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化目标发展论文

时间:2022-04-26 03:44:00

导语: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化目标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化目标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的概念;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定量定性分析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保护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另外,熊彼特还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应用到经济之中并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伊诺思(J.L.Enos)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工用人和开辟市场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Donald.Watts)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和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二、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

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应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化之路。强调科技兴国,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总结经济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专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能从单纯的产值来判断,如一个企业产值有l0多个亿,但不能以此断定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是科技含量。这是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要有技术含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说行业选择得不对。这存在片面的认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要谋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这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利润达到5300亿,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增长。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尤其当企业要面对国际竞争,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这要靠科技进步和成熟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则需要培养一批适合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而言,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有600多万的下岗职工,每年还要增加8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多万,供给远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总计达上千万。所以,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和现状结合在一起。工业园区作为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该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个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究技术创新就要从企业入手。“十五”期间,创新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包括围绕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的开发机制、观念开发机制和前瞻性开发机制。三是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入手,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将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术管理员的分配区分开来,成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分配机制体现他们的共性化,现在国家正准备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合理股份体现,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专利试点,促进企业专利意识、专利战略、专利发明,并利用和保护专利。

四、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个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形成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专业性的服务中心。

2、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相关科研院校、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公开招标技术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市场。

3、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技术部门的推广应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而不是限定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相比而言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知道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怎样开发。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应参与这一环境的构建,在与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立法、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代替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电子信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医疗、大众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的大众消费品质量,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力的企业竞争实体。以信息技术为指导,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控制职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术装备和科研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专业制造水平;以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效益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大大减少工业环境的污染。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推动工业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业建设应具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二是实行体制创新战略,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没有太多的计划经济影响。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普遍带有家族化、封闭化的倾向,因为企业大多由家庭分工开始,家族化、封闭化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创新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结构去改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节水、节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统筹考虑。

五、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企业还没有充分觉察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以下是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以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数量型产品来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投入足够的重视,市场难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功能。

2、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资,其员工由国家发放工资,项目由国家计划立项审批,成果由国家审定。在此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人员的投入依赖的是财政而不是市场。由于没有进入市场,因而市场的规律、规则与机制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3、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完善等原因,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4、现行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无法刺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形成完备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孙了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5]杨洁:企业创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