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研讨论文
时间:2022-05-29 06:18:00
导语: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研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经济政策实践中的价值目标;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国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等,具体请详见。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如何从道德上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道德和市场的互动关系等,日益成为理论和实践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政策实践中的价值目标
所谓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任务,为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所规定的在经济生活上的行动准则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平等与效率是任何政府追求的两个基本的政策目标。经济上的公平即平等主要指收入均等和机会均等。但是经济平等决不是一条绝对的原则,它的部分内容不能作为最高的或最优先考虑的原则,如收入均等;有些内容又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如机会均等。经济上所说的效率一般是指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它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因为高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平与效率作为经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常常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有人认为偏重于公平,如罗尔斯,有人认为偏重于效率,如诺齐克,还有坚持“第三条路线”的,如阿瑟·奥肯认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不管怎样,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追求效率不顾公平,为了实现公平牺牲效率,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目标,而且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效率优先指的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兼顾公平指的是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的影响,为了消除贫困,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值得以一定的社会效率为代价。
二、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了公平和效率的实现。例如改革初期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上使广大农村迅速摆脱贫困,很快使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允许和支持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政策使企业真正以独立的、负责的主体身份进入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在促进公平上,如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实施“希望工程”等,都体现了经济政策中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是,不能忽视对政策上的某些疏漏所产生的问题。
(一)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平。现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场平台的不公,远没有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如目前的要素市场没有市场化,距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四个要求差距很大。劳动力市场依然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隔、土地市场受到产权模糊的约束、资金市场受到若干歧视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据农业部介绍:尽管这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6年扩大到了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地区居民收入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心环节,但是由于决策失误的原因造成资产流失,例如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因厂长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四六分;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
社会道德问题。经济政策是政府功能对市场失灵的补充,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市场的一种调节,其作用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市场进行基础性的配置后再做适当的分配。因为政策的决策过程具有主观性、人为性、互赖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等多种特性,加上政策又带有解决社会大众需求的矛盾、并谋求全民福利的功能,因此,政策伦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济政策制定不完善。经济政策的制定涉及多方面,目标是多元的,所以不能只从主观出发来判断效应的好坏。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所处地位、环境、自身实力等有差异,出发点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凭主观判断,很可能对同一现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显然不利于发现真实的客观状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扶强扶优的政策也加快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由于按照等级分配经济资源与经济机会的体制,在收入分配机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诱导下,在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的条件下,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分享财富上进行攀比与恶性竞争,自行利用各自控制的资源与发展机会进行“创收”,形成了一种各有特色的收入分配机制。这就在源头上容易滋生在经济领域中的道德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问题。
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政策一经制定就需要贯彻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的理解或者其他因素可能造成违背政策的初衷,反而事与愿违。比如国家制定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当在贯彻执行时,由于调查不准确可能就影响了该政策的效果。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手中权力人为造成分配不公,比如在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政策上,同等情况下经营可能交纳的税收有所区别,造成分配不平等。因此,经济政策实践过程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很多关于伦理方面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的措施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追求的目标。利用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财富分配不公,以达到公平,将两者在政策中充分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伦理性的首要任务。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政策内容的必然选择。但公平,特别是减少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等内容的社会公平,是市场发挥效率的保障。换句话说,效率是在公平的环境下取得的,最终还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的调节作用,必须要通过经济的、政治的和伦理的手段,体现在完善的规则和规范的约束中。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策的重点是要突出在协调与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既不损害效率,又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这是伦理的经济政策的关键。
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保持连续性,左右摇摆的经济政策必然会给经济运行带来损失;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对经济政策作相应的调整。要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消除贫困、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现象,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政策。
(一)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平等问题一般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合法占有关系;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平等,它反映了再分配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与国家的调控目标。由于我国存在按社会等级的计划分配秩序和按市场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分配格局,所以,收入分配的初始条件在城乡之间是极不相同的,进而导致各个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在再分配中处于十分不平衡的地位。这种倾斜的力量对比使国家的再分配调控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是走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要逐步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努力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要理顺分配关系。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要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扶持弱势群体。所以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是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面。
(二)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
长期以来,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十分单调,基本上没有超出衣、食、住、行的范围,这样的消费习惯在历史上有其合理性,但目前却则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等,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应该大力发展。扩大服务性消费,家庭劳动社会化,是大势所趋。要引导合理消费。我们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对合理消费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特别要加以引导那些生产性消费,即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消费,如交通、通信、农田水利建设,还有教育、健身和医疗等。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安定
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要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将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功能分离出来,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现行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应该积极试行由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的农村养老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结合农村扶贫政策和其他民政补贴政策,试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此,建立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既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效率,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到平等的大事。
综上所述,社会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效率的提高,又要不失公平,所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始终是我国经济政策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 上一篇:应对突发事件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论文
- 下一篇:工商所开展等级工商所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