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图书馆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2 05:01:00

导语:公民图书馆意识培养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民图书馆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公民;图书馆意识;信息

论文摘要:图书馆意识是公民学习能力的体现,在信息时代,公民的图书馆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国目前公民普遍的图书馆意识淡薄,固然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要提升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必须从国家立法、图书馆工作人员、广大公民三方协力,才能取得有效成果。

所谓图书馆意识,是指个人或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在信息社会里,公众图书馆意识日益成为判断公众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是否有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普遍低下,已成了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公共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直接来源于公众的自觉的图书馆意识,着力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既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社会价值

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反映了公众在获取知识方面的自觉性以及知识创新上的主动性,图书馆的这种社会价值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表现。

1、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1世纪被认为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各国都把终身教育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未来的教育是面向终身的教育,自学和终身学习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将成为人们自我充电自我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公民缺乏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将直接影响到其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从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起步并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并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2、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提升公民信息素质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大大小小、一系列的决策事项,每一个决策都依赖信息。收集固然需要日积月益的积累,更需要依靠公共图书馆的有意识获取,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到图书馆收集信息更是一个比不可少的途径。图书馆中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优势和人才设备优势,拥有强烈的图书馆意识的公民,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超过一般人的。

3、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推进民主建设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能为“民主”和“公民权”做贡献。《国际情报与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第2版)中说,公共图书馆能对“民主”,即对民主和公民权做出巨大贡献,这是因为设立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让所有公民享有知的权力,让人多知,多知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懂得“民主”的真正内涵。

二、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1、从硬件上看,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公民对图书馆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的不足表现在图书馆的数量少、藏书少、藏书不全等方面,公众无法在图书馆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长期以往,公众对图书馆不感兴趣,图书馆意识自然久而久之地淡薄了。据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在美国有2/3的人持有和使用借书证;199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流通率为26%,全国人均借书不足0.1册,而在1994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流通率为233%全国人均借阅量为3册。这并非我国公民不爱阅读,而是无法在拥有足够的图书来阅读。图书馆投入多少,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即图书馆意识的强弱。在一些地区领导干部心目中,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反映出某些领导干部的图书馆意识不强,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并没有把图书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予以考虑,图书馆得不到应有的投入,致使图书馆分布不尽合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信息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地吸引公众成为读者,图书馆功能也就难以发挥。

2、从软件上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尽人意,遏止了公众对图书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所有人低价或免费开放的,而在有些地方办理图书借阅证书时手续烦琐,还有缴纳费用不低的阅读费、保证金,尽管这些费用在个人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甚至可以忽略不记,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意识匮乏,因为公共图书馆所考虑的社会效益而不是自身的经济效益。这固然与国家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足有关,有些图书馆为了维持经营,将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尽可能压缩,而腾出大量空间来出租,搞有偿服务。除此之外,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傲慢、语言生硬,甚至随意训斥读者,把自己职责范围的事诸如整理图书、图书杂志归架等推到读者身上;在图书馆服务中,是满足于简单的借借还还的格局,缺乏开拓精神,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3、从公民自身看,公民的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推进图书馆意识的形成

尽管大家都认识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整体看,公众的学习能力不强,无法形成有效的图书馆意识。造成公民的学习能力不强的因素很多,一是社会流动性不强,尤其是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性不强,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凭经验就可以行事,无须增添新的知识。二是社会竞争不激烈,导致知识更替缓慢,社会公众求知欲望不强。三是有些持有借书证的公民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认识不清,对其基本规定和运作流程也不甚了解。缺乏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能,初来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人群中,有些文化程度低的读者都不知道图书馆藏分类编排方法,也不擅长操作电脑,而现在的图书馆基本上都需通过计算机系统查找所需的馆藏书目信息。

三、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途径

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在知识时代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我国公民淡薄的图书馆意识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社会。

1、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力度,使公民有可去之处、有可读之书

目前,我国平均每46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人均0.3册图书。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2册图书占有量的国际标准相比也相差甚远,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势在必行。加大图书馆设施的建设是公民图书馆意识提高的物质基础,缺乏这个物质基础,公民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就失去了基础。物质是意识培养的基础,物质是意识的物化。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是全面提高公民图书馆意识的保证。要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保证力度,首先,要制定公共图书馆管理法,用法律形式保证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在立法中应该确定公共图书馆与本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公共图书馆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需要,还要明确忽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领导责任。其次,保障公共图书馆运行经费的,明确每年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数量、管理人员的各种待遇等。

2、加强公民信息素质的培养,培养公民的图书馆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信息素质要求的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公民的信息素质严重制约了公民图书馆意识的加强,为此,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需求。第一,向公民介绍图书馆,使公民了解图书分类结构及其标识符号、常用工具书的编排和使用方法、报刊排架方法及检索途径,培养他们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及信息接受惫识。第二,通过举办书展、组织读者沙龙,来揭示馆藏文献,激发公民的阅读兴趣,丰富公民的信息量。第三,举办各类型的墙训班,教会公民如何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技能,学会使用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第四,通过建立图书馆主页,使公民通过主页的指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图书馆,更有效地使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第五,还可邀请专家、学者来馆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讲述信息的普及性知识,特别是文献信息的传播、交流等基本规律,了解有关的信息改革和法规,以及国内外信息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公民的提高图书馆意识。3、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为公民服务能力

公共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只有站在“服务”的高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公民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才能赢得主动权,吸引大量的公民进入图书馆查阅信息。图书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要完善各项服务制度,再次要改善服务环境,还要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职业精神,提升为公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宏.略论公民的图书馆意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

[2]陶丽君.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图书馆意识的培养[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6).

[3]谭祥金.影响当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四个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