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时间:2022-11-09 11:12:48
导语: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必须在充分认识并明确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基础上。在地方经济转型期和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期,特别是当前工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也应该根据目前大趋势进行重新定位。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旨在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学生实际特点和师资力量状况出发,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合理定位为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正是需要培养具备在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工商管理人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应该围绕其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展开,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校企合作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偏重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培养的毕业生谈起管理理论头头是道,但面对实践的各项管理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虽然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且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也导致了近年来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普遍不理想进而影响到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招生形势更不容乐观。上述问题的产生既反映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又指明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改进的方向。上述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脱离了实践,脱离了与工商管理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缺乏在实际工商管理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刚开始也只能纸上谈兵,当然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要解决上述问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是根本之道。校企合作能解决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制度性设计缺陷,为了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适应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和工商管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校企合作作为实践教学实现的重要形式应该享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3校企合作办学常见机制
目前对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研究较少而且绝大部分偏重于对职业技术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对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金彦龙等(2013)提出了“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就是在深入研究并有效调整校企合作系统内在要素结构的基础上,发掘新的作用机理与功能,进而实现内在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问题。史晓娟等(2013)认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主要在于: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平台,二是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三是注重从学生的主体性来推动创新教学。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认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政府的主导和投入是关键性因素。在现行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下,政府、高校、企业都有各自利益导向,这些导向的差异化导致了校企合作很难开展,而政府的主导和投入实际上又左右和引导着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取向,高校往往是政策导向的而企业往往是利益导向的,因此政府从政策、法规和财政投入方面的引导作用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形成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实际校企合作运作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并从财政投入方面进行倾斜,大大地促进了本地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例如经济发达的江浙和广东等地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性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
4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构建
公办高校校企合作由于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支持,校企合作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买单而各方受益,地方经济得到了发展,高校达成了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目标,学生得到了免费培训、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企业能得到相应培训的人才和相应财政补贴等。而民办高校由于办学历史普遍不长,较难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同时也较难得到企业的认可,在校企合作实践中,企业参与意愿不足,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失灵”现象。顾金峰等(2013)对“校企合作失灵”原因进行了研究,一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外部效应导致校企合作失灵,也即非校企合作企业存在免费搭车或挖墙脚的动机从而大大消弱合作企业参加校企合作的动力;二是校企合作项目的不确定性导致校企合作失灵,这些不确定性包括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的不确定性、合作培养学生质量的不确定性、合作院校合作行为的不确定性,校企合作教育的诸多不确定性,对于风险回避型的企业而言,或许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参与校企合作。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很难照搬公办院校的已经走过的路径,而应该从自身办学特点和需要出发,构建适合自身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由于政策支持的滞后和合作企业积极性缺失,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应该基于以下基本点:民办高校主导,鼓励企业参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首先民办高校要主导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中扮演动力机制角色,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民办高校要获得政府、企业、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并获得正常的发展,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自身特色,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有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校企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中民办高校应该是最积极最主动最迫切的一方,并且有一定资源可以作为动力机制的推动方,民办高校可以从校方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倾斜等多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推动力;其次是以互惠共赢为出发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减少校企合作中的阻力。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自身特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往往积极性缺失,不愿意接纳学生参加实践,特别是很难成建制定期安排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实践,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中主要阻力。因此民办高校要以互惠共赢为出发点,从多方面着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例如给予企业实践教学补贴、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人才机会等等,化企业阻力为动力,使校企合作能顺利深入开展;最后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巩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学生应该来说是被动接受安排的一方,但又是校企合作能否顺利长期开展的关键因素。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践如果能遵守校企合作中各项规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严格保守实践企业商业秘密,能在规定期限内稳定为企业服务,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则校企合作能顺利长期深入开展下去,反之则反。现实中学生不服从实践教学安排,跳槽频繁甚至让实践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现象时有发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是一个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巩固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构建校方、企业、学生都应该作出努力,如果能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则会锦上添花。
作者:范万剑 单位:武昌工学院
- 上一篇: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下一篇: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