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经营业绩论文
时间:2022-05-17 09:24:00
导语:特定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经营业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业绩评价的概念;企业业绩评价的内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业绩一词,也有将其称作绩效或效绩的、企业业绩评价也称为企业绩效评估或企业效绩衡量、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指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是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指评价活动实施的对象、企业业绩评价的对象包括企业和经营管理者、评价目标、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是整个评价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得出最终业绩评价结果的手段等,具体请详情见。
摘要: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等八大要素。
关键词:企业;业绩;业绩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1企业业绩评价的概念
业绩一词,也有将其称作绩效或效绩的,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集合;评价是人们对这一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业绩评价作为企业管理中频繁提到的一个概念,则是指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股东、债权人、财务分析师、供应商和客户、社会公众等为达到特定的目的,选择特定的标准,设定特定指标,并采用特定方法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企业业绩评价也称为企业绩效评估或企业效绩衡量,在现实工作中也常常被称为“考核”、“考评”,而对于其书面解释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笔者认为,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包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业绩评价的内容
一个完善且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通常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等八大要素。
2.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指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及职员、政府管理部门、供应商以及顾客等。
(1)投资者。投资者投入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最大化的保值增值。一方面,投资者从投资决策角度对于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以决定其应否投资,这种评价也叫企业价值分析。另一方面,投资者从委托人角度会对其所投入企业的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予以充分关注,对作为人的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进行评价。
(2)债权人。债权人尽管通过契约享受固定收益,明确了其自身权益,不承担留剩风险和留剩收益,但如果企业破产、倒闭,债权人同样也会遭受损失。
(3)管理者和职员。企业管理者和职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和薪水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当企业经营失败时,他们就可能面临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的风险,所以企业的各项决策所带给职员的人力资本的风险和财务资本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是相同的。对这些人力资本价值的保护要求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职员利益。
(4)政府管理部门。政府一方面要考虑企业交纳的税金,另一方面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在短期内这一要求可能会与企业的自身利益相冲突。因此,政府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破坏纳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当中,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为此,政府管理部门应从行政管理和社会公众利益代表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社会贡献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企业所提供的税金、就业机会以及对职工的社会福利保险、环境保护等责任义务的履行情况。
(5)供应商。供应商是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供应商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信誉的评价来决定是否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6)顾客。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有力保障。顾客对企业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决定是否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2.2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是指评价活动实施的对象。任何客体都是相对于特定的主体而言的,它由主体的需要而定。因此,评价客体的选择有赖于评价主体的确定,不同的评价主体决定了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标准也有差异,对评价对象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企业业绩评价的对象包括企业和经营管理者。评价结果对业绩评价对象必然会产生影响,势必关系到评价对象今后的发展。一般来说,以企业为评价对象,着重反映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的管理水平、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四个方面,评价的结果关系到企业的扩张、维持、收缩、转向或退出;以经营管理者为评价对象,则着重反映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成长、发展的贡献和成果等方面,评价的结果则关系到管理者的选聘、职务的升降和报酬等问题。
2.3评价目标
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是整个评价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业绩评价系统将处于无序状态。基于财务契约主体的多元性,业绩评价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例如:债权人在进行信贷或赊销决策时,要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业绩评价能够很好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债权人的风险;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则是进行投资决策,业绩评价能提供经理人的努力程度的信息等,让投资者更好地决定是否聘请该经理人;资源提供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的经营业绩评价,其目的主要是用于经营者聘任决策、报酬计划、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应当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协调。业绩评价应当为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有用信息,并通过业绩评价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一般来说,企业业绩的评价目标主要体现在财务目标、价值目标和平衡目标三个方面。
2.4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因素,是实施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率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产品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售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创新速度和能力等。可见,如果没有这些评价指标,业绩就无从展开,评价也不可能进行。因此,如何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键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具体指标上,是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
设计业绩评价指标通常的做法是,由社会公认的机构或行业部门设计共性指标,企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进行取舍,并适当补充一些个性指标。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则更要注意评价指标的规范性、通用性和可比性。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评价指标的设置以及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也不尽相同。
目前,业绩评价的评价指标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两大体系构成。确定各项具体指标之后,再分别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2.5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它是对企业的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一般是根据数理统计方法经测试和调整后确定的。常用的标准有年度预算标准、资本预算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等。具体选用标准时,一般应与评价客体相联系,评价标准的选择对评价结果有重大的影响。对比的标准不同,判断业绩好坏的标准也不同,得出的结论将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按照不同的标准得出的业绩评价信息,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满足企业战略性业绩管理的需要。此外,评价标准的选择还取决于评价的目的。
实务中,业绩评价标准分为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两方面。国内行业标准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行业、规模统一测算。国际行业标准根据居于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实际值,或者根据同类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先进值,在剔除会计核算差异后统一测算。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按照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指标类别,划分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和较差五个档次。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和出资人监管要求等统一测算,并划分为优、良、中、低和差五个档次。
应该指出的是评价标准选定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和技术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业绩评价的目的、评价的范围和出发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评价标准也应相应地作出调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评价标准是发展变化的。然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6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得出最终业绩评价结果的手段。它是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为在选择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之后,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从而实施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运用,以获取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显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成了孤立的评价要素,因而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评价方法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2.6.1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方法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是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原理,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业所处行业(规模)标准值,按照既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测算。其基本步骤包括:①提取相关数据,加以调整,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值;②确定各项指标标准值;③按照既定模型对各项指标评价计分;④计算财务业绩评价分值,形成评价结果。
2.6.2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方法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是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法的原理,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理业绩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对照管理业绩定性评价参考标准,对企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分析评议,确定评价分值。其基本步骤包括:①收集整理相关资料;②参照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分析企业管理业绩状况;③对各项指标评价计分;④计算管理业绩评价分值,形成评价结果。
2.6.3计算综合业绩评价分值,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财务业绩定量评价结果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结果,按照既定的权重和计分方法,计算出业绩评价总分,并考虑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得出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分值。综合评价结果是根据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分值及分析得出的评价结论,分为优、良、中、低和差五个等级。
2.7评价程序
业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即第一步:明确战略目标;第二步:确定评价对象;第三步:寻找关键成功因素;第四步:设计评价指标并确定评价标准;第五步:进行业绩评价,得出评价结论;第六步,编制业绩评价报告。
2.8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企业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它是根据业绩评价结果编制、反映被评价企业业绩状况的书面文件,由报告正文和附件构成。其中,评价报告正文应当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依据与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结果以及评价结论、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等内容;评价报告附件应当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分析报告、评价结果计分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专家咨询报告、评价基础数据及调整情况等内容。
评价主体以业绩评价对象为单位,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它信息系统,获取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业绩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数值或状况,并将该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的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从而得出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结论,形成企业业绩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蕊.企业经管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J].会计研究,2001(12)
3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业绩评价工件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孟建民.中国企业业绩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
(转自:科技创业月刊)*基金项目:咸宁学院院级课题《基于环境责任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 上一篇:人防办上半年总结工作会的讲话
- 下一篇:县长助理在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