有75万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近年来我国经济仍然在飞速发展,全民生活水平仍然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始终处于“模仿”与“追求”的怪圈之中,在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中,明显缺乏创造力。同时,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过于保守。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力量,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会直接制约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将我国从“模仿者”转变为“创新者”,我国高等院校担负着重要职责,高等院校的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对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要求。2.1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敢于投身市场亲自创业。大学生,是时展中传播知识、带动社会活力的重要群体,也是打破传统、活跃在时代最前沿的生力军。在市场经济环境如此活跃的今天,在全球交流与贸易如此畅通的今天,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墨守成规、闷头读书的大学生势必要被时代所淘汰。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其所学专业极具应用性,更应该从求学过程中紧跟时展步伐,不断转变学习的态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勇于打破传统、在挑战传统权威的同时不断对现有的知识、技能、理论进行创新,在求学过程中,避免将目光局限于校园内部,敢于走出校园大胆实践,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拓宽视野,在了解市场、经历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走进市场亲自创业。2.2内心强大,尊重失败。面对创新创业的大趋势,在众多创业成功的偶像的光环下,很多大学生为自身确立的目标过于脱离现实,对于自身创业成功过于自信,不敢接受失败与挫折。同时,从未经历过市场竞争的残酷的大学生,面对自身的创业失败常常一蹶不振。虽然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的创业成功率大约为10%,但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不拼搏,不创造,就无法成功。因此,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强大的内心,崇尚成功,以成功人士为标杆。同时尊重失败,将其他创业者以及自身经历的创业失败的经历作为下一次创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2.3打好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离不开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求学期间应该牢记自己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应该为了创新、为了创业,对自身的定位开始模糊不清,一心用在校园外面的创新与创业上,完全漠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类复合型人才都是基于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只有尊重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教育,不断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多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在结合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理论知识的框架,同时吸收丰富的实践经验。

3现阶段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也在不断调整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以及创新能力的模式。在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开拓了在校学生的视野,为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打开了一扇由校园看向市场的窗户。针对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开设管理学、运筹学、战略管理、经营模拟等基础课程,同时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现阶段很多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为该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情商、人文、创新与创业等模块的课程。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的设计中融入极具时代特征、与“双创”密切相关的应用型课程,培养现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向复合型创新人才发展。3.1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稳步提升。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3届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创业比例为2.3%,同时这一届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后的创业比例为5.9%。根据我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有795万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该数据在2001年仅为114万,在15年间,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近6倍。2018年1月2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的2016~2017《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17届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六成以上都是学习成绩优良、由责任担当能力的大学生,其中有92.77%的创业者都具有社会实践经历,83.83%的创业者具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3.2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模式仍需不断改进。近年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我国高等院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模式始终处于不断优化与改良的状态中。现阶段,我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针对该专业所设计的主体课程体系基本比较合理,能够充分迎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现实。然而,部分高校的主体课程设计仍然存在着弊端,部分与现实发展脱节的课程仍然被列入主修课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互联网+”式教学手段的引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受课时、教学计划设计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匮乏的制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处于“照本宣科”的状态,从基础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学习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完全不利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3.3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定位过于局限。众多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定位过于局限,从招生与培养中,完全制约了学生创业与创新的激情与主动性。例如,部分高校将本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在“高级管理人才”而非“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渲染为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基础定位中就漠视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3.4管理制度制约着对学生对“双创”能力的实践。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比较严格,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走出校园对“双创”能力进行实践,势必要与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相违背。在传统的相对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制约下,势必束缚了一大部分学生实践“双创”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制约了高等院校对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更加有效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4.1确定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现实定位,建设创业创新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高等院校不仅仅扮演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角色,同时高等院校也是为国家输送生力军、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摇篮。顺应时展以及国家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在教书育人之前。首先应该审视自身的定位,明确高等院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定位,针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时代的步伐,为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同时,作为高等院校,不应该将教育与发展的目光局限在一个地区,为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具备优异的“双创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高等院校首先应该放宽视野,放眼国内外先进的培养人才的模式,打开校园的大门,引入企业与外部资金的支持,利用高等院校自身的浓厚的学识,建设创业、创新应用型高等院校,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推动企业、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4.2加强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校园文化。高等院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在社会中、在市场中探索,这种放手不仅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让学生过早的体会市场竞争的残酷,不利于学生保持对创业创新的激情。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投入一定的经历与资金支持,建立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风险投资、科研成果转化模拟教师等等。与地方企业以及知名企事业建立创业创新文化培养平台,在高等院校的监管下,引导学生逐步踏进社会、走进市场,真实体会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帮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独立进行社会实践之前,预先对自身、对市场具备一定的了解。在高等院校内部,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双创”大赛,同时作为高等院校,应该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团队模式共同参与到“双创”大赛之中,在准备与参赛的过程中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各自的专业学识共同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在成功与失败之中总结创业创新的宝贵经验。4.3对现有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将对“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培养之中。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需要进行更新与完善。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过程中,很多工商管理专业主修课程的教学理论已经无法跟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选修课程的设计仅仅是为了学生修满学分,渐渐失去其应用型、多样化的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对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调整主修课程的设计,不断丰富、多样化选修课程,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融入专业课程的培养之中,在培养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之前,先培养高等院校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意识。4.4对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提高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甚至其他专业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作为高等院校本身势必要经历各个方面的变革与转变。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走出校园实践创业与创新的机会,但是却对学生的学籍管理、纪律管理、人身安全具有强大的束缚力。然而,时代在发展,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也势在必行。因此,高等院校对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势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例如对学生弹性学分的设计。学分的设计不仅为了将学生制约在校园之内、课堂之中,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加踏实的完成在高等院校之中的学习。针对已经具备创业条件,急需走出校园在社会中、市场竞争中验证自己的创业群体,高等院校应给与保留学籍、弹性学分等的辅助支持。

5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近年来在步入社会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这不仅仅是高等院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方面的短板。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大潮流下,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更新以及创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创新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秀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教学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7(5).

[2]焦丽,温兴琦,王佩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创业,2017(19).

作者:夏敏 罗小丽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第三篇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运用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已是业界的共识。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本专业当前发展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与“双创”理念相悖的诸多问题,并针对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较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安溪茶学院

一、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不管是在综合性大学或是本专科院校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这源于它专业领域跨度大,市场需求广的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建起来容易,但要办好却很难。如何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出满足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双创”教育定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强调“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代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塑造离不开专业教育的根基,因此,如何将“双创”人才培养自然地“嵌入”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所设专业特性成为新常态下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兴衰很大程度是由自身组织的管理效能决定,而管理效能的强弱又与管理者自身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直接相关,因而工商管理专业骨子里就带有创新创业的教育基因,利用“双创”思维引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战略路径。

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建概况。安溪茶学院是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政府于2012年共同创建的国内第一家服务茶产业的本科院校,利用校地合作、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共同培养现代茶产业人才。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和安溪县政府共同将安溪茶学院办学定位确立为“双创”型学院,并将“双创”理念全面落实到学院各个专业。安溪茶学院所设立的工商管理专业(简称我专业)具有不同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专业性质和使命。它主要服务茶产业,为茶产业下游的发展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面对当前高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茶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亟需懂专业、能创新、会创业、敢开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我专业立足闽南综合科教基地群核心区,积极打造以茶产业为主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但对于一个新学院办起的“老”专业,不管是在子专业的设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在初探和培养期。(二)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尽管我专业首届(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并大多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满足岗位的需要,得到用人单位好评。但毕竟受到专业初创期有限的教学资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制约,可以说首届毕业生在学校接受“双创”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一定不足,这难免会影响刚入社会的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因此,遵循学院专业群建设的总体部署安排及办学新定位,2016年初,我专业将以培养能与茶产业下游精准、无缝对接,具有“双创”思维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作为新一轮专业建设目标,同时加大对本专业师资的投入、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努力将我专业学生培养成更具竞争力的茶产业“双创”人才。但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发现,我专业在融入“双创”教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着一系列改革的难题,如学生分类培养机制、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双创”师资队伍打造等。这亟待院系、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联动才能破解难题,持续深入改革。

三、“双创”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双创”专业能力薄弱。本科阶段要进行“双创”教育,必然需要一线教师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我院工商系老师主要是高校毕业并受过专业理论训练的硕士和博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战经验欠缺。同时,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刚刚兴起,我系老师与当前大多高校老师具有的共性就是缺乏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培训。且由于高校老师较为繁重的授课任务、较大的科研压力和绩效考核体制的影响,使得大多老师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没有相应的理论根基,也就缺乏对“双创”领域前沿知识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学院在积极推动“双创”教育的开展,有些老师甚至会担心需要承担新的教学任务而对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改革活动抵触和排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专任教师大多熟悉企业运营流程,有投资或创业经验。而在中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也只是在少数知名高校,授课老师也是理论出身的教授和学术专家。难以把“双创”的理念精髓落实到大学生新能力的培养上,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双创”教育的优质开展。(二)专业培养方案难以服务于“双创”的教学理念。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是课程教学体系的行动指南。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主要有两个专业方向(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培养方案主要遵循就业导向和本院围绕“茶产业链”办学特色设置课程体系。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至今发展也较为成熟,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能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体系,并融入了《茶学概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茶叶市场营销》等特色课程,使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立足于服务当地产业的办学理念。虽然我们的培养方案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是课程的设置上较难看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踪影,唯独一门《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双创”理念时才全校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因此,这样的课程设置是难以满足“双创”教育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院也积极开展围绕“双创”思维的教学改革,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开讲座、报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大赛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的知识。安溪茶学院是一个较新的一本学院,2012年9月正式招生至今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但在学生大学四年中,工商管理专业有意识有组织开展的创新教学活动是很少的,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讲座或交流座谈会。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必然需要有遵循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我系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双创”教育的专业培训,对于系统、合理、科学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是有难度的。同时,课程设置也需要有一定量的专业教材相辅佐,而据调查,全国目前很少有较为成熟、专业、权威的“双创”教材,更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统一的教学体制可以借鉴。出于以上多种现象,我系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的改革上还是任重道远。(三)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与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双创”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性的创新和创业。因此,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安溪茶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从2012年创建以来就一直很注重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并遵循学校对我院创业型学院的办学定位,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至少30%。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我系的实践教学模块就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课程实训主要针对实践性质较强的专业课,如生产运作与管理、管理沟通、门店管理等,课程总学分有理论学分和实习学分构成,而这个实习教学是老师在授课计划中确定几节实习课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式教学,或是在企业与员工、主管进行实践交流等,然后提交课程实训总结报告;二是综合实习,我系主要引进一些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软件,如ERP沙盘、VBSE等,通过虚拟仿真商业环境来训练学生专业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最后就是毕业实习,学生在自己找的实习单位进行三个月的毕业实践,然后交一份毕业实习报告。尽管我系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很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与“双创”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以理论型为主导的教师团队,教师个人实战能力弱,且受学院政策支持、体制跟进的影响,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安排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当前的实践教学设计还不够针对性和系统,内容主要拘泥于应用技能的培养,难寻“双创”思维的踪迹,实践教学与“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低。(四)片面的高校人才培养评价体制忽视了“双创”能力的培养。1.当前高校普遍以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招生的筹码。作为一个新的学院,学院对我系毕业生就业率也甚为重视,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然也就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更主要以应用型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大一的公共课,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大三的专业课,大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职场胜任力。按照这一教育模式最多只能是应用型的职业经理人培养。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麻省理工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其内涵也有清晰的界定,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播或是固化的培养企业家指南,而是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失败,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中创新,让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具有科技创新的基本能力,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高精尖科技人才的摇篮。“双创”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于高校对其摆放的位置及对其目标定位。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更迭的现实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具有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研高深研究之外的第三个职能——社会服务。由此可见,以传统的就业导向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其滞后性与局限性已逐渐显现。2.重科研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与“双创”理念实施存在分歧。职称是高校老师职业生涯的一生追求,职称决定着老师的收入和荣誉,可以说取得更高的职称是高校老师不断努力的目标之一。而当前重科研的职称评定使得老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尽量多地申请课题和,很难有其它空余时间和精力参与“双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实践。虽然国家现在也一直鼓励工商管理专业老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列入职称考核的条件,况且学校也没有给予老师参与企业实践、企业咨询、自主创业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导和支持。这必然导致老师的“双创”教育意识和能力薄弱。3.学生考核体制老套,考核效果不佳。目前,我系工商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闭卷、实践报告、论文等传统形式,考核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闭卷还是科任老师主导,考试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记忆性内容多,加上老师期末提供考试范围,学生只要根据所划的知识点好好准备几乎没有不过的,只是分数高低而已;实践报告和论文也是主要根据纸质材料评定分数,至于完成的过程很难考究,最终成绩受老师的主观评价影响较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则无从考量。

四、基于“双创”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安溪茶学院在进行“双创”教学模式改革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可以归于相关资源的欠缺。如果学校有确实可行的政策支持、组织机构得力、雄厚师资队伍、外部资源的配合,我系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搭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架构。创新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必然涉及到上至学校顶层设计,下至学生自主学习,必然需要学校和学院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统筹、规划与指导。在“双创”教育领头羊的美国高校都会成立创业管理与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双创”教育理念的普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目前,我校还没有专门的负责主管部门,“双创”教育的项目开展大多由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主导,工作分散管理,且常常出现部门间缺少交流沟通,各司其职,导致“双创”教育开展的低效率及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快建立高效的“双创”教育统筹管理部门,以其为中心,其他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形成运行有序、通畅的组织架构才能有效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双创”教育的实施。(二)立足学院办学特色深化课程改革。以我院建成有农林特色的“创业学院”、“国内一流茶学院”为目标,立足闽南综合科教基地群核心区,将我系打造成以茶产业为主的高端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这就要求在理论课程设计上结合自己办学特色进行“跨学科”构建循序渐进、衔接紧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在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突出强调“做中学”,一门课程可由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采用仿真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模拟的训练中掌握“双创”理念的方法和技巧。(三)创建科学高效教学体系。首先,课程的合理设置需要有针对性、优质教材辅佐。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在这方面优秀的教材欠缺。因此,在理论知识教材中可以搜寻国外知名的、又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畅销书籍。在实践教学方面,可利用本土人才资源,组织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优秀校友、企业家合理编纂符合本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材和企业家创新创业实战案例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有利于安溪茶学院开展贴近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其次,改进教学方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双创”教育理念,更需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研讨辩论等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入以教学团队为单元,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再次,完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强实训课程的实用适用软件的购置,茶学院已经准备购置VBSE企业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提升实战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力度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学院在技术、咨询、资金、孵化等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另一方面学院和系应该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寻找企业和政府合作,善于利用外部可用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双创”教育佳绩;最后,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最主要的执行者,“双创”教育目标必然要求老师具有“双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系可以根据自主培养与校外聘任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如可加入创业指导、学生竞赛辅导、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考核指标,来增强教师参与“双创”活动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师资力量。

五、结语

大学是人生最具精力和灵感的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也是最适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领域。我系要借助将安溪茶学院建设为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学院”的发展目标,挖掘地域优势,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同主导、优势茶企联合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特色、能服务于当地茶产业又能辐射全国的“双创”型人才。

作者:郑琼娥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第四篇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类型

工商管理类专业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又包括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讲,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分析型实践。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该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但是这些案例大部分是二手的公用案例,很少有专业教师自己通过实践研究而编写的案例。2.验证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填写。3.设计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需要解决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的设汁,确定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4.模拟型实践,又可分为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前者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综合营销活动模拟等;后者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商务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5.实战型实践。它是校企合作共同实施的实践教学。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共建实验基地,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学生就业,等等。

二、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调查后发现,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忽视实践教学。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正在全面推进实践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只为了教学而教学。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基本相似,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浓厚的学科气息。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形式上开展,并没有深入的对课程进行设置和优化,也没有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进行结合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就会失去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3.缺乏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然而,辽宁省高校在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仍旧不够理想。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都是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若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实际企业的真实运作,那么所掌握的技能就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三、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目标,突破以往固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变成弹性的课程,并进入实践学分,丰富实践教学课程,筑成“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内学习。课内学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开放课堂。采用“教师主讲+企业家参讲”的方式,邀请有实践经验、具备课堂执教能力的企业家走进课堂,讲授相关专题,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可安排4—6学时邀请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发生的实际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实践的了解。(2)实验模拟教学。依据专业实验模拟软件的支持,加强面向学生的实验模拟教学。通过实验,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验中扮演相关角色,熟悉岗位工作流程。2.课外探索。课外探索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案例教学。将主要专业课设置为小班授课(30人以内),在课时分配和章节训练中规定案例数量,并在学习资源库中储备大量的教学案例,采取课堂和课后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2)毕业论文设计。倡导学生用毕业设计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由指导教师来把关,教研室主任进行总体审查,具有一票否决权。3.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要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策”中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通过各类竞赛,能够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2)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综合考查等方式,选拔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市场调查、项目策划、企业诊断、方案论证等教师课题的研究工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4.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企业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积极与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就业选择。实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定位,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2)社会调查。深入农村、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专题考察、参观访问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阐述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社会阅历和积累工作经验。(3)科技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挖掘创新创业灵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结论

根据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力层次,将实践教学的类型与高等教育阶段性的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建特色鲜明的“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论,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42-244.

[2]杨浩政.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及其反思探讨[J].科教文汇,2016,(10):90-91.-234-

作者:丁秋雷 姜 洋 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

第五篇

1引言

自1999年以来,我国出台《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以后,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鼓励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自主创办企业,进行自主创业。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在社会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安排下,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教育工作。我国的财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法规,来支持学生创业。因此,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逐渐开始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懂经济,而且要善经营、会管理,具备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2当前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工作中没有制定系统化的培养计划。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接受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教育中,缺少针对性的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在教学课程安排中缺少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所以无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主要集中于指导学生创办以及经营企业,或者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模拟股票分析等等,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融入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2.2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偏差。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职业人才,不断提高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满足未来企业岗位的操作需求,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虽然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但是其带有非常浓厚的“职业属性”,没有注重创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所以导致创业教育的属性被掩埋,其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要求。2.3缺乏广阔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平台起到重要作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在当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仍然比较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没有贯彻落实实践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性不足。而且在实践教学平台中,主要以创业大赛的形式来开展创业教育,没有设置完善的活动平台,所以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支撑,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机会开发能力,很多学生具有创业梦想,不知道如何进行创业。2.4缺少完善的创业实践教育师资体系。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课程教学目标,所以在创业教育中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泛,对于学生的技术性要求较高。但是在创业实践教育工作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师资体系,很多专业课程教师没有进入企业进行实际工作,自身缺少创业的真实经历,所以在创业实践教育中很容易受到影响和制约。

3培养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策略

3.1全面优化创业型与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工商管理类高职生教学工作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优化创业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重“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以及全程教育”的观念,也就是注重低年级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和精神,然后在高年级阶段,加强创业专业知识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加强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在设计创业型课程体系时,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其中重点表现出经济学以及管理学了;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要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使学生能够独立撰写创业计划,进行风险投资,学会运营企业;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把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充分纳入进来,这样才能使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具有实践意义。3.2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创业资金和基地不足的问题。在高职创业实践教育中,资金和基地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确保创业资金和基地充足,满足学生的创业发展需要,才能达到良好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企业给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基地支持,高校也要充分利用知识和人才优势,为学生创业提供工商、税收和项目评审咨询,确保学生能够稳定进行创业实践活动。3.3加强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在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积累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校外企业的优秀企业家以及成功创业者,进入校园担任兼职讲师,给学生讲授创业实践的经历,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创业学习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时,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才能使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欧阳琳.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趋势——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交流,2017(35).

[2]欧阳琳.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改革趋势[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5).

[3]刘昊.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结构及培养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9).

[4]李勇,洪倩,赵雅甜.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作者:霍鑫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