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观支配履行社会责任论文
时间:2022-05-27 05:29:00
导语:伦理观支配履行社会责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和合精神”: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制定适合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随着近年来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的舶来品、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伦理观的支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趋势、和谐社会应是以人为本、减少贫困、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中国企业急需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具体请详见。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目前在国际上已相当流行,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理念,它是随着近年来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的舶来品。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就广义而言,是指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其决策和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影响所具有的责任。它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政府和环境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Carroll(1979)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经济层次、法律层次、道德层次、乐善好施层次,企业家们必须选择自己企业经营所处的层次。Carroll的分类后来被广泛地采用。
企业社会责任属于企业伦理范畴,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伦理观的支配。然而,对西方传入中国的这样一个舶来品,我们究竟持何种态度:是全盘吸收,还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依照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背景作为参照物,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积淀去把握对象。事实上,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接受并发展,就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这可以称为文化传播的本土化规律。作为外来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要为中国所认同,应从中国的文化背景出发,构建起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企业社会责任
从全球视角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趋势。1997年8月美国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即SA8000。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SA8000体系认证、“全球协议”均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对于企业发展、全球贸易将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SA8000体系认证和“全球协议”的推进,必将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切实保护劳工权益,从而吸引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将有利于保护和提升企业品牌,改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将改善企业与政府、公众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这是西方社会和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解决之道。
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保持社会的稳定。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社会和谐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特别是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大量出现。对企业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纠纷矛盾,即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复杂多变、影响广泛的产品、劳务和债务纠纷。二是企业内部的矛盾。表现为员工、股东、管理者之间相互交错的就业、经济、政治、心理、文化等矛盾。这些矛盾具有很强的“社会放大效应”和“晕轮效应”,是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三是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许多企业在经营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后果。
和谐社会应是以人为本、减少贫困、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企业不仅是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细胞,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效益不等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不等于全局利益。而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更主要的是,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变得相对疏远。所以说,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更应注重社会效益,承担起社会责任,否则就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排斥和抵制,从而引起企业的损失甚至破产,最终必将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企业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和合精神”: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传承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存,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和合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企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承担社会责任,必须要将“和合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作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传统文化中处处充斥着“和合”思想,如“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管子集校》第八),以及“天人合一”等等。
概而言之,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讲,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由此可见,和合文化并不否认矛盾、差异和必要的斗争,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只是把矛盾、差异和斗争限定在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防止因过度的矛盾斗争而破坏了不同事物共同存在的基础,使得事物的发展停滞不前。
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来这样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所应该采取的行动、应履行的职责、应做的奉献和应尽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所负社会使命和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企业的伦理精神,是企业的道德规范,它促使企业从事能使社会变得更好的事情,而不做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而和合文化,在企业内部可以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它会促使企业关注员工的利益和安全,为员工提供一个清洁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众人的力量形成整体优势。这样,企业就能有效地避免内部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使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和睦相处。而在企业外部来讲,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和合思想能有效地“化敌为友、与狼共舞”,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通过与外部企业的交流、协作,既可从对方身上吸收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又可以跟对方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诚实守信、互利互惠、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而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讲,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与服务,不把消费者与企业利润等同起来,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促使增加企业盈利。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和合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同繁荣成长,强烈反对使生态遭到破坏从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行为。因此,在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和合思想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对自然的关切度。客观地讲,企业是资源消耗最大、最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在“逐利”的同时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共存的规律,自觉地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衡量自身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决不能仅仅只盯住经济效益和利润,而要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既要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又要兼顾现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使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绝对不能允许出现诸如太湖蓝藻等环境污染事件再次发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思想都折射出了“和合精神”,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人本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具体到在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过程中,就是企业要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真正体现人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还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的自然契合,两个目标的完美结合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好方式;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应相互信任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应相互信任。再如诚实守信,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它要求企业的首先责任不是慈善捐赠,而是建立交易中对广大消费者、对社会、对企业员工、与其他企业交往中的公平、公正、诚信的责任。对广大消费者,企业能否满足用户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对社会,企业生产活动是否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或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及社会安全行为;对企业员工,是否保证员工最低工作条件的人道关心,如生产过程中的噪音、有害有毒物质等;在与其他企业交往中,企业是否公平、公正,包括提供或买进产品及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也应遵循市场游戏规则等。还有义利观,要求企业经营取得盈利要运用正确的手段,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时时牢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只为企业利益而不顾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工资、福利等个人利益;也不能只为自身利益而不顾消费者利益,致使毒粉丝、毒奶粉、特富龙、苏丹红、石蜡油等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情况出现;更不能只重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重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以私害公,以小害大,偷税漏税、过度开发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因此,企业在获取合理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长远利益着眼,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义务与权利、道义与功利等多层次的关系,应将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作为企业经营的哲学基础,成为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这样才有利于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三、制定适合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是美国1997年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自愿性国际标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订单中加入社会责任条款,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接受并通过社会责任审核才能进入电子订单系统,有些跨国公司明确提出,供应商必须通过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才能获得订单。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影响力的标准来引导与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效推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其中的原因更多的应归结为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都是国外组织制定的,并未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经济现实相结合,企业把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外在物来看待。因此,中国企业急需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首先应该本土化,应根据中国国情和从企业实际着手,制定中国式的衡量企业的考核标准,使标准具有现实意义。但由于中国行业、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提供统一普遍适用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按照一定的原则,各行各业制定出适合本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我国一些行业目前已制定了本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如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推出《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它在总体标准上与SA8000标准一致,而且更适合中国国情;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为中央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可遵循的规范。
由此看来,制定适合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必须确立相关原则,以利于在一个原则框架内行业和企业制定既可向社会承诺又能够付诸实行的社会责任标准。简而言之,这些原则为: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原则,包括诚信原则、守法原则、关系原则、主体原则等;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原则,包括利益分合原则、消费者利益原则、供应商竞争者利益原则、社区利益原则、雇员权益原则等;三是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公正与和谐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益事业原则、公正原则、慈善原则、社会文明进步原则、理想原则等;四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维护原则,包括可持续原则、高标准原则、改善环境原则、禁止性原则等;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与评价原则,包括公众与消费者的监督与评价、新闻传播媒体监督与评价、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六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原则,包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必须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中国企业应通过努力尽快具备跨文化的理解、沟通、对话的能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等。
按照上述原则,制定适合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就对应着这样三个基本内容:一是在经济关系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企业不但要正确处理好与股东或投资者的关系,还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做到合法诚信,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二是在社会关系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尊重基本人权、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员工、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具有安全保障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与公益事业等等;三是在环境关系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主要包括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地改进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和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等等。
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时,既要秉承当今全球人类的普世价值,诸如社会公正、公平、人权、平等、自由等,也要嫁接中国传统思想资源,诸如“和合精神”、道德良知、以人为本等,同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实目标,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 上一篇:医院心内科主任先进事迹
- 下一篇:律师警示教育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