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给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
时间:2022-09-13 10:25:16
导语:法家思想给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特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一直没能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导致公共管理缺乏中国特色。文章以法家思想为例,将法家思想中的积极成分与当代公共管理相结合,使中国的公共管理能够具有民族精髓,根植本土,进行创新。
关键词:法家思想;公共管理;创新
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集中于对西方公共管理思想和制度体系的研究,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政府机构改革的进行,公共管理面临的难题不断增加,创新是必然趋势。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对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众所周知,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必然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烙印,我国千百年来的管理智慧和底蕴积淀对公共管理创新具有相当大的人文道德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借鉴意义。本文将法家思想中极具特色的思想作为研究公共管理创新的文化平台,为其创新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民族底蕴。
一、研究法家思想的意义
法家管理思想既是我国古代众多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萌芽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并在战国末期达到成熟,它不断地超越自我,最终完成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政治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自汉代以后,统治者多采取外儒内法的方式来管理、统治国家和臣民。虽然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但是作为具有实践向度的法家管理思想,如“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不法古,不循今”等,仍历经千年而不衰,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当代社会治理具有启发意义,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也极具借鉴价值。
二、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概述
1.管仲的思想主张
⑴治国以法,治人以德的治国思想。“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这表明管仲极重法度,认为法度是进行管理的根本。“以规矩为方圆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表明管仲重视立法,只有建立法度让人们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有法必依,以法制的准绳治民安邦。管仲提出“厚其生,输以财,遗以利,宽以政,匡其急,振其穷”的德政具体化措施,管仲还说:“凡此六者,德之兴也。”管仲提出的施政以德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道路、轻徭薄役、社会保障与扶助等各个方面,他将解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提高到德政方面,这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对如今的政策制定、改善和保障民生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⑵赏以劝善,罚以除恶的赏罚观。管仲非常重视赏罚分明,客观公正。“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怒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这说明赏罚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如果以君主的喜恶为标准,则法令失去意义,百姓不忿,国家也会动荡。这样的赏罚观在今天依然适用,对工作人员的嘉奖或赏罚,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才能够保证公平。
2.商鞅的思想主张
⑴宏观的法治观。“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这表明要把法令作为治国的根本,要建立令民众能够懂得的法令,实行普法教育,使得官吏能够依法执法,民众能够知法守法,同时还要处理好依法和用权的关系。商鞅认为,无论法律还是政令,都只能出自国君一人,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律政令的唯一性。⑵“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革新变法的思想,是商鞅思想的精髓,在《商君书》中详细记述了争论变法的问题,“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成为商鞅提倡变法的名言。表明了治国之道,只要对国家有利,不一定要拘泥于古法。“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进而说明只有不断变革,顺应时展,才能使国家发展富强。
3.韩非的思想主张
⑴“法”思想。在韩非的思想管理体系中,法是治国的根本原则。韩非认为,“道法万能,智能多失”,他主张“以道为常,以法为本”,他坚持“一民之轨,莫如法”。“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制定严格的法律可以帮助君主达到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和巩固统治的目的。他反对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念,提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认为只有消除凌驾于法之上的特权,营造平等的环境,才能使法本身得到多数人的遵守。韩非关于法的思想,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的立法工作和加强法治建设具有进步意义。⑵“功”思想。韩非把经济效益概括为“功”,说:“凡功者,其入多,其出少,乃可谓功。”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朴素的产出原理,为提高经济管理效益指明了方向,也是进行经济决策和经济考核应该遵循的原则。众所周知,管理是以提高人类组织效率与能力为最终导向的组织行为。“功”的最终目的就是向管理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使国家富强。在这样的前提下,只有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才会让国家提倡的价值观落实到政策法令中,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⑶用人唯贤的用人思想。韩非的用人思想强调德才兼备,但更突出因任授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韩非提出“因任而授官,程能而授事”,他认为无论是“授官”还是“授事”,都应与这个人的才能、贤德相适应,他提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他强调任用贤能之人。韩非的用人主张,为社会中下层的有能之士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对国家和民众皆有裨益。
三、法家思想对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
1.刚柔并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管仲提出只有建立法度才能令人们有法可依;商鞅的宏观法治观提倡对百姓和官员进行普法教育;韩非则倡导消除凌驾于法之上的特权。凡此种种,皆验证了法的重要性。法治是现代化国家的象征。法治对于实现公共管理的公正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以来,我国法治进程取得明显进步,但是依然存在问题。国家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在增强,但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在经济落后地区有些人们依旧缺乏法律意识。管仲的德治观念不仅提倡施政以德、同时还将德治奠基于满足人民欲望,顺民意,得民心上。而如今的德治是指用人类社会的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及其行为。现在的德治是自律,为民的因素考虑得还不足够。在公共管理中,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所以在公共管理中,要将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刚柔并济,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
2.做好公共管理者的选拔工作
韩非提出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任而授官,程能而授事”。当前选拔人才考试侧重于笔答口问,而且对考试人员是否具有考试资格有明确的要求,这就有可能将一些实践经验丰富,而缺乏考试资格的人排除在外;同时在考试选拔中,注重知识和书面能力,而对于参考人员道德水平得高低无法具体了解,如果一个公共管理者有才无德,那么他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时的所作所为就有可能损害集体或人民的利益。
3.提高公共政策的社会责任感和效率性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制定的公共政策要想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效益,就必须考虑到公共政策的推进路径、动力源、价值取向等问题。因为公共政策面向的群体是人民群众。所以公共政策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和推进效率。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要顺应客观规律。我国目前实行的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政策,正是尊重自然规律,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后代子孙的政策。其次,公共政策的制定要权衡利弊,讲求效益。不能因小失大,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第三,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法家思想注重变法革新,但又认为过度频繁的变法或改革,会带来负面效应。所以法家思想中又有“贵静”的主张。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这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政策朝令夕改,不仅浪费巨大,损害经济,而且也会造成人民的不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4.加强公共管理创新
“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如果一味守旧,不求创新,那么只能被淘汰。法家思想只有不断发展、创新,迎合时展的要求,才帮助秦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才能在汉以后和儒家思想中占据高地。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不仅理论要创新,同时实践也要创新。法家思想对公共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法治、德治、赏罚分明、选拔用人……对当今公共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们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回过头看看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智慧瑰宝。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当代服务,这有助于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法家思想是历史洪流中的一颗明珠,它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以跨越历史的超前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参考文献
[1]潘承烈,虞祖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孔雁.《韩非子》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才金城,张秀琴,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智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张康之,凌岚,等.公共管理理论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刘熙瑞.中国公共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6]王怡飞.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现代价值[J].兰州学刊,2008(3).
[7]萧伯符,汤建华.法家思想体系略论[J].法学评论,2003(4).
[8]李青,李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来源与体系评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
作者:王琳琳 单位:黑龙江大学
- 上一篇:机场航站规划设计探讨
- 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价值研究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法家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