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探讨

时间:2022-04-22 04:27:00

导语: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探讨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要指示,给绵阳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科技磁场,从此以后,绵阳人以中国科技城人而无比骄傲自豪,科技兴市、科技兴企、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等科学思想和科学行为在绵阳慰然成风。

约占绵阳企业总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小企业,其前身绝大多数是科技起点较低的乡镇企业。在科技城强大的科技磁场作用下,企业的机制和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真所谓绵阳乡镇企业的二次革命。

绵阳科技城建设初始之年——*年,被绵阳市科技局审查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仅77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345家,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522家。根据绵阳市科技局最近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630家。其中,科技城范围内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形成了绵阳市中小企业崛起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彻底改变了中小企业过去粗放经营,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面。

一、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第一,企业数量增加快,但比重低,实力弱。从*年开始,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以100户以上的数量递增。但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尚处于幼年成长期,实力小,潜力大。

第二,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约9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中于绵阳高新区,科创园、经济开发区及中物院区域。

第三,资本规模偏小,资金投入不足。据初步调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户均资本不足500万元。仅比一般中小企业户均372万元的水平高90余万元。低于100万元水平的企业占50%以上。

第四,投资结构多元化,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新格局。资本构成以民间私人投资为主,超过60%,国有投资仅占30%左右,社会资本利用程度较高;企业性质以非公有制及混合经济为主,达95%以上,纯国有经济比重很低;企业组织形式以公司制为主,超过90%,股份制企业已成为科技型企业的首要选择。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企业组织形式催生出新型的企业机制。科技人员领办、技术成果入股、技术成果转让等多种开办方式并存,企业自主开始和研制的产品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外来投资较多,但外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太少。资本来源中市外投资比例已近50%,除政府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外,本地自有资金投资仅占28%。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仅有6户,占各类企业的1.7%。这一方面说明科技城引入市外资金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初见成效;而另一方面,如何吸引境外投资和技术参与科技城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这个大问题仍未解决,亟待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第六,经营状况良好,总体运行平稳。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处于盈利水平,仅16%的企业亏损,总体经营状况好于面上的一般企业,产业的科技优势正在发挥出来,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促进、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第七,吸引了一批人才,但总体人员结构仍不尽合理。前来科技城创业的博士有60位;其中海外归来博士28位。但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人数12%,加上管理人员也刚刚超过20%,远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科技人员须占职工总数30%以上的指标;科技人员领办的企业比例尚不足20%,也未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的主要方式。

第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但相关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一方面,近两年来,科技城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投入国家创新基金,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构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提供标准厂房(一户企业100平方米免一年租金)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硬环境不够好、软环境不够优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方面表现还十分突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短缺。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据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调查,获得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企业只占这些企业总数的2.8%,获得流动资金短期贷款的只占9.5%。如绵阳东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虫草食药两用产品,被科技部门列为生物科技企业,其产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生产规模可达到5至6亿元。但目前只在市工行得到贷款100多万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差距巨大,已成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亦有日益缩短的趋向,而银行往往注重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对风险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缺乏热情;二是政府的相关投入有限,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政府虽然每年安排专项周转金和“科技三项费用”3000万元至4000余万元用于实施重点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但这些资金在全市高新技术发展资金中所占比重小、安排分散,不能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提供强力支持;三是社会性的投融资渠道不畅、方式不多,故而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本呆滞积淀,另一方面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致使一些好项目因缺少资金的有力支持,难于做大做强,迟迟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实现产业化。

(二)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于受技术咨询、科技信息查询、技术产权交易、人才“猎头公司”等科技服务业不发达的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联系不广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区域性高新技术的规模效益和人才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在有创新活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由企业独立实施的技术开发项目多,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实施的项目较少。我市境内有各类独立科研院所43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从事民品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2万多人,每年研制和开发出民品科技成果1000多项。这些技术人才和科技成果却很少被中小企业采用。在人才资源方面,由于绵阳与沿海的差距拉大,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大环境的吸引,我市大批存量和增量科技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使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再度被抢占。如何整合我市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事关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识不够统一,支持力度不够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党委和政府一直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壮大,但社会各界对其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对其支持力度还比较弱,有时甚至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计划立项、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户籍迁移、出国出境等许多方面不时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却较难获得;外资可以进入的某些投资领域,中小科技企业反而受到限制;外企在税收上可以享受较多的优惠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却往往难以落实;先前的企业上市指标绝大部分分配给了国有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极小。如此等等,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够高。由于诸多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仍较缺乏,企业管理上的“散、乱、差”现象突出,有的企业甚至仍以家庭式管理为主。这些缺乏科技性和规范性的、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相悖的经营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一是虽然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都认识到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仍是重销售、轻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未真正形成;三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建设的主动性。中外各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最终都选择了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我市前几年的发展告诉我们,在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过程中,政府不能直接投资办企业,而要靠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之日,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于成熟之时。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经济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我们不能再走以前过度依靠土地、资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的大量投入,发展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的老路,而要通过释放绵阳的科技潜能,发展低能耗、高增长、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发展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的要求,应该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主力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需要。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高增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较少,成长性好,机制灵活,信息传递快;“船小好掉头”,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形势下市场细分、产品小批量柔性化生产的特殊要求,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闻名全球的微软、英特尔、惠普、诺基亚等跨国公司,起步之初无一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4.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调整绵阳经济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市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以长虹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过大,高竞争、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要改变经济发展命系长虹的不利局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实施我市加速工业发展的“千亿工程”,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以长虹为塔尖,一批扩张型企业为塔身,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塔基的“金字塔”企业结构。

5.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绵阳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综合实力在四川省由建市初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仅位列省会城市成都之后。绵阳又是我国著名的科技与电子工业城市,其GDP位居西部12省区同级城市的第一位、全国36个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首。绵阳科技城的战略目标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增长16.6%。同样,到2010年,绵阳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在*年的基础上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5%以上。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把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利条件

我市发展科技中小企业具有三大优势:

1.以中物院为代表的科技优势。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市境内有中物院、气动中心等科研院所18家,科研开发机构75个,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28所;有以长虹、九州为代表的大型军工骨干企业12家;有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10个。在空气动力学、核物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市有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8个,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研究、开发生产涉及电子信息、环境设备、精细化工、生物工程、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新材料、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目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发展壮大,它们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加点。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以长虹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绵阳是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长虹品牌闻名中外,品牌价值245亿元。长虹产业涉及电子、信息、军工、家电等各个领域,其品牌、产业及规模优势,对绵阳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九州宽带信息网、湖山音响等企业及产品也享誉全国。这为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品配套企业和产业群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已形成以区域优势为特征的中心城市发展态势。绵阳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工业城市,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绵阳的区域交通中心、通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基本形成。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四大有利条件:

(1)雄厚的人才资源,绵阳境内国防军工企业、科技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荟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市境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其中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8万余人,高级技术人员6000余人,享受国家政策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两院”院士22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智力条件。

(2)坚实的经济基础。经过10余年深入实施“科技兴绵”战略,绵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综合实力在四川居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居西部各大城市的第五位。这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3)较优的体制条件。建市以来,绵阳先后被列为国家“军转民科技兴市”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技术创新试点、《专利法》实施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两转”试点城市。由于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和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奠定了较好的体制基础。

(4)良好的环境条件。绵阳自建市以来,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通讯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国家文明、卫生、园林绿化、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绵阳的城市地位,提高了绵阳的知名度,使绵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同时,绵阳着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不断改善法制、政策和社会环境,为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了良好的软硬环境。

我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五大机遇:

(1)新技术革命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机遇。“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川经济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确定了建设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绵阳是产业带上的重点地区。这为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必将加快绵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领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的机遇。绵阳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市”,这是绵阳发展的难得机遇。技术创新试点将以提升城市技术创新功能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筑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以增强优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为目的,紧紧围绕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总体目标,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从体制和机制转换上着手,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推动绵阳现有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0)的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交流与合作,绵阳的国际交往环境、科技和经济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必将加快当地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步伐。

(4)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绵阳又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带。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和有效发挥。

(5)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机遇。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决定建设绵阳科技城,加快绵阳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为此,国家和省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绵阳以很大倾斜和重点支持,这对绵阳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空前的特殊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对于充分发挥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绵阳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使绵阳在较短的时期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可行的发展目标

1.制定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指导方针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惯例+创新”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需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体系、能力与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军转民”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科技支柱产业,开发名牌产品,抢占科技“制高点”,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质量和整体效益,实现历史性越跨。

2.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求,围绕建设绵阳科技成,充分发挥科技、军工优势,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民展中小企业的重点和主攻方面,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市区域经济内涵扩大生产的重要途径,把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张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加快构建和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为契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

——强化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鼓励和扶持其向集团化、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3.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今后5—10年,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绵阳科技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好机遇,在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的同时,加快发展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

总体目标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医药与生物制品、环保工程等五大产品领域和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创名牌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科技与管理人才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阶段目标是:到“十五”末,争取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在全市中小企业总量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具体任务是:加快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以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发展速度,形成我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力争全市公有制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10年,分别达到60%和55%。形成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到2005年塑造出3—5个国内名牌、1个世界名牌;到2010年塑造出8—10个国内名牌、2—3个世界名牌。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励各方面的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绵阳科技城,必须首先调动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创办科技中小企业。绵阳境内有大批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绵阳的科技、行政、教育、投资等体制还不尽合理,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广大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技术职称评聘制度、离退休制度,动员有技术专长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带头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政府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推进国防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国防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掌握着大量的高新技术,是建设绵阳科技城的主要依托力量,也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力军。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国防科研单位管理体制创新,加大“军转民”力度,推进科研院所、院校与企业融合组建多种形式的中小科技企业,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改革中要着力构建人才激励机制,释放科技人员的潜能。对国防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防科研单位和地方政府要从政策、融资、土地、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进一步搞活人才市场,充分发掘社会人才资源。除利用好以上两大人才库外,还要高度重视和善于发现“体制外人才”。要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倾斜两种手段留住并用好本地各方面的社会人才,尽可能地避免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强化对现有人才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我市特别是科技城科技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大力引进各方英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建设仅仅依靠绵阳自身的科技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特别是有创新精神的海外留学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绵阳科技城提供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更好的创业环境,为海内外科技人员到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信息、项目孵化、日常生活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扶持,用感情引人,用事业留人,让绵阳尤其是绵阳科技城成为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乐园”。

(三)改革投资环境,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增长的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创业风险,促进其快速发展。权威人士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小科技企业如同森林中的蘑菇孢子,只要有了适宜的阳光、水分、温度等良好的生态要求,它就会自动地、快速地遍地生长。绵阳科技城就是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投资硬环境,又要努力改善以行政服务和法制保障为核心的投资软环境,认真做到“三个加大、六个平等”(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登记申请平等、税负平等、规费平等、受贷平等、市场准入平等、行政服务平等),进一步降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门槛”。第一,要降低企业登记注册等准入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创业者的最大资本就是一项或几项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新技术。土地、货币等有形资本较少,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注册资本不足。在绵阳科技城要切实落实以技术作价入股、作为注册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经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有关部门认定,对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不限制技术成果占注册资本的比重;对少数确有困难的,还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步到位。进一步简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简化注册登记程序,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诞生打开通道。第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纵观世界各国,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最大限度地使用了税收杠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减少其在创业初期的负担,增加其原始积累。第三,要切实整顿各种乱收费行为,努力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本。

(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从事的是高风险、高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这决定了其在解决发展资金方面将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困难。中小科技企业创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瓶颈”,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努力畅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运用风险投资机制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投资是指把专业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以股权的形式投资于尚未成立或成立不久的高新技术企业,它追求的不是成熟企业的常规利润,而是新兴产业或技术成长期企业的高回报。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据统计,硅谷现有各类风险投资机构400多家,一年可为企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为了促进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快发展,必须在用好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和“绵阳科技城风险投资资金”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并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科技城风险投资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科学化的风险资金运作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范围,提高风险投资的质量。

其次,要积极推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到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绵阳现有4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后要重点推荐一批有实力、成长性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股市融资。尤其在国家即将开办二板市场,专门解决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的有利背景下,绵阳科技城必须抓住机遇,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到二板市场融资。在适当的时候,应创造条件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筹集社会资金。

再次,要协调好银企关系,增加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目前,绵阳金融界贷款投放的结构不尽合理,投在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方面的贷款较多,投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风险性大,但是成长性好、优势明显,一旦成功,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银行应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要诚信立企,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主动加强同银行的联系,建立互利互惠,真诚合作的新型银企关系。要抓住省上在绵阳科技城进行中小企业融资试点的机遇,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四、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要把国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适当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允许其在成本中列支,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确立企业投入的主体地位。

第五,继续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认真落实市政府的下列规定:市、县两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同级财政预算的比例分别达到8%和2%;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其中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的比重达到50—60%。总之,要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构建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作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五)发展科技中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由科技人才创办,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他们在如何选择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方向,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绵阳科技城建设要求、国内外市场需求、企业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等方面,往往受自身专业知识和营运经验所限,决策的正确性和果断性不强。对此,政府不能包揽包办,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尤其是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它们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客观独立地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对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发展战略选择、资源优化配置、市场驾驭等关键环节的科学决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市中介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数量偏少,规模不大,素质不高,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方面。要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现代中介机构。一是要办好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教区等开发区的孵化中心、创业中心的作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行为,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服务。三是加快各类各种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与技术产权市场、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建设步伐,提高其开展技术中介、技术集成、技术培训、技术诊断等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六)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政府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支持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产业规模。要重点扶持一批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含量高、科技成果多、市场前景好、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企业集团),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享受我市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有关政策;支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平等竞争,承担市级及其以上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在科研项目立项、贷款、科技三项费用安排使用、科技成果鉴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和政策。

其次,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向上的人才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高技术人才的奋发工作和攻关创新。企业只有用高素质的人才整合、改造物资资源,才能使其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为科技人员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权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广阔的新产品,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细分的进程中抢占制高点和发展壮大。

再次,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与生俱来的体制和机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政府应当引导其实行公司制尤其是股份制的改造。其一。倘若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扩大生产和市场规模,其结果必然是速度慢空间小,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本乃至上市融资以加快发展;其二,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企业规模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优秀人才进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理论界首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促使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根据本民族和本企业的实际,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享有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哲学、经营理念、价值准则、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管理方式、员工作风、技术文化素质、职工文化生活等内容。美国经济学者劳能斯.米勒曾预言:“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间,这种时代能够成功的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企业”。在新经济时代获得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技型中小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崭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步入一个新天地,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塑企业文化要避免出现“千人一面”或口号动听响亮但空泛无特色的现象。一是要着力于对本企业创新文化、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的培育和提炼;二是要强化对本企业创新文化的环境和体系建设;三是要完善本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创新中要充分考虑下列因素:1、是否有一个好的企业制度;2、是否有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层;3、是否有不断推陈出新的主导产品;4、是否有不断拓展的市场空间;5、是否有适合于自己的资本运作方式;6、是否有不断完善的分配制度和优良的文化基础;7、是否有不断完善与强化的企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