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2-03 06:16:00

导语:建立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立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

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

我们已经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注重内涵式管理水平的提升,各式各样方兴未艾的总裁培训班、经理培训班、企业管理研究生班、高级EMBA项目,各种层次各种方式进行的企业组织、企业文化、管理沟通、领导力培养、生产管理、战略管理等培训项目的发展,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及企业成长方式的转变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将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向我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要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体现为如何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上。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满足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实现供需的对接。

通过调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出当前阶段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情况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营销管理类:商务助理、市场调研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助理、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专员等;办公室管理类:行政助理、秘书等;物流管理类:仓储管理员、货物员等;其它:会计、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2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

当前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已由以理论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向以事务为主的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转变。从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招聘情况总体来看,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专业管理思维,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或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等实际操作能力,对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调查结果还显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不会直接到管理岗位去任职,首先在基层或相应的其它岗位里锻炼,等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后才到管理岗位任职,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2.3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企业招聘管理人员的重要条件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协调、计划、控制、沟通、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开拓、经营策划、创新及超前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信心、诚心、勇气和智慧;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良好的服务态度、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上进性强、责任心强、良好的服务态度、德才兼备、思想和观念要弹性化动态化、踏实肯干、基础扎实、爱岗敬业。相应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虽然刚入职场不能直接应聘管理岗位,但基于其职业成长的需要,用人单位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2.4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目前各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希望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上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能动手以胜任基层执行工作的需要,又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一定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思维及理论高度,能动脑以适应职业成长后的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如何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相应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3.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来看,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单一和雷同,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观念上,还较为落后,严重滞后于国外相同专业,更不能满足我国工商企业参加国际竞争的需求,在工商管理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到人才市场上求职的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显示出企业需求方和高校供给方存在的诸多矛盾。

当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3.1课程理论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偏弱综观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理论课在学时和学分上占有绝对优势,实践与实训课程比重偏小。在校学生是十八、九岁或二十岁刚刚出头的青年人,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企业运营情况知之甚少,对理论性强的知识认知度不高,工商管理专业这种普遍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3.2应用型教学资源、力量不足

其一,当前各高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际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以单一的讲授为主,由于这些教师自身对管理理论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刻,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其二,各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对我国企业的案例整理归纳工作还很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难以应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案例素材,也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影响教学效果;其三,当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欠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缺少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基地少,实践机会有限。

3.3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偏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习惯了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不适应互动式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因此,如何使学生转变观念、从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自动的学习模式是高等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一点就尤为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3.4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修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缺乏对学生职业心理和职业修养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信心、缺乏忠诚,上进心、责任心、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不足。

4.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4.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结合前述当前阶段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信心、诚心和勇气,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不急功近利,踏实肯干。二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上进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德才兼备,思想和观念能够与时俱进。三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具体体现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系统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及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商务礼仪,并具有创新精神。

4.2突出职业化导向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突出职业化导向,因此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特长实施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人才培养。

因而,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探索,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认知及规划,制定在校期间个人发展计划。

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学生按照专业或职业方向进行合理分类、分流,与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相结合,逐步探索"导师制"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联系特定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发展、专业发展、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等各方面得到专业的指导,使其真正能够在企业管理的某个方面提升职业适应性。

4.3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依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

"T型人才"的培养,在本科层次上强化职业导向。一是基础课程系统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要求;

二是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工商管理相关资格考试所需的完整知识结构;

三是专业选修课的设置结合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四是增开素质拓展类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及职业素养。

4.4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课程教学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绝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搞教师教学一言堂,必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入经济、社会生活实际,了解工商企业的管理实际。丰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围绕强化能力、巩固理论的目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实施案例分析、课程内外专管专题讲座、实验室模拟试验、模拟演练、校外企业见习、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开展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4.5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突出专业化、团队化。一是明确每位老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按专业方向组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指导团队;二是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相应的高等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还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或相应的从业经验。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外出参观访问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帮助教师尽快成长,满足教学目标要求。

5.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条件

5.1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组织文化建设

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也需要其所属的院系、学校各位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大意义的深刻理解,没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的准确把握,没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执着和坚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支持,成"市场导向、以人为本,规范、细节、开放、创新"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顺利执行。

5.2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整合专业内外、校内校外多种资源,因此,需要为这些资源的整合提供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建设平台。一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职业化、应用型,实行办学过程开放化,需要相应的社会资源,如业界管理专家的师资支持、学生专业见习及实习的实践基地支持、校企管理问题研讨及企业服务等校企交流机制等。

二是校内专业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现"T型人才"的培养思路,离不开相关专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特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支持,如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学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政策保障及支持,如资金安排、课程体系设置及课时分配的自我控制、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院系间的合作与交流、专业资源的整合等。

三是专业内各项资源的建设。

这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等。

5.3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到专业内外、学校内外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的整合,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度机制,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秩序,对前述各项建设条件的正常运行进行良好的设计、运作和控制。

结束语

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必须要适应社会需求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区别于重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以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又要区别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应体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适者生存,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其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