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虚拟学习社区建构

时间:2022-07-23 09:40:54

导语:生态视野下虚拟学习社区建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视野下虚拟学习社区建构

一、前言

在实践方面,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3.0技术的日臻成熟,网络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方面,特别是构建主义和终生学习观念的深入,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式,在以人为本的学习观下备受关注,也逐步发展。虽然虚拟学习社区具备诸多优势,但是,目前的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作为重要的主体却处于学习活动之外,仅仅作为社区的管理者和学习活动的监督者的角色出现。由于缺乏指导和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无法实时监督,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学习者容易产生浮躁心理,不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另外,由于无法与外界接触即调整弹性缺乏,导致虚拟学习社区结构稳固,内部缺乏动态的调节机制,无法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单一,增加了虚拟学习社区维护的成本和难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习空间受限,学习活动缺乏持续性,导致学习者参与社区的积极性降低,阻碍了学习者的社会性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面对网络生态危机时,虚拟学习社区便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鉴于当前我国虚拟学习社区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拟从生态学习观的视角分析和解读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属性和基本特征。生态学是研究生命体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的学科,而生态学习观又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用生态学的思想考察学习者与其所赖以生存的学习环境共存问题。我们用生态学习观的角度观察虚拟学习社区,从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于重构虚拟学习社区,保证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1994)[1]首次提出了虚拟学习社区(LearningCommunity)的概念,他认为虚拟社区是个人关系的网络,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有着共同偏好的社会群体。约翰•哈格尔(JohnHagel,1996)[2]则认为,网络社区是供人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兴趣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来创造价值。而斯科勒(Scholer,1996)认为,共同的兴趣不是唯一的特点,新型学习社区还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伊尔茨(Hilts)和威尔曼(Wellman)[3]的观点类似,都认为虚拟学习社区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二是为学习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场所。Amy博士(2000)[4]提出了构建虚拟学习社区若干策略: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建立广泛的场所网络、明确社区角色功能、丰富会员的资料信息、完善社区生活仪式、完善强有力的领导程序、加强与成员的交流沟通、鼓励正确的礼仪和协助成员运作自己的社区小组。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Ecology)是一门应用生态学的理论与原理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对开拓教育科学新领域,发展跨学科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1976年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随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其研究内容既包括微观课堂生态的,也包括对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问题的研究。

在国内,虚拟社区也称“网络社区”“在线社区”,由于匿名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虚拟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比如国内的代表性的虚拟社区———天涯社区,会员众多,已经称为国内最大虚拟交流平台。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对虚拟学习社区开展了广泛研究[5-7],如虚拟学习社区内涵、功能、建设等。而且国内外对于网络学习也进行大量的研究,如网络远程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协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交互研究以及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等。但是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的还非常缺乏。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模型

自然生态系统有生物系统和外部环境有机构成。其中,其特定的空间组成和结构是自然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生态最本质的属性。生态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共同体,是生命体统的核心和能动主体,但是生态虚拟学习社区的运行又离不开外部环境系统的哺育和支持,生态虚拟学习社区需要与外界保持物质、能源的信息的交流以保持其平衡和发展动力。

虚拟学习社区的显著的生态特征是学习共同体,和其他生物共同体相似,学习共同体具备以下基本生态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学习共同体强化了学习者的归宿感和自尊感,学习者共同遵守规制,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学习偏好和取向,让学习者感到了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队。它在远程教育中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加学习者的归宿感和认同感。而学习共同体能强化学习者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能感受到其他学习者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降低远程教育的中途辍学率。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利用学习共同体,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加快学习者与辅导者和其他学习同伴的知识的共享,加快知识的传播和转移。在知识的沟通中,不同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习者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学习共同体中主体因子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决定了其核心功能发挥程度的大小,而且在相互作用上,他们之间自由转化和相辅相成。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特征和各因子的功能,学习共同体可以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作用关系是实现虚拟学习社区生态平衡的关键。一般意义上讲,生态虚拟学习社区中每一个主体既是环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是信息的分解者,但是,从功能角色定位角度来看,每一个角色都有特定的行为主体,通常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是消费者,助学者是生产者,课程管理者是分解者。另一方面,这种划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环境的变化,三者的功能和角色在生态虚拟学习社区中经常处于转换的状态。他们作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主体,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有义务和权利去保持生态虚拟学习社区的动态平衡。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离不开系统外部环境的哺育和支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生态学习系统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特点就是环境的丰富和多样化,不仅包括工具资源和信息资源环境,还包括评价激励和交互协作构成的人文环境。适宜的环境不仅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各种资源,而且也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让学习者充分、有效地交流、沟通和学习。

作为网络生态学习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虚拟学习社区生态系统与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不断发生这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一方面,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不断向虚拟学习社区生态系统输入知识、人员、技术,服务等物质流和信息流;另一方面,虚拟学习社区生态系统也向外部提供各种信息、物资和能源,为社会创造财富。这种系统内外部的流动是系统本身开放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持虚拟学习社区平衡的关键。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结构特征

1.整体性

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突出系统的整体功能,所以整体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和核心。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指的是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系统保持良性平稳。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一个网络生态系统,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环境和学习群落。学习环境是学习群落赖以生存的条件,群落不能离开环境而独立存在,同样,学习环境的培养需要种群的共同努力,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处于系统中不同的生态位。如果虚拟学习社区生态系统中,学习种群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就会保持良性发展,一方面能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能优化配置各种网络学习资源。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首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发生了各种联系;其次,系统和系统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系统之间也会发生能量的交流,开放性为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为了实现虚拟学习生态社区的良性发展,需要与外界环境发生各种信息、知识、人员的交换。开放性是虚拟学习社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也是虚拟学习社区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关键。就开放性而言,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资源的开放性,各种信息、知识在虚拟学习社区系统内外交换,保持系统的新陈代谢;二是指系统的开放性,也就是说虚拟学习社区面向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开放,为学习者自由参与讨论和学习提供便利和空间。

3.流动性

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活动在个体参与者、人工制品和内外部表征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来解释认知现象。虚拟学习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的一个前提是知识信息的流动。知识信息流一般包括互动信息流和结构化信息流。互动信息流指的是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知识信息,比如网上论坛、BBS,目的是加深在线学习者对特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便于知识的相互启发和情感交流。结构化信息流包括那些高度结构化的信息,比如专题网站、在线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学习者掌握知识信息,帮助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三)虚拟学习社区群体的生态位

1.生产者

生产者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负责将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在为其他物种提供食物和能量的同时也供自己生存。就虚拟学习生态社区而言,只要是能提供信息并创造知识即是生产者,他们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是老师,甚至是普通的浏览用户。所有参与者都充分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他们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不断向其他主体反馈信息和交流信息,从而促进了社区的知识创新,并丰富了社区的智慧。

2.消费者

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消费者是那些自身无法提供能源和食物,而是靠吸收其他生物维持生存的生物。利用信息资源的个体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通过观看BBS和视频文件,浏览网页,参与讨论等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命活动。另外,虚拟学习社区消费者同时也是被消费者。

3.分解者

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分解者同样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食物链的循环过程中,他们将剩余的有机体还原成成无机物,并吸收部分能源和物质以维持生命。虚拟学习生态社区中的分解者负责保障学习网络的畅通,他们对部分垃圾信息和不良观念进行监控并隔离,同时重组各种学习资源,以负责维护社区环境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独立性不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某个参与主体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同时也可能是分解者,同时承担不同的角色。正是这种角色和功能的转化保证了虚拟学习生态社区的平稳演化。

(四)虚拟生态学习社区的生态效应

1.生命周期现象

生命周期源于自然生物领域中的发展过程,是生物在形态和功能上经历出生、成长、成熟直到衰亡的周而复始的整个阶段。虚拟学习社区同样类似于自然生物,其群落的出现是基于某个任务或话题的产生,也就意味着,任务和话题是虚拟学习社区群落形成的沃土。要培养思维活跃且种群众多的群虚拟学习社区落,要求任务和话题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总体来看,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过程也经历创立、成长、成熟和衰亡等四个过程。在共同的任务和话题引导下,有着相似追求目标和兴趣爱好的群体集合,虚拟学习社区群落得以创立。当任务和话题进一步深入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个人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某个方案,这时虚拟学习社区群落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群落的发展,这时生态文化开始形成,群落队伍逐渐稳定,分工协同明确,虚拟学习社区群落步入相对成熟期。到了群落衰亡期,由于话题和任务的解决,或群体内容矛盾的激化,这个群落开始解散。虽然群体解散了,但是在新的任务和话题产生的前提下,又会重新组织新的群体,虚拟学习社区群落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2.交互效应

在自然生物群落中,各种物种和种群不可能脱离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他们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也存在相互合作,这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虚拟学习社区群落中,不同群体和个体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了各种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在学习社区中,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发生了交互作用,实现了思想和信息的互通。同时,虚拟学习社区群落中多样的交互方式也为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知识交流对于虚拟学习社区群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知识差异(势差)引起了知识的交流和交互。在知识的交互过程中,各个群体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起到不同的生态功能,他们既是知识的分解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保证了知识和信息的新陈代谢。社区中的每个参与人既可以向其他主体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也可以得到其他主体的对自身的评价,从而能强化认知,实现虚拟学习社区知识的生态平衡。

三、结束语

在国内外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生态学习观的角度分析和解读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态属性和生态特征。现代学习理论与生态学习观的结合,人本发展、学习情境、集体促进和交互对话是生态学习观的核心思想,也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求。虚拟学习生态社区,一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体现了学习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调整系统结构和学习资源,保持学习社区的平稳建设,具有生态功能。生态学习观的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重构虚拟学习社区,保证虚拟学习社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