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认识综述
时间:2022-06-10 10:15:00
导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认识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一般侵权责任的责任形态
在侵权法领域中,学界对侵权行为责任形态有不统一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侵权行为形态是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又称侵权行为类型[1]。也有学者认为侵权责任形态是指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即侵权责任由侵权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当事人按照侵权责任承担的基本规则承担责任的基本形式[2]。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侵权责任形态表现的应该是一种侵权行为的后果由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承担的不同形式,这与侵权责任形式有所区别。杨立新教授认为侵权责任形态的体系包括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单方责任和双方责任,单独形态和共同责任三种形态分类[3]。王利明教授则认为包括一般责任形态和特殊责任形态,一般责任形态包括自己责任和转承责任;特殊责任形态包括补充责任、相应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偿责任和适当的责任几种[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是由机动车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性造成相对方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的主要形式是人身损害赔偿,但常伴有财产损害赔偿。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责任形态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责任形态
通过以上对侵权责任形态的论述,笔者认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是指机动车交通事故法律关系中责任主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或者无过错责任原则,按照规定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形式。杨立新教授在其《侵权法论》一书中认为替代责任和自己责任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的基本形式,其中替代责任是常态,自己责任是非常态。凡是机动车保有人与机动车驾驶人相分离的交通事故责任,都属于替代责任;而机动车保有人自己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是自己责任。同时,机动车交通事故构成共同侵权,则无论是自己则还是替代责任都构成连带责任[5]。这种分类方法有明显的科学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缺陷。依侵权法的基本理念,一个人只应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此才能确保其行为自由的实现,即使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而使责任人对非因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责时,也应当严格限制责任人与物件或者行为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可见,自己责任与非自己责任的概念是侵权法衡平行为自由和法益保护之理念的逻辑演绎。而直接责任和替代责任的概念难以体现行为自由与法益保护调和的侵权法精神。同时,将物件责任纳入替代责任范畴与“法律关系”概念的内涵不符。[6]是以,笔者认为可以结合物件责任和行为责任二分原理来阐述责任形态的问题更具合理性。
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物件责任与行为责任理论研究
按照民法基本原理,侵权责任有自己行为责任和非自己行为责任之分。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自己行为责任是指对自己的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他人损害对所承担的责任;非己自行为责任,包括就他人行为责任负责及物之责任[7]。其中非自己行为责任中的物之责任也叫作物件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章的产品责任,第十章的动物致害责任,第十一章的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窑井等都属于物件责任。从责任主体上看,行为责任的承担主体包括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导致损害的人;物件责任的承担主体应该是自己享有所有权或在自己控制之下又或者自己具有法定或合同义务的物的关系人。同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也可以分为自己行为责任,和非自己行为责任。若是按照是否有行为因素来分可以分为行为责任和物件责任。机动车作为一物体,本来传统物件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危险物等致人损害都是由该物件自身的缺陷或者和自然力结合的原因所致。
四、物件责任的义务基础
(一)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
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德国法院法官从亚麻毯案件审理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内可能存在某种危险的,负有义务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也有规定“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有保障安全的义务”。具体地说,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有以下两方面内容:1、防止危险义务由于机动车本身不具有危险性,只有在运行中才有危险性可言。所以驾驶人的驾驶状态是关键。对于机动车来说,防止危险义务要求机动车所有人或者占有人有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机动车被没有使用资格的个人驾驶,善意地提醒或要求实际驾驶人安全驾驶以防止违规驾驶的注意义务。2、审检义务[8]就是指在出租或者出借机动车时要审查和检验租用人、借用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如有无喝酒,精神是否恍惚,是否患有严重急性疾病而影响驾驶等。3、如实告知义务机动车所有人或者占有人出借机动车时应当如实告知借用日、租用人机动车的状况,例如设计限速、限程等参数、操纵系统配置等硬件状态,否则认定所有人有过错。
(二)机动车强制责任险的强制义务
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具有公益性质的同时也具有私法的性质,前者在于强制责任险制度是为了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目的而设立的制度;后者则体现在其通过合同形式订立,通过《保险法》和《合同法》调整。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合同对交通事故责任保险责任。
- 上一篇:乡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综述
- 下一篇:交通建设环保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