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培育研讨

时间:2022-02-03 06:23:00

导语: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培育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培育研讨

工商管理专业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在这期间,它的发展极为迅速。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六百多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仍然满足不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趋同化”现象严重,以致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而特色教育是解决中国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趋同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我国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培育已经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也具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特色专业建设,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标对活动起着规定性的作用,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和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高校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基本依据来开展。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相差不大,具体表现为定位不准、陈述雷同、目标设定过高、缺乏个性,体现不了创新性的要求,很难显现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的涵盖面非常广,涉及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的核心知识。它培养强调的重点一直是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没有侧重,从而出现“专业不专”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各方向等量投入,知识面虽然拓宽了,但是专业纵深方向钻研不够,同时对工商管理专业本身所需要的一些技能比如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等能力又训练不够,从而使学生在就业时,遇上对口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欠缺,遇上相关专业,又比不过专学这门专业的学生,缺乏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企业的管理人才,这要求他们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课堂内容和企业实际相脱节。

这几年各高校纷纷开始了案例教学,以改变这种局面,但仍然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子,案例的内容大多照搬国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效不大。

(四)实践性环节偏向于走形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都开始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环节,通过校内的课程实验、实训、校外的认识实习、暑期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一系列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理论教学占主体地位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科学的实习评估体系的缺乏,这些实践性环节很难具体进行衡量,都流于形式和过场,学生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可以完成任务,这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收效甚微。

(五)师资队伍质量不高

工商管理专业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经验及教学技巧。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企业或社会的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更不用说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引导了,从而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的基本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我国普通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源,根据本校及本地区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中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其次,根据本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区域、对象、类型,因地制宜来设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比如,分析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企业可以抓住它们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在知识经济

时代,创新能力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第四,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将来面对的主要是企业,因此,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应从学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首先在课程的内容上,对工商管理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与更新,压缩教学内容雷同的课程,规范课程门类,优化与整合,使之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调整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专业方向,增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甚至跨学科、跨专业选修。第三,根据学校发展定位,设置复合型课程,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同时也可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管工结合”、“管农结合”或者“管医结合”。第四,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应推动双语课程建设,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1.借鉴国外案例教学的经验,总结出适合普通高校自己的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应摆脱以往照搬国外工商管理案例的情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搜集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突出教学目标的案例,建立自己的案例库。其次,教师要提前精心设计课堂组织程序,既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他们的人生观教育。第三,建立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把小组成员的观点记录下来,并及时做点评。

第四,改革考试形式,将课堂讨论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2.进行情景模拟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模拟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教学印象,也让学生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团队之间协作互补的重要性,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以后如何正确做人。

3.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利用网络传播和处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从而使多种教学信息建立联系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活动。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改变传统教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的弊端,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高校应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起点,有效利用网络技术优势,由点到面逐步建立起涵盖所有课程并与第一传统课堂相互补充的网络第二课堂体系。

4.采用双语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要准确地掌握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情况,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的管理人才的目的,而双语教学正是以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可以逐步采用渗透式—穿插式—完全式的步骤来完成双语教学的改革,从而达到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目标。

(四)改革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建立健全关于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来构建,并保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校内及校外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加企业共同考核部分,改变以往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完成任务的弊端。

2.加强实验室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DI、ERP模拟实验室及工商管理案例库等,重视先进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定期对试验教师进行培训,以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弥补校外实习不足的问题。

3.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为实习单位解决一些如营销策划、管理咨询、员工培训等实际问题,同时又可以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这种互惠互利的情形,使企业愿意成为高校的实习基地,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实习接触不到实习单位核心内容和程序,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题与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挑战杯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素质拓展。

(五)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兼职等途径来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促进教师自身积极进行转变。其次,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设法从外面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第三,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任职,或分期分批组织教师下工厂调查研究,以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这样既可以为教学搜集到丰富的案例,还可以获得管理实践经验。

三、结语

总之,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培育目标,高校必须在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由高质量的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发展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