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管理创新

时间:2022-03-07 09:37:00

导语:制造企业管理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制造企业管理创新

1问题的提出

我国企业发展与西方企业发展存在两大差别,其一是起点不同,其二是发展过程不同,但却要与西方企业在同一个时间截面、同一个国际市场上竞争,其竞争力如何显而易见。研究企业管理发展的动力与基本规律,分析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对于建立我国企业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快速累积,根本改善我国企业的竞争地位,意义重大。

2企业管理发展规律

企业管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技术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IE作为支持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两大技术之一(另一类技术为工程专业技术),始终是问题导向的技术。泰勒制产生的基本动力就是资本原始积累后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对企业现场成本和效益目标的不断追求。随着企业管理范围、管理目标的不断发展,IE也从产生出其主要解决现场作业问题的技术(如工作研究),发展到车间(如物料搬运)、企业(如计划、控制、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信息技术的产生,供应链、企业资源计划、敏捷制造等理念的提出与应用,更实现了IE应用范围从单一企业到区域和社会协作的跨越。这反映了IE的研究内容与控制边界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由于高层次IE技术,是以下层IE技术作为其组成内容并吸收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有效实施要求下一层IE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故各层IE技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顺序性与连续性,不能跨越,也不可颠倒。正是由于这种包容性,在企业应用高层次IE技术时,低层次IE技术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IE的不断累积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这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基本规律,美国这样走过来,日本、欧洲、韩国亦然,中国也不可能例外。图1反映了上述发展规律,同时也显示了不同层次的IE技术与经济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全球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IE的问题导向发生改变。管理目标从T(Time,时间)、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基本需求转变为对T、Q、C、S(Service,服务)、E(Environment,绿色)、K(Knowledge,知识)的全方位竞争。IT的应用提出了新的问题,但计算机的应用,并不能代替人。相反,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增强,对人的素质与技能要求更高,人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大了。因此IE技术在IT时代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IE与IT捆绑发展的作用机制,是现代IE不断探索的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全新组织、经营理念以及应变能力的全新需求。

后工业化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的准备期与萌芽期,为知识经济全面展开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从企业管理发展的视角进行研究,则表现为在建立了高水平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企业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之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成功,而以IT作为基本支撑技术的现代IE技术取代经典IE技术,系统IE技术成为企业中支持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核心管理技术。如图2所示。

图2中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是指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等基础管理技术,实现企业在标准作业、设备、流程、人员素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规范等方面的累积状况,以及对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信息化工程支持的能力。信息化平台则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结合形成的最新成果,包括3C、ERJP、PDM等有效实施所需要的管理基础。因此,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产管理基础平台基础之上,也就是在后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全面建立信息化平台。只有不断缩小生产管理基础平台与信息化平台之间的差距(“平台差”),才能保证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效果。

3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与任务分析

一般说,人类社会经济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顺序发展。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带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仍需完成工业化进程,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富和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与发达国家共处同一个时间层面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任务,决定了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也决定了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累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并行发展。然而,我国在经济形态、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三个动因中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造成我国企业管理成熟度不高,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能力严重不足,管理基础成为制约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瓶颈,必须加快管理基础的累积。

同时我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经济成分复杂,又处于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高,我国企业在管理基础上也表现出一种显著的多层次性。管理的累积性和不可跨越性决定了三个层次的企业不能采取同样的发展策略,必须针对自己现有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选择适当的管理创新模式。因此,我国企业对IE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如表1所示。这也为我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

4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管理创新

4.1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

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了朴素的工业工程技术的尝试。如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运用的一些优化、提高效率的技术革新方法(这些方法确实是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效率、改善管理而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青年突击队、“两参一改三结合”以及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尽管这些活动是在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条件下不自觉地应用,也没有持之以恒地推广,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初步证实了工业工程技术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也很重要。

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全面实施,以Motorola、OTIS、德国大众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外先进企业的进入,在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工程技术在中国相对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改革开放较早、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的一大批国内企业也开始了工业工程的应用。90年代,工业工程学会的建立,与工业工程正式教育的全面普及,开始了中国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内地企业开始应用工业工程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陆已有上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家电、建材、信息等十几个行业,包括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广东科龙集团、广东美的集团、深圳华为公司,以及东南沿海的众多企业,都已经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广东科龙集团是国内较早有计划、系统应用工业工程实现企业管理积累与创新的企业。表2反映的是科龙集团管理基础改善活动开展的基本过程。科龙的实施过程反映了管理累积的基本模式,通过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改善。科龙的经验证明了工业工程对于我国企业,也同样是实现管理积累的基本手段。

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必须依靠IE从管理基础的改善和积累入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一点对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适用。我国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点,按照管理的基本发展规律,成立专门的IE部门,从改善现场管理入手,系统应用IE,如深圳华为、一汽集团等。

表2科龙集团通过管理累积实现企业竞争力提高的过程

推广工作与研究内容效益效果

应用IE的准备阶段(1990年~1994年)

1.香港上市准备

2.上MRPⅡ

3.基础IE培训,生产线均衡化

4.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节拍优化

5.定岗定编

1.规范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方式

2.CA的MRPⅡ应用企业A级认证

3.思想和技术的积累

4.节拍48s→36s→28s

5.生产线产能平稳达80%以上,基本实现混流生产

全面应用IE阶段(1995年~1998年)

1.现代IE推广总体规划

2.冰箱公司经营管理DSS

3.生产系统柔性研究,合理生产品种与生产水平

4.人力资源规划

5.供应系统的期量标准优化

1.确立了应用IE的思路与发展的研究方向

2.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3.消除了生产线的瓶颈,实现产能优化

4.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5.采购库存大量降低,节约流动资金2000万元

CIMS工程的开展(1998年~2000年)从企业素质、人员素质、管理基础、战略方向等方面为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实现腾飞准备了条件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在实施先进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只有通过IE改善企业管理基础,才能保证先进理论的实施效果,而反过来开始IE的应用。成飞就是在实施CIMS工程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转而系统应用IE,将工业工程列为重点实施项目。而制造资源计划与工业工程相结合是该企业CIMS工程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按照“准时制”、“零库存”的管理理念,开发出了以产品生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优化了生产管理过程,加快了生产计划和完成情况的反馈速度。上海易初摩托车厂则是在实施ISO9000的过程中发现了实施IE是ISO9000能够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必须通过IE的应用实现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这些企业的应用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管理的累积性和顺序性,应用IE技术改生产管理基础平台的水平,是企业不能跳过的阶段,必须遵守。

4.2我国企业工业工程应用规律及发展策略

对我国企业应用IE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论自发、非理性的应用,还是系统、有计划的实施,都已经证明了IE是解决两元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困境,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在当前我国两元经济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必须实施IE,这是不能跳过的。研究IE与IT共同发展、共同作用的模式,对于实施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完成的双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针对我国现有企业在IE应用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分析教训,我们认为在两元经济目标的作用下,我国企业工业工程应用的基本策略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必须遵循累积性与顺序性规律,路不能省略,但可以在更高速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快速累积。科龙、一汽、华为、海尔等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管理发展模式。

2)我国企业发展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我国工业工程的应用也必须体现这种层次性,并进而体现出外资向内资、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的扩展阶梯性发展趋势。因此,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必须采取不同的IE应用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IE技术。

3)企业应用IE必须与企业特征结合,进行机制创新,创造适合自己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创新模式,努力缩小“平台差”,为信息化工程提供支持。

4)“设计-改善-信息化”的复合型管理模式,即“IE+IT”模式,是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本模式,如图3所示。

这是综合了美、日两种创新模式优点的中国式管理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管理的快速积累。美国的技术设计型优点在于能够从整体上考虑企业进步,跨度较大;日本的技术改善型有利于企业从内部向外部的管理基础和积累的提高。同时考虑了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应将信息技术与工业工程相结合改造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限目标、效益驱动为策略实现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以求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这将是一条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我国进一步的开放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国内企业带来又一次空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机会。捕捉到这次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之中,必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