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21 10:01:37
导语: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研究性教学契合了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参与主体需要合作、教学设计需要开放、教学内容需要实践、教学手段需要整合的教学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科研导向的教学思想、重新编排的教学内容、契合融会的教学手段、全程互动的教学流程、适度加长且灵活分割的教学时间成为了影响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有效推进及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而想进一步提升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功效则需要在优化教学环境、引入信息技术、整合外部资源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
课程因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主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1],从而成为了我国高校提升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然而,已有研究更多基于理论层面规范分析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适用性[2],或基于技术层面分析某种研究性教学手段在公共管理专业整体层面上的具体应用[3],尚未发现深入课程结构微观层面专注解析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适用、使用和探索的文献。所以,本文基于实践思考,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问题作一探析,以期为研究性教学效能的充分发挥和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研究性教学与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高契合度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与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4]。可见,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5],其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契合了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与主体的合作性。作为技术性特征明显的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Citespace、Python、Stata等各种研究技术类知识更新速率日益加快,在此背景下,教师难以同时掌握几种研究方法所依附的具体支持技术。教师和学生间的通力合作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问题,即教师在掌握研究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研究方法所需的具体支持技术,研究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同位,切身参与,深度融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习得者,两者关系具有了实质意义的相互建构性。比如前述几个资料分析软件,教师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差异化学习具体分析技术,最后师生协同学习、互通有无,完成对这些软件的多种类、系统性、较深刻的习得。(二)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共同决定了其教学设计的开放性,而这恰恰是研究性教学的突出优势———研究性教学要求师生在互动的基础上根据知识或能力属性,选择最利于教学内容习得的教学手段,并将这一过程融合于最佳的教学环境,而这恰恰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例如,问卷调查法教学实践时采用的“1+1+1”教学设计,即在教师补充问卷编写最新方法的基础上,经师生协商后共同决定采取“1小时理论学习+1小时课堂动手编写+1小时社会调查实践”的教学设计,使得问卷调查法的基本知识吸收、具体操作能力训练和现场实践后的反思与回顾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三)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操作方法。例如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访谈研究,如果仅仅将其视为理论过程进行讲授则偏离了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学以致用”的核心教学指导思想,所以在讲授类似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实践操作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切身体会研究方法的规定性和自主性,研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目的———研究性教学既要求实现理论知识的高效传递,也要求在理论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实现能力提升,即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综合素质。比如前述的访谈研究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式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模拟过程中,边学习、边体会、边运用,最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习得。(四)教学手段的整合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体现在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不同教学手段的支撑,还体现在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教学手段的需求上,如公共管理访谈研究法的教学会采用情境模拟法,公共管理扎根理论的教学会采用案例法,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的教学会综合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和社会实践法,这无疑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教学中的整合运用,研究性教学为这一需求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研究性教学不仅包含有诸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雨课堂教学法等丰富的教学方法,还内含有多种教学方法无缝衔接与整合使用的理念。例如前述的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案就是一个实例。
二、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现实实践
历经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现实实践,发现如下几种方法在有效推进研究性教学及其效能发挥方面作用明显。(一)科研导向的教学思想。课程开始时,经老师和同学商讨后会以小组甚至个人为单位确立一个学生可控的研究项目,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的学生则直接以自己申请或已经申请立项的“科创”为载体展开学习。实践证明,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以科研导向为指导思想,切实落实起到了如下重要作用: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附着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使教学内容更生动、鲜活,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而是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课堂时间的答疑功能日益凸显;第四,学生在学习中日益具备创新思维,具体体现在对一系列研究方法操作规则的有益补充上。总之,科研导向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二)重新编排的教学内容。以科研项目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思想使得教学内容的编排更具挑战性,突出体现在科研推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灵活匹配及超越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上。实践中将质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教学分别放在整个教学内容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这样既考虑到了科研项目前半部分主要依靠质性研究提供“研究抓手”,以及后半部分主要依靠定量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的“科研项目推进环节———教学内容”两者贴合的需要,也考虑到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内部逻辑关系。同时,还会考虑打破教材限制,将同属大类的研究方法归为一个教学单元,比如实属同一研究类型的访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和焦点团队研究法归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系统教学。此外,还会参考大量前沿文献,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总之,融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于一体,融教材内容与前沿文献于一体,立足于教材而又超脱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可以保证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研究性教学的高效实施。(三)契合融会的教学手段。在充分利用研究性教学提供的一揽子教学手段服务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有两点较为重要:首先,教学手段要契合教学内容。例如文献检索部分直接采用实际操作教学手段,以学生各自确定的科研题目为检索内容,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学生按部就班,依次操作,在学会了检索工具、检索数据库、检索流程、检索原则、检索技巧等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答案,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实现了知识、技能与自主探索的有效融合。其次,教学手段要融会贯通。如前所述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的教学会综合运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和社会实践法,即通过案例法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通过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自主解决自身没考虑、没发现或有疑问的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法让学生真切体会此方法的实践功用,真正让同学对定量分析方法有一个系统、科学、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四)全程互动的教学流程。从一开始科研项目的确定,到后来整个教学设计的安排,再到课堂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直至最后教学效果的反馈无不渗透着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蕴含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还体现在师生之间的知识相互构建中。当整个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结束时,学生不仅全面、系统掌握了这些研究方法,教师也在整个过程中习得了很多教材和文献难以触及的知识和技能,这无疑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最为直接、明显的体现是学生“科创”或习作中对研究方法的规范、合理和科学使用,教师则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扩充与丰富上。比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教学完成后,有的学生直接运用这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报告”进行了科学研究,发现了诸如“时代变迁”“矛盾演化”“国家自信”等一系列的类属,而这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案例参考。(五)适度加长且灵活分割的教学时间。开始采用的教学时间是传统的每节45分钟,两节为一次课的时间分割,后来逐步调整为每节45分钟,三节为一次课的时间分割,同时三节课的具体分割以45分钟为基础按照学生学习反馈的状态自由分割。例如文献检索部分,课堂开始时学生积极性较高,精力高度集中,且状态维持的时间可以超过45分钟,此时教师会根据这一情况将课堂时间自由延长至发觉学生学习出现疲惫迹象或反映迟钝时。所以,实践中一堂课的具体小节设置是根据学生每次的具体学习状态来分割,例如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分割成两小节,状态不好时可分割为四小节。这种整体时间加长后的时间灵活分割方法在实践中优势明显:首先,适度加长的时间适应了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系统教学的要求;其次,灵活分割的教学时间以学生真实习得知识和能力为中心,也能充分维持和创造学生精力高峰值状态,有助于切实提升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未来探索
(一)优化教学环境的探索。目前,教学课堂仍旧是传统的环境设置,固定黑板、大型投影屏幕、固定桌椅、不联网的“无脑”电脑,这些都难以满足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的使用。例如,文献检索部分需要联网操作,以熟悉各种数据库及具体的检索流程,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手机设置热点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推进,这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如果长此以往,研究性教学则难以为继。此外,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方便、迅捷的互动与交流,但是固定设置的桌椅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要想实现研究性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中的高效运用,必须以优化、升级现有教学环境为前提条件。(二)引入信息技术的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性教学开始大量融入信息技术,例如最近兴起的SPOC教学、MOOC教学、雨课堂、大数据智能学习等等[6]。然而,这些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为教师对这些技术的硬性引进上,并且将精力大量投放到这些新式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上,学生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教学方法的新鲜感上,两者的精力都有所偏离,即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在看到信息技术带来研究性教学变革新思路的同时,更应该潜心探索这些信息技术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重塑研究性教学,进而与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相融合以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三)整合外部资源的探索。如前所述,研究性教学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教学环境灵活多样,同时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被大量专业化应用,甚至形成了相关产业,如市场化咨询业务和调查业务等。这些客观优势为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课程通过研究性教学整合外部资源,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变革提供了条件。例如,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从事某种研究方法使用的工作人员进课堂,或与相关组织联合建立合作基地将课堂放到基地等方式实现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的全面升级。当然,这些举措的成功推进无疑需要研究性教学自身变革先行,这势必需要其在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上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新平.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61-62.
[2]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98-503.
[3]唐德龙.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展启发式阅读与研究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47-48.
[4]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6-37.
[5]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6]田冰.大数据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5-37.
作者:聂继凯 单位:扬州大学
- 上一篇: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索
- 下一篇:医改和财政税收关系思考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