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工商管理学生的理财锻炼模式创新

时间:2022-02-26 01:27:00

导语:剖析工商管理学生的理财锻炼模式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工商管理学生的理财锻炼模式创新

1理财能力概述

理财能力就是生存能力,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广泛认同的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理财能力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也是理财意识、责任感和习惯的综合体现。

理财能力通常表现为财商。财商是用以表示个人的理财水平,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在理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指个人理解、认识和应用资本及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它是由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层次所构成的。清崎和莱希特认为,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第一是会计,也就是财务知识;第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第三是了解市场,它是供给与需求的科学;第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有效运营一个进入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地增长。笔者认为,理财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以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竞争意识、协作能力、评价能力为保障,把握资本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规律,洞察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捕捉最佳的投资渠道和时机,具有使资本保值和增值的能力。

2工商管理类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对策

2.1引入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岗位驱动设置核心专业模块

将现行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去除一些落后于时代的课程,保留以前课程体系的核心精华部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理财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是企业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整个课程体系由两大模块组成:基础能力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进阶模块,各模块又由诸多小模块组成,将实践环节贯穿于两大模块之中,每一模块内容选择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应该体现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顾及工商管理教学的能级累进特点。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各门理财的专业课程中。比如,网络财务就是适应网络技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推进而设置的前沿性、交叉性课程,鼓励大多数财经和综合类院校本科阶段都开设此课程。财务会计、审计学等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涵盖网络会计、网络审计等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理念。课程内容增加信息技术对理财的作用和影响,适应国际理财大环境的发展,直接面向职业岗位。

2.2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突出理财个性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内容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不够重视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突出理财个性,已迫在眉捷。

2.3推行“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的思想形成的。“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求协同发展,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专业成绩和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作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关注成绩,转变成对自身理财能力与素质的重视与全面提高。

2.4搭建“专业、产业、职业三业对接,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可根据理财目标灵活设计实训教学方案,并在有利于理财收益增长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学生可在此平台上扮演学习者和职业人的双重角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认知性岗位实习阶段,每个实习班有一名实训教师负责带队,基地工作人员和兼职教师负责讲解和指导。在适应性岗位实习阶段,学生由实训教师指导,在实训中心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指导和其他任职培训。在目标性顶岗实习阶段,根据企业实际的理财目标任务设定实习内容,并根据任务需要组织安排理财顶岗实习。

“三业对接”和“三轨并行”拓展的途径,可选择针对具有理财需求、遇到理财困惑、以及对理财领域具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从具体的理财故事切入,小切口、大背景,围绕赚钱、存钱、花钱、借钱、省钱、护钱展开话题。为他们带来及时、深入、贴心的理财服务,风格轻松愉悦,通过互联网拓展受众范围,实现全民参与,真正让他们会理财、懂理财,实现家庭财务的平稳发展,增加生活幸福感。

2.5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狭义的知识传授上,而应将视野拓展到更远。课程设置应包括广义的行为科学和技能培养,应建立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体系。目前一些高校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和高度。学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配置,探索这方面的教材建设、教法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如职业生涯设计、时间管理、人际交往、仪表与礼仪、演讲与口才、求职技巧、管理沟通等一系列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切实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职业资格化进程在我国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国家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对很多职业实行了认证考核体系。工商管理专业的资产评估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会展管理师、公关管理师、物业管理员等也都有了资格考试。

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确定就业方向后参加资格认证考证,并将其视为理性的规划,高校可以为学生的考证提供便利条件,通过理财管理与实务专业“课证合一”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就学期间能够考取保险、证券、期货、会计等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具体有会计电算化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证券分析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提高职业资格认证的合格率,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理财工作岗位,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6产学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促使理财教育与理财工作岗位零距离,培养“订单式”人才工商管理涉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财务、质量控制、战略规划等,安排学生完成企业全部的管理实习工作非常困难。实习常常流于形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适应工作。表现为实训内容窄,往往选择工商企业中常见的具有典型性的几十笔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训练,其他行业业务以及网上纳税申报、工商年审、审计等业务基本不涉及;实训形式单一,人手一册实训资料,独立完成,学生对整个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无法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

虽然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具有易于组织、计划性强、时间安排紧凑、实习效率高等优点,但功能缺陷也很明显,即情景不真实、业务不全面,学生只是沙场演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到实际工作岗位单位难以适应。

针对校内模拟实训仿真度不高的状况,应走产学结合的途径。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召开“毕业实习交流会”,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让学生畅谈在理财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理财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通过学生反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理财实务能力的要求,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课程建设,使开设的课程紧扣职业岗位的理财工作需要,促进理财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企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指路标,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才能培养出“订单式”人才。

2.7增强对企业外部理财环境变化快速反应的能力

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理财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变化是永恒的。因此对于理财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理财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对理财教育,不仅要注重教给工商管理类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且理论教学要探讨确定性条件、不确定性条件和风险环境下理财演变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理财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