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体系改进与优化
时间:2022-03-06 11:21:55
导语: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体系改进与优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数据已经全面嵌入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之中,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和理念正在对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并没做出响应。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现有培养体系存在的不适应,并对其改进和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管理;培养体系
近年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海量增长。2012年,联合国白皮书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的海量数据无论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习得,还是认知、合作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都提供极大的便捷;挑战是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实验教学条件和设施的改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数据时代及其特征
大数据时代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上,数据收集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大数据成为现实世界镜式反射。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能够获得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是统计研究的对象,从大数据中寻找有价值信息的关键在于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数据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B(1024TB)级。随着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和承载数据资料技术的快速升级,数据资料的来源范围在不断拓展,存量数据的规模也几何级数增长。此外,数据量大不仅包括数据多,还包括数据全,与传统计量统计数据不一样,它们通常不是数据样本,而是全体数据。②多样性。大数据的类型繁多,既包括时间数据,也包括空间数据;既包括以文本资料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音频、视频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属性数据、行为数据和时空数据在大数据环境中得到融合。(3)数据价值密度低,但总体价值巨大。大数据虽然因信息超大规模和庞杂而导致关注度降低,但是,大数据信息流传和更新速度极快,单个数据和短时间数据的价值低,但总体样本和长时间数据价值大。③数据处理速度快,大数据技术使大规模时间序列数据的实时获取成为可能。因此,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取就是数据处理的生命力所在。
二、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已经全面嵌入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之中,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和理念正在对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公共管理领域来说,大数据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提供了一种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连续观察管理和研究对象的能力。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表现在公共管理思维的改变。相比过去的“小数据”,大数据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观念与视角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公共管理更多的是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安全而实施的过程,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就是要去政治化;传统的公共管理是为社会秩序服务的,大数据的公共管理从直接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服务,这是公共管理根本性的变革。其次,表现在管理结构的改变。一方面,大数据促使公共管理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大数据时代的公共管理存在天然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明,原来的单一治理模式向多元共治模式的重大变革。大数据将有助于推动更高效、更具创新性且更透明的政府建设。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公共管理由官僚科层制转向扁平化结构。大数据把横向分工合作与纵向科层制的僵化结构打破,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不仅会消除部门之间的鸿沟,并将最终消除官僚层级对公共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最后,表现在管理手段和效能的改变。公共管理大数据分析法相比传统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在开放和统合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对碎片信息进行处理,发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整合。以大数据为基础公共决策方法,可以对巨量信息进行有效而及时的统筹处理,然后选择或建立合适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由此提升公共管理决策的科学性。管理者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针对上述影响,公共管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必须快速做出改变和调整,亟需重视大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创新。
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现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专业开始于1992年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排位在全国前20%。从该校最新的本科培养方案可以看到,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方法基础,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基础技能,勇于探索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以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模块为主,涉及定量研究方法的课程只有管理定量分析和社会调查与统计两门课程。该校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课程设置看,专业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前沿、政治学研究、地方政府专题、资源环境政策专题,涉及定量研究和大数据研究方法的课程几乎没有。面对大数据的背景,该校公共管理培养体系明显表现出以下三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有大数据思维。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中所隐藏的不是确定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具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关系。大数据相关关系提供了由因素创构结果的广阔空间,大数据使人类文明从一个以描述活动为主的时代进入到一个以创构活动为主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注重大数据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二是知识结构不适应。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决策分析必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共同进行的过程。大数据需要新型手段和方法对各类新信息进行科学处理与分析。传统管理定量分析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这些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应对传统数据的,而不是应对大数据处理的;况且在整个培养体系中,靠1-2门课程终显单薄,而应该是包含多门课程的一个模块。三是动手能力不适应。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陷阱,忽略了对学生软件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导致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进入实践操作环境常常问题百出,无法学以致用。
四、公共管理专业培养体系改进与优化的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肩负着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培养人才的重任。面对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的冲击,公共管理专业要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等作出调整,使人才培养更加及时地贴近社会发展的现实。一是整合创新教学内容。公共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要综合考虑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理念,将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能力培养融入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打破现有的单一教学内容,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调整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数据应用课程模块;设计“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的课程群模式。大数据相关课程应当包含: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及数据库、分布式计算以及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三是丰富和优化教学方式。搭建大数据能力训练的实践和个性化创新平台;采取多样多层次多渠道的授课方式,积极使用慕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拓展教学途径,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大学生挑战赛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大数据处理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米加宁,章昌平,李大宇,林涛.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J].学海,2018,(2).
[2]王向民.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4,(10).
[3]黄欣卓,李大宇.大数据驱动的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J].公共管理学报,2018,(1).
[4]蔡剑桥.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决策模式演进与趋势[J].吉首大学学报,2017,(9).
[5]阮敬,刘宏晶,纪宏.国外大数据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9).
[6]刘平山,文益民.面向大数据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信管专业课程群构建[J].高教论坛,2018,(4).
作者:卓成刚 肖潇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学图书馆业务外包初探
- 下一篇:公共管理秘书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