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论文
时间:2022-05-29 06:14:00
导语:应对突发事件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当前突发事件的特点;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要性;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的能力及要求;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不足;如何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扩散性是指突发事件具有新闻性和传播性、诱因日益复杂、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发生更加频繁、突发事件具有新闻性和传播性、波及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应对当前突发事件特点的需要、个人不断发展提高的需要、防范预警能力、危机决策能力、现场控制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善后恢复能力、防范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意识不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加强学习,丰富应急知识、加强培训,提高应急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公共突发事件(以下称突发事件)泛指一切突然发生的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事件。其中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扩散性、不确定性、两面性等特点。突然性是突发事件的最根本特点,是指人们无法准确预料它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规模等;扩散性是指突发事件具有新闻性和传播性,由于突发事件往往是“坏事”,所谓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加上现代传媒的发达,使得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很快;不确定性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控制突发事件的走向和影响等;两面性是指突发事件虽然是坏事,但它显示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矛盾,有利于我们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本文主要研究领导干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是在新时期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负有主要责任,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前突发事件的特点
(一)诱因日益复杂
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往往集中在台风、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上,而且那时候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还不十分严重,所以少有突发事件的发生。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利益的分化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分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根本消除,新的合理的利益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利益群体严重分化,出现了城乡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干群矛盾等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交织复杂的局面,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引发人为因素的突发事件。另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大发展,加上发展模式的不科学,我们对自然的破坏触目惊心,引发了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台风、暴雨、暴风雪、沙尘暴等极端性天气日益频繁,引发了多起、多次突发事件。2008年春节前后的南方冰灾就是对人们多年来破坏环境的一次警示。
(二)发生更加频繁
9·11事件之后人们明显感觉到了突发事件的频发和危害。其实我国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各种矛盾开始突显甚至激化,加上在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近几年来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一天之内全国性的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就发生好几起。全国范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更是难以准确、迅速地统计。
(三)信息扩散加快
突发事件具有新闻性和传播性,随着手机短信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关于突发事件的各种消息和说法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由于不同的当事人(或组织)在突发事件中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各种真假难辨的说法都会随着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以最快的速度冲击人们的神经;有时候,加上媒体的渲染和炒作,会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带来极大的挑战。
(四)波及范围扩大
由于现代社会各种社会经济元素的相互关联性,许多时候许多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一个领域的不良后果会十分严重地影响到其他许多领域。当年的“非典”,虽说是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但很快波及旅游、娱乐、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五)危害程度加重
突发事件或大或小地具备破坏性。由于发生更加频繁、信息扩散加快、波及范围扩大导致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一场“非典”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而9·11事件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更是达到一万亿美元之巨。随着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重大的突发事件的破坏力将显得更加突出。
二、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包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而这些执政能力中贯穿始终,最为核心的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了,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个管理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巩固执政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恢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的正常发展,提高执政水平。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毋庸置疑,突发事件是专门破坏社会和谐的,无论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还是自然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都反映了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不和谐;而且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绝对不是和谐社会。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迅速消除因为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改进工作中的失误,使各种关系渐趋和谐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三)是应对当前突发事件特点的需要
当前突发事件表现出的频发性、多样性、破坏性等特点对领导者的能力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要求领导者必须尽快提高应对能力,预防更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尽量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四)是个人不断发展提高的需要
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与提高是建立在素质和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个人素质和能力在紧急状况下的集中反映,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的支撑;因此,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需要长期和稳定的发展机会。在当今形势下,出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许多地方制定了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其中包括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与突发事件有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突发事件频发,那么。这个地方的有关领导者将面临一票否决,这对他们的发展和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三、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的能力及要求
(一)防范预警能力
无论怎样,没有或不让突发事件发生才是最好的。而现实中,突发事件形形色色,我们无法完全杜绝它的发生;因此,如果我们能有效地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提前预测而做好各种准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这才是高明的领导者和有效的领导。提高防范预警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及时觉察风险。领导者对于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安全隐患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必须始终强化忧患和安全意识,及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排查汇总,收集及时有效的信息;还要及时分析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威胁。对于无论来自哪方面的风险都要心中有数。其次,要迅速告知风险。领导者要善于制定制度,建立机制,迅速将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告知有关人员和部门。以便于消除隐患、尽早解决矛盾。如2007年,广西安检部门公布了19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消防部门公布了22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起到了较好的防范作用。再次,要提前预防风险。预防风险一方面是要根据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制定科学完备的地方应急预案,使应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布置与安排。如在暴雨来临之前,搞好堤坝加固或危险区居民点的搬迁工作等。
(二)危机决策能力
危机决策能力是指领导者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的科学快速的决断能力。危机决策与平常决策不同,危机决策表现出时间紧迫、信息有限、技术不足、情况复杂等特点,对领导者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提高危机决策能力,首先要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努力使自己维持平稳的心态和冷静清晰的思维。心态稳定平静,思维冷静清晰是领导者在危机面前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通过深呼吸和后果警示(思考不冷静的后果)来强迫自己消除紧张冷静下来。其次,要排除各种干扰,抓住问题关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领导者会面临非常复杂的情况,这些情况会扰乱领导者的思维;同时在突发事件中的各种利益相关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要求,影响领导者的决策。这时候,领导者要注意把握应急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在危机发生之后,首先要把握的是抢救生命和控制事态。第三,要注意把握角色要求。就是领导者要注意自己在突发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表现和要求就不一样。第四,要善于发挥专家的作用。专家在应对突发事件上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要善于发挥不同专家在不同突发事件上的作用。这里的专家是广义上的专家,包括人质事件中的谈判专家,爆炸事件中的爆破专家,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学专家等等。第五,要善于收集真实信息,迅速作出决定。领导者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迅速掌握相关的信息和事态状况,及时决策,切忌犹豫不决,贻误战机,导致事态扩大和失控。
(三)现场控制处理能力
现场控制处理能力是指在突发事件的现场实施有效控制,科学指挥,正确处理的能力。现场控制处理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处于中间和关键环节,对于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态危害,消除事态影响等关系重大。现场控制处理能力是通俗讲的应变能力的集中体现,是领导者分析、判断、指挥、控制、决策等能力的综合反映。
提高现场控制处理能力首先要求领导者有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指挥沉着的大将风度。这是领导者气质、风度和心理的表现,也是对对手和危机在战略上的藐视,对下属和群众在情绪上的稳定。在纽约世贸大楼被袭击之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迅速赶到现场,沉着指挥,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和转移,他的表现获得了媒体和民众的高度评价,也成为领导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表率。其次,要求领导者冷静观察、系统分析,作出准确判断,驾驭现场态势。到达突发事件的事发现场,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冷静观察,听取有关汇报,分析现场情况,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行动。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求领导者系统分析,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同时,在一些紧要关头,要求领导者敢于拍板、甚至敢于冒险。因此,现场控制处理,既需要领导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判断能力,又要求领导者具备一定的胆略和冒险能力。
(四)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指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领导者与各当事人、群众以及媒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关系的能力。沟通协调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十分重要。无论是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将会对应对工作造成极大的障碍。鉴于突发事件的自身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由于不同的当事人和参与者有不同的心理和利益诉求,往往会出现小道消息满天飞甚至谣言四起的现象。进行沟通和协调就是为了消除谣言与误会,引导媒体和舆论,获取民意的支持,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尤其是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沟通和协调一定要重视以下要求。一是要公开事态状况。俗话说:谣言止于公开。面对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媒体告知事件的真相,统一媒体的口径,杜绝媒体将突发事件故意渲染,使小事变大,大事变乱。同时,通过公开事态状况可以稳定人心,防止流言四起,引起更大的混乱。二是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沟通协调过程中,领导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一方面,通过领导者出面可以直接进行沟通,消除误会或矛盾;另一方面,让群众感觉到政府对事件的重视。在自然灾害或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中,领导者出面往往给群众一种定心丸的感觉,可以稳定人心和局势。2007年底南方发生冰灾后,国务院总理亲赴不同现场,稳定民心,鼓舞人心。三是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许多突发事件人们可能并不了解真正的原因,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自然性灾害等,这时,需要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解释,让群众了解真相,让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四是要强调处理突发事件的公务人员的纪律。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尤其是在面对遭遇了损害的群众面前,必须强调公务人员的热心、耐心、细心,强调行为的一致性和严格的纪律性。
(五)善后恢复能力
善后恢复能力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和对事件本身处置之后,领导者对事件原因的调查,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和对问题的改进。以及消除事件造成的影响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领导者的善后恢复能力,首先,对原因的调查要快速全面。既要认真分析造成突发事件的客观原因,又要分析主观原因;既要分析可能的自然因素,又要挖掘存在的人为因素,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对问题的改进快速有序。这里所谓的问题就是引发突发事件的主观原因,也是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失误,这也是善后恢复能力的关键和善后工作的重点。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既要强调及时性,又要注意次序性;因为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纠正过程中可能千头万绪,因此必须注意抓住关键,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第三,对人员处理要合法合理。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有着不同的当事人,如: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加害人、受害人、事故处理人员、事件组织者、围观者、媒体等等,领导者必须根据他们在事件中所产生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依法处理,合理处理。第四,社会动员迅速广泛。在一些对群众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事件上,领导者要善于利用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受害或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迅速恢复生产。第五,要深刻总结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每一起突发事件都会暴露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领导者必须对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教训要引以为戒,防止同类事件在以后或其他地方发生。
四、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不足
(一)防范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意识不强
许多领导者。尤其是机关的领导者,如果不是从基层干起,不是长时间直接面对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是严重不足的,同时,由于不是经常应对突发事件,因此。他们的意识也是不强的。即使是在基层的领导者,由于干部年轻化的推行,加上现实中情况变化的加快,使得领导者尤其是青年领导者的应变,存在经验不足和意识不强的问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每个人都会存在一个客观情况--没有经过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的锤炼,就无法形成自身的经验;更无法在潜意识里形成防范和警戒心理,因为只有那些在突发事件中受了教训的人才会在潜意识中形成经验和相应的心理。
(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由于党委和政府将精力长时间投入在经济职能的实现上,忽视了对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这就一方面造成了基层矛盾的积累和长期不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使得官员的社会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经验没有得到相应的积累,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尤其是在农村,随着农业税和各种收费项目的取消,许多领导者对基层政府职能的定位一下子模糊起来,有的甚至感觉没事做了。实际上,在农业税和各种收费取消之后,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显突出。因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收取税费的行为减少或消失之后,政府与公民(农民)之间的联系似乎少了,对于农村许多情况(尤其是矛盾)的掌握就会滞后和存在盲点;如果不能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可能出现更多的矛盾,引发更多的突发事件。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流动人口的信息建立和跟踪,各种矛盾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应用,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汇总,城市弱势群体的扶持与保护,农村各种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就业培训与安置,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等许多方面。只有完善社会管理和各种公共服务,才能有效发现矛盾,及时消除矛盾,减少或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帮助领导者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三)公共应急机制不健全
应当明确,应对突发事件不是领导者个人的事,而且,只依靠领导者个人是无法保证减少突发事件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者个人能力的有效发挥在很多时候需要依赖健全的机制。我国公共应急机制在“非典”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当前形势和领导者应急能力的提高和发挥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南方的冰灾尤为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机制上的缺陷。我国目前的应急机制不健全表现为:一是信息的收集与机制不健全;二是应急的社会动员机制不健全;三是应急机制种类不完整,一些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没有建立应急机制,如煤炭、电力、成品油、运输等方面的应急预案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和制定。四是基层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
(四)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专门训练
客观地说,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可能一定要通过实践中的突发事件来积累(这样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因此,需要在对领导者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所以一些专门的训练和演习就必不可少。但是,在我国对领导者的培训很少有涉及突发事件处置的内容。即使是在平常,领导者参加的应急训练也不过是一些消防方面的简单的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针对领导者还是普通民众,各种演习和训练都很经常和普遍。我国对领导者在应急方面的培训缺乏一方面是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不够,认为花钱搞演习和训练不如花钱搞项目和建设。当然,也存在财政紧张没钱投入到看起来像白花钱的地方。
五、如何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丰富应急知识
1、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自然、社会、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天文、地理、社会、人文等知识。一方面,按规律办事,尽量少犯错误,少制造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尽量多的积累科学知识,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行动。
2、学习管理知识,特别是危机管理知识。通过学习,掌握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指挥等等。而危机管理又是一种非常态的管理,国家在法律法规中对于一些危机状态下的人、财、物的管理,时间的要求,信息的,交通的管制等等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需要领导者熟悉这些规定,按照规定办事。
3、学习专业知识。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是指应急过程中个人需要掌握的专门知识。如消防知识、救护知识、疏散知识、心理学知识、逃生和求生知识等等。
上述知识的学习在这里是指个人的学习。这需要领导者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注意发现、搜集、学习和积累。
(二)加强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这里的培训是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当前在突发事件日益频发的背景下,对领导者进行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十分必要。但是在过去的培训过程中,有关应急的内容非常少,这对于提高领导者的应急能力非常不利。因此,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应该将应急能力的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培训的内容具体包括:应急理论的灌输、专业知识的传授、法规政策的讲解、应急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应急过程的决策和驾驭、应急的心理训练和调适等。
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如理论的灌输、专业知识的传授、法规政策的讲解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可以采取比较学习、考察借鉴的方法;应急方案的制作、应急过程的决策和驾驭、应急的心理训练和调适等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的方法;等等。有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在培训中尤其要注重案例教学的应用。
(三)强化演习,培养应急意识
前面提到,领导者的应急能力不可能都通过实践来提高,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演习,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有利于领导者能力得到提高的因素进一步实现。通过演习,一是可以提高领导者的程序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演习可以让领导者尤其是没有相关经验的领导者通过演习过程。感受紧急状况下的氛围,明确应急的相关程序和要求等。二是可以完善各种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机构的专业能力。通过演习,使各种机制得到检验。在演习过程中.各机构相互配合,在配合中发现运行程序、运作方式等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完善。同时,通过演习,要发现专业应急机构存在的能力和各种设备配置上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专业机构的应急能力。三是可以提高群众的自护和协同意识。通过社会参与,使群众在应急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在危机状态下的自护和相互协作的意识。
演习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经常性,要针对现实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演习安排,使得演习成为一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常设工作。二是真实性,尽量使演习的过程和情景接近真实情况的氛围,使参与演习的领导和群众感受到接近真实的紧急状况,使心理和行为更符合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三是全面性,就是演习的种类应该尽可能的多,尽量包括所有的突发事件的应对(尤其是多发性突发事件)。四是广泛性,就是指演习的参与者应该尽可能包括在突发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或机构。如应对劫持人质的演习,参与者应该包括:领导者、人质扮演者、劫持扮演者、人质家属扮演者、围观群众、各专业应急机构(公安武警、交警、急救等)、谈判专家扮演者等等。
(四)完善机制,优化领导者能力发挥的环境
为使领导者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这是领导者能力提高和展示的外在条件。
1、要建立起有党委、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的应急组织系统。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政府各个部门在不同性质和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中,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必须要分配清楚;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也要有效连接与配合。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中社会组织或公民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方式、社会动员等都应明确的规定。
2、要有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家要建立起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使任何突发事件的应对都有领导、有指挥、有组织,使应对过程指挥有方、组织有力、责任明确等等。使无论在哪里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能迅速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应对。所谓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是指,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3、有分类完备、运转有效的应急预案。现在,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完善的应急预案对领导者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应急过程的顺利进行十分关键。分类完备一是指国家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要完善和完备,对各地方的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行为有科学的指导;二是指各级地方的应急预案要完善和完备。运转有效是指预案要有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预案的启动要及时、准确,各应急组织和机构之间的运转要协调流畅,应急行为要合法、有效。前面提到,当前的应急预案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总体预案还不健全和完善。地方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和检验。
4、完善相互协作、反应快速的应急联动机制。应该大力推广广西南宁市的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因为联动机制较好地体现了应急行为的协调性与迅速性的要求。所谓联动机制指的是各专业应急机构在联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实现信息共享、行动统一的应急模式。从南宁城市应急联动机制运作的实践来看,这种机制与以前分散的机制相比较,在快速性、有效性、协调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当前,一是要对当前的机制进行完善,包括信息子机制的完善、专业应急机构的科学布局、专业应急机构能力的提升等;二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联动机制。
5、有现代化的应急支持保障系统。在现代应急过程中,物质的保障与技术的支持显得日益重要。如:在突发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中,通讯和水上运输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海上搜救过程中全球定位和直升机的作用显得特别明显;等等。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更好地提高领导者的应对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制度和储备体系,使应急物资的供应做到充足、快捷。其次,不断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应用到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使应对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障,大力提高应急的效率和效果。
6、有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我国近几年在应急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进步很大:一是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使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有法可依;二是制定了《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充实完善了国家应急专项预案;三是各地方各部门也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还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更严密、更有效;对地方和部门的预案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应当说,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能力体系,需要领导者全面的提高,需要国家应急体制和机制的有效促进,需要相关的物质、技术的可靠保证,提高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是领导者个人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需要。
- 上一篇:工商局个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下一篇:经济政策价值目标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