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转型必要策略论文
时间:2022-06-11 08:28:00
导语:城市产业转型必要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对策与建议;结束语进行阐述。其中,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从各煤矿由于长期开发,大部分面临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存条件严重下降进行论述。对策与建议从建立产业的创新预警机制、发展可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开发绿色产业、和谐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人员的培训,促进劳动力的再就业、政府进行干预,给予政策与法规的支持进行论述。结束语从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不可分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论述。本文对产业转型必要性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摘要:文章从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现状出发,提出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但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一煤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些县、市已经越来越靠近“资源枯竭城市”这个概念,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成为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经济腾飞的一项战略任务。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山西省的孝义市名列其中,孝义成为山西省第一座资源枯竭城市。众所周知,煤焦是孝义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8月24日,孝义市凭借煤焦优势在当年2002个参评县(市)中跻身全国百强,名列第96位,成为山西省继河津市之后第二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一年以后,孝义市再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并由2007年的96位前移到88位,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光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列为山西省第一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更多的“孝义”上榜只是时间问题。
1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1.1各煤矿由于长期开发,大部分面临资源枯竭
资料显示,在“十五”期间,由于山西部分重点煤矿出现衰老造成矿井关闭,其衰减生产能力达1600万t。而据预测,在“十五”以后的15年内,山西省还将有更多的矿区出现资源枯竭。其中包括近1/3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其减少的生产能力将达1亿t。大同和阳泉,有数字显示,同煤集团本部的15个主产矿井中,有4个已经关闭,两个正在实施关闭破产;而位于阳泉市境内的盂县煤矿的“服役”年限最多为16年、郊区煤矿不到10年,平定煤矿稍好,剩余“服役”年限为30年。
1.2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竞争力强弱的反映。从行业构成来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及构成状态。人均GDP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我们引入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研究的产业结构变化理论,用国际上流行的按人均GDP水平分组方法,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现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和问题所在。
表1显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也将随之达到一个相应协调的水平。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为人民币14106元,折合1389美元,与表中第8组水平十分接近。山西城市名称行政级别发展阶段主要矿业
省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5.8%、57.8%和36.4%。根据经济发展一般性规律,总体来讲山西省的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该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t煤要消耗5t~20t资源,这是中国社科院近日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披露的。
山西省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产业结构初级化现象十分突出,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小规模产品多,有规模的产品少;普通的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少;这种产业初级化的现象导致了山西省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产业竞争力薄弱。
1.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存条件严重下降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依煤而兴的城市,产业多以“煤”为主,采煤、选煤、煤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单位GDP能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6倍。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与生存环境恶化;煤炭城市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以烟尘和SO2为主要危害物,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煤炭开采引发地下水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矿中大规模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矿井中高污染水的排放,造成周边水质的污染,从而使煤炭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煤炭开采引发矿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破坏,从而导致煤炭城市生态绿地的贫乏;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的露天堆放,使煤炭城市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4]。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煤炭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2007年,山西省临汾市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120亿元,其中资源性产业的贡献占很大一部分。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临汾更被众人所熟知的,是其全球首屈一指的污染,被称之为“居民不能穿白衬衣的城市”,由此可见环保代价不容忽视。据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煤炭资源开发带给山西的生态环境直接损失高达三四千亿元。
2对策与建议
2.1建立产业的创新预警机制
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炭资源型产业的资源日趋枯竭,其增长出现有规则递减,收益递减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收益递减规律是商品经济中一个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特定产业来说,一旦技术进步停止,在超过一定点后,每单位追加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递减,边际产出递减必然带来平均产出的递减[5]。这已经表明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开始逐步下降,该产业将步入衰退产业行列。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是对实现产业的接替与转型至观重要的。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研究产业增长问题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后得出结论:产业减速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减慢。由于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所以技术进步的减缓或停止,并不等于产业的同步发生,而是预示着产业衰退将必然发生。
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就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技术创新是重点但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农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服务业的创新,推动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的创新能力等。
2.2发展可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很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大,所以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孕育和发展新产业,顺利完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替与转型。在推进转型发展中,要以企业、产业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如潞安煤矿大力开展煤矸石再利用,利用煤矸石制烧结砖,制造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既是大量利用煤矸石有效途径,又是传统黏土砖的理想替代品。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2.3开发绿色产业、和谐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3月10日,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审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对山西发出这样的期望。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和谐产业、阳光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人居环境的要求,而且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000年的灿烂文明给山西省留下了各种宝贵的文物35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各类古建筑18118处,古代彩塑12700尊,古代壁画24000m2,在全国位居前列[8]。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可对旅游业加大投资,将对煤炭资源投资的一部分转移到旅游业的开发,可改变现有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实行两条腿走路,从旅游业获得新的增长点。如三佳集团投资开发的绵山,让三佳集团成功地实现产业的第一步转型。让我们的资源能尽可能的留在地下!因此,旅游业将是山西的未来支柱产业。
2.4加强人员的培训,促进劳动力的再就业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就要导致大量人员的失业,由于这些人员从事简单劳动的比较多,掌握的技能比较单一,文化素质比较低,不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转业者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根据再就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组成若干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受培训者的文化、技术基础、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国家将要发展的新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建议:①培训期不易过短,这样不足以掌握再就业的一门技能,培训费可由国家支付。②培训内容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③建立一个中介机构把培训与就业联系起来,随时提供就业信息,把培训与推动新型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④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尽可能的开辟就业岗位,更多的吸纳下岗人员,为产业的顺利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
2.5政府进行干预,给予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面非常广,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王继军说:“山西建国以来累计输出煤炭70多亿t,当前面临八大问题:矿难、私采乱挖、环境生态恶化、劳资关系紧张、干部入股腐败、税收流失、汽车超载路桥损毁、煤老板高消费。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矿产资源的无权属性定位错误,这一制度,没有将矿产资源本身确定为有价值的商品,没有将矿产资源确定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形同虚设,矿主的使用权与矿主的长远利益没有关系。”可见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不但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重视,还需要有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作保证,既涉及到内部,又涉及到外部,没有一个强大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持系统做保证是不可想象的。
3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不可分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由此,产业的转型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省发展的战略重点。山西省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并乘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有利时机之际,把山西建设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参考文献:
[1]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道路.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3]山西煤炭资源数据库..
[4]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5]朱秀君.衰退产业识别指标选择及要素退出援助机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2):20-24
[6]耿晓娟.浅析山西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和产业.2006(4)
[7]樊艳萍,牛冲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2006(4)
[8]江五七,石培华,方磊.旅游业与资源型产业之间的和谐发展.经济地理,2007(11)
- 上一篇:升级瓶颈制约竞争力提升论文
- 下一篇:忽略文化发展流星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