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能力素质模型探讨
时间:2022-09-20 10:06:42
导语: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能力素质模型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建立职业能力模型可以帮助大学教育内容有效解决空心化和短期行为等问题。模型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建模对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教育反思、企业访谈等方式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方面能力素质入手,建立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同时设立对应的二级、三级指标,努力构造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最后对就业能力模型的特点进行最后总结,并指出就业能力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及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研究
能力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想要科学、准确地给能力下一个定义,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业能力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在不同时期,就业能力包含的意义和研究的视角也是不同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是能力研究中非常独特的领域。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也是不同的。专家认为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特征: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意愿、自我管理的技能、团队工作、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劳动市场所需的人才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我国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学习知识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取的就业理想,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又可以在社会工作中发挥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应聘者时把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作为是否招聘的依据。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性是比较强的,此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就业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广,因为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综合英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一份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从学生就业角度认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人际的交往能力、自我调节和敬业精神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是必不可少的。
三、问题的提出
当今大学教育存在两个非常普遍问题,第一个是空洞,第二个是功利。空洞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设立具体的就业能力培训的目标,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性进行发挥,没有能够明确能力点和训练系统。功利具体表现为:为了完成参与和各级技能大赛或者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虽然在此教学过程中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于学生的就业素质、就业精神不重视大大限制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提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空洞是因为教育目的性不清楚,功利则是因为教育的短期行为比较强。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对比较弱,又因为大学实行的是放养式教育,更加会让那些学习自律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方向及动力。因为大多数教学都是和各种就业技能相连接,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参赛学生身上,结果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相应的就业能力。当真正的毕业来临时,只有少数学生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因此,大学应该找到通用人才的标准,结合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努力打造综合素质更高、专业技能更强的大学毕业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构建就业能力模型,就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大学教育中,能力模型可以清楚地表明就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认知条件,才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就业能力模型同时可以作为标准使用,根据模型设定人才就业的框架,建立培养体系,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
四、研究过程和方向
一个优秀的就业能力模型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之上,具备教学可操作性,通过培养过程进行观察,还应该具备开放性,让就业学生进行自我进化。为了搭建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的就业能力模型,让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真正落到实处,建模方法和过程是:利用文献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通过教学实践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从理论教学和用人单位三方面提炼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对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就业阶段的培养任务,构建动态的就业能力模型。
五、模型的研究视角
1.理论视角
当前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非常多,从教育学、教育行为、教育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角度来讲定义存在不同。综合学者的论述,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具备的综合能力,以就业能力的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的能力范围,提炼就业能力的关键要素。
2.教育实践视角
当前大学就业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方面。校内工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实训,教师授课的重点是知识点和技能点,就业素养、责任感则通过思政和礼仪课程来获取。校外顶岗实习是通过企业实习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就业精神、就业素质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技能进行整体培训,其中最主要的就业能力要素.
3.企业用人视角
通过对有关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表明,企业比较重视就业职工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基础技能。职业精神包括吃苦耐劳和坚持执著,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礼仪和谦虚好学,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和文字数据的处理。企业用人的关键要素,如图2表示。普遍来讲,大学生普遍都是吃苦耐劳和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差。
六、模型重视的内涵
一般的就业能力模型更多地注重就业职场人的外在表现,希望大学生的行为更加贴近行业中的专业人士。通过架设职业精神的要素,希望可以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一个求职的目标,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内有一个信念,可以依靠信念勇敢坚持下去。
七、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根据上文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就业能力的正确认识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非常重要。为此,高校和个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营造良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环境
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中可以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环境,帮助大学生胜任以后的工作。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与就业相关的辅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关时间就业的知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就业知识大赛、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大赛、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大赛,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大学还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建立用人合作的良好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加强全面就业能力的辅导教育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对就业能力体系不了解的原因之一。要想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让就业生对就业能力的结构有全面熟悉的认识。大学中可以根据工商管理类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全面、系统的就业辅导课程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处在不同阶段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相应的能力及素质,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帮助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掌握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注重个人基础技能的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技术不是很强,这是造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及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把握的忽视,而在实际企业工作中对于大学生的基础能力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基础能力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阅读有关的知识、参加相关的知识竞赛、同学相互交流等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找途径或者机会进行锻炼,如参加相关科研活动、实习、兼职。
作者:刘畅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邹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
[2]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张欣.深化教育改革适应世界潮流———关于加强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0(11).
[4]李娜,李娟,杨金云.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培养路径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6(20).
[5]严也舟,刘艳收.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05).
- 上一篇:工商管理全程电子化关键问题探讨
- 下一篇:ERP沙盘模拟在工商管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