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发展动因与信息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09 05:00:00
导语:零售业发展动因与信息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引发了新的零售业态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拥有先进信息技术装备的外资零售业的进入,都对处于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国内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冲击和挑战。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残酷的竞争环境唤醒我国零售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强烈要求。深入分析零售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动因,并从不同的视角对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更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零售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及未来。
一、零售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动因分析
从流通业的第一次分工——批发业和零售业分离开始,零售业至今已经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生产力与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及观念的变化,推动了适应这两方面变化的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近代以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业态变革,并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变革。
(一)零售业发展的历史变革
1.第一次零售革命——百货店的诞生。1852年在法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标志着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店一改传统经营方式形成了规模大、品种全、系列服务和明码标价的经营方式。它的出现是零售业领域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量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组织上的直接反映,是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作用的结果。生产方面主要是由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机器大生产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为百货店的货源提供了保障;同时技术进步带来产品标准化提高,使得明码标价大批量销售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给百货店的产生创造了需求条件。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使百货店在1860~1920年间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百货店发展的黄金时代。
2.第二次零售革命——超市的产生。零售业第二次革命以超级市场的产生为标志。超市是在继承百货商店规模大、品种多的优势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采取了“自助式”或“开架售货式”的经营方式和“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的经营策略,使顾客购买商品更方便、自由,且满足了消费者一次性购物的心理需求。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超市利用电子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此外,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不仅满足了超市提供生鲜食品的需要,也为家庭大量购物创造条件;超市所提供的廉价日用品集大量产品于一身的经营方式也满足了当时人们的购物心理。
3.第三次零售革命——连锁商店的兴起。以连锁为标志的零售业第三次革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经营格局,解决了长期困扰零售业发展的两大矛盾——现代化工业大批量生产与消费需求多样化的矛盾和商业活动分散化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从而推动了零售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促进了零售商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连锁经营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主要的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进步。PO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ECR系统的产生及卫星系统的应用等先进技术手段都为连锁这一经营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4.信息技术带来的第四次零售业革命——网络商店的蓬勃发展。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流通效能和生产经营水平,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更加紧密。网络技术在零售领域的运用引起了零售业巨大变革,产生了新的零售业态——网络商店。网络商店完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网络完成产品的销售过程,打破了时空界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模糊了企业边界,并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它的产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传统的零售业态形成巨大的挑战。由于网络商店的顺利发展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制度基础上的,因此它的发展必然要求相应的完善的制度做保障。
(二)零售业变革的动因分析
通过对零售业变革历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消费方式和信息技术在零售业变革推动其发展所起的作用,此外,零售业的行业特性——垄断竞争性行业也是推动零售业变革的重要因素。
1.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背后都能找到技术力量的推动作用。如果说百货业的产生是一种经营方式的变革的话,那么超市和连锁业态的出现和发展则更主要的在于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条形码技术到POS/MIS系统到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及ERP软件的应用,都反映信息技术的对零售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网络商店更不必说,其整个运作过程要依托网络技术。
从微观角度分析,零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开发。技术已成为企业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一点从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发展中即可得到很好的体现。沃尔玛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其他零售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故而能傲视群雄,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代信息技术对任何一种零售业业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而新的信息技术又会带来零售业新的变革。
2.零售业竞争的推动作用。竞争是推动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零售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它又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零售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的进步发展又反过来对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另外,企业为了生存有可能避开目前竞争激烈的领域,而寻求其他方面的创新,即发掘市场潜力和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企业这种对新领域的探索行为,必然会带来变革,推动新领域的产生。
3.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的发展是零售业变革的外在推动力。零售业作为流通终端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实现生产。消费领域的任何变化都对零售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已经成为生产经营的中心。零售商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获得更多利润。从零售业态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每一种零售业态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密不可分的。为了迎合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偏好,新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推动零售业从低价策略到高质量服务再到多元化并举的循环发展。同时激烈的竞争,又促使零售企业不断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并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促进了零售业态发展变迁。无论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最终消费需求与相应零售业态联结,是零售业态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二、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
从行业总体发展来看,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零售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是零售现代化的标志;从深层次微观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表现在不仅提高了微观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对零售业功能转变和地位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从零售业内在变化分析,信息技术促进了零售功能的转变和地位的提升。零售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生产,满足消费。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成为生产经营的中心,零售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迅速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生产商相比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因而零售商越来越取代生产商成为整个生产供应链上的“霸主”,并凭借自身优势地位,引导并组织生产。此外,由于消费需求可诱导性,零售商又可以创新并满足消费需求,将潜在需求变为实际消费需求。零售业这种从满足到引导消费需求,并组织生产功能的转变和地位的提高,从营销观念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很好地反映。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带来了营销观念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
心,并实现经营方式由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社会营销观念更加强化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并强调企业可以引导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并创造新的市场。随后出现的一系列营销观念无不凸显出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并体现了对消费观念一定程度的引导。零售业功能和地位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从本质上而言离不开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支撑。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谁拥有的充分信息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就会在竞争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零售业正是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掌握了消费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在与生产商的博弈中则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从而能凌驾于生产商之上,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供应链进行重新整合,根据消费者需求信息,组织企业进行生产。随着技术进步,零售业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依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的作用和影响也会变得更大。
另一方面,从信息技术对零售企业的影响角度分析,信息技术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这一点从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发展历程,在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成功的经营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可以说,沃尔玛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信息技术战略与传统物流整合的基础之上。沃尔玛在20世纪70年代就率先使用了卫星通讯系统,21世纪伊始,沃尔玛又投资90亿美元开始实施“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的建设。凭借先发优势和科技实力,沃尔玛的店铺迅速发展,遍及美国,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信息已与6000多家供应商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库存(VMI)。沃尔玛创造了零售工业化经营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投资也使得沃尔玛可以显著的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资金收益率和劳动生产率。沃尔玛将信息技术与经营战略完美结合,打造了沃尔玛零售帝国的地位。
三、中国零售业发展面临的信息技术约束与对策
2004年底,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业的进入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但与外资零售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方保护、部门保护导致的低水平竞争等一系列体制性弊端这一根本原因之外,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约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目前我国零售业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条形码普及率偏低。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条形码技术普及率都达到了90%以上。在我国制造商生产商品中条形码的使用率不到30%~40%,且分布极不平衡,造成POS系统不完备。影响了商品的周转速度。第二,POS系统普及率低,未完全发挥其功能。相当部分零售业态中,整个POS系统配备不完备,使得信息传输、存储,商品分析等功能无法发挥。POS系统在连锁店的运用也未普及,总部、分布和配送中心之间,难以进行信息反馈和商品配送、调剂。第三,零售业软件开发滞后。目前我国对于POS系统软件功能的开发是很有限的,在业务管理、统计查询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开发的盲点。其他商用软件开发也十分缓慢。在我国POS系统还未很好普及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零售业利用网络和卫星系统开发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软件开发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商业自动化在我国零售业的推广。零售业已成为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行业,提高国内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零售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认知度,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由于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流通业也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忽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随着流通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零售业地位的转变,上述观念已有所转变,政府也从政策上重视流通信息化建设,但仍有很多零售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或者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认识不够,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功能,技术的利用率低下,因此要改变零售业信息技术低的状况,最主要的是改变观念,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第二,重视信任文化的发展,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生产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者的联系,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关系更加紧密。要彻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分享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信息现代化的必要手段,要实现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必须相互信任,信心文化建设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我国由于法制不健全等因素,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发生频繁,导致了交易成本增加,降低了流通速度。因此,政府层面应加强法制制度建设,严厉打击欺诈等行为;而企业之间也应相互信任,减少摩擦,提高交易效率。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是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交融的结果,不仅对管理者,而且对一般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企业经营质量低下,竞争力较弱。如何适应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实现零售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业务的合理化,不仅取决于管理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取决于一般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加强本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创建高质量技术研发团队,提高本国科研开发能力,将对零售业未来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具有长远意义。
第四,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引导IT厂商加大投入。美、日、欧盟等流通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IT厂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的结果。在零售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依靠IT厂商的大力支持。2003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了44.9亿元。店面硬件设施的总投资和企业后台IT系统的总投资的比例约为1.4∶1。与发达国家的0.5∶1之间尚存在很大差距,从侧面反映了我国IT产业对零售业的贡献情况。因此,政府应加大向IT厂商尤其是服务于零售等流通行业IT厂商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它们不断进行系统集成和软件硬件设备的研发,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信息技术及产品。
- 上一篇:流通体制改革对策研究论文
- 下一篇:区域零售产业组织论文
精品范文
10零售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