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服务读者论文
时间:2022-06-23 05:36:00
导语:人本理念服务读者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促进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必备的服务宗旨,而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文教育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需求和促进人的协调发展。所以在一切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更要全面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渊源及发展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继承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衣钵。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如果站在唯物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社会角度。以及认识社会史观的角度它予以社会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与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是相悖的。因而从哲学的高度也就应该持否定的态度。时至现代,人本思想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向,思想家们不再纠缠于对人的形而上学式解释,而主要偏重于对现实人的生存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关怀,主张从人的现实境遇、内心世界及文化境况等方面研究人的问题,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给予重视,并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概括,是抽象的“人”,这个“人”与现实社会中的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管理中完全忽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这也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此主张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以人为本”应该是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应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本意,即是最终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的尺度。
2“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核心,其目的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提高水平,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著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3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是为了利用”,“图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全书充满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之后,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充实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知名图书馆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它们是同一种内涵。
3坚持服务以读者为本,加强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3.1高校图书馆应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读者不再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网络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面对浩瀚无垠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停留在延续旧制的收藏和墨守陈规的借还上,那么最终将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准则,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向读者负责。工作的中心则放在“用”上。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应该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只停留在微笑服务上是不够的,应从藏书楼的形态中脱胎出来,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方向迈进。
3.2培养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利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类文献资料不仅在数量上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类型也日益丰富。如果不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就不能全面把握各学科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般到图书馆借书的大学生都怀着求知的阅读动机,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也比课堂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开创的能力。总之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知识导航员,信息筛选员,网络管理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趋势,从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出发。
创造简便、快速的检索方法和渠道,开设读者检索窗口。读者进入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就能检索到本馆的书籍,最新到书等各种信息,察看自己的借阅信息,可以网上续借、预约借阅。开展网上检索,建立自己的主页,购置了相关数据库,在主页上插入了超级连接。
- 上一篇:上学期美术老师个人工作汇报
- 下一篇:大一学生期末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