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论民用航天产业发展

时间:2022-08-12 08:57:00

导语:独家原创:论民用航天产业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论民用航天产业发展

摘要:战略高技术是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世界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技术基础。而航天产业,就是关系着国家安全,对经济和社会具有广泛带动作用的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航天信息网络与安全技术、空天载荷及其应用技术、空天飞行器及动力技术、空间安全与防御技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积极促进民用航天产业发展,是我国航天人当今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民用航天产业;社会发展;高新技术

民用航天产业肩负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历史贵任,加快发展航天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一、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及其后的12年时间我国民用航天产业一是要坚持远近结合,自主开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推进航天产业由事业型向业务型转变加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航天产业发展新机制,加快建立航天产业的市场开发,科研生产和服务体系。

二是要优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四大工程建设连续、稳定、安全和自主的广播电视、导航定位卫星遥感体系三大空间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国家卫星地面系统形成覆盖全国的卫星数据接收网络和空间数据综合处理与服务能力,推进卫星信息资源共享。

三是要大力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和卫星遥感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和开发卫星通信资源,积极发展卫星直播业务,提升卫星的传输能力,加速卫星导航定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

四是“十一五”期间,民用航空产业要扩大国际合作,初步形成民机市场开发、产品研制生产和客户服务三大体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涡扇支线飞机,促进通用飞机、直升机的规模生产。民用航天产业要构建和完善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定位、遥感三大卫星应用业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卫星、运载、地面设备的研制;完善国家陆地卫星数据中心、卫星服务等设施;促进卫星地面系统产业化。

二、航天产业机制的转变

航天产业要完成从事业机制向业务机制的转变。要建设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业务卫星体系。把航天事业发展成为航天产业,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民用航天发展的新机制和提升民用卫星创新与产业化能力。

(一)转变观念。将支撑和发展作为民用航天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的基本原则。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工业交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宣传娱乐、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领域的发展,对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因此,落实民用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要以应用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衔接,将市场和应用贯彻到航天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使航天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能够促进和支撑我国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真实起到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转变机制。创造有利于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民用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也有显著的市场化特点。在国家对航天技术产业化扶持和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完善我国民用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为主体、社会化多元投资多方式融资的运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用航天产业,参与航天产业发展.鼓励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合作,是发展航天产业的必然选择。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包括促进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在内的民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

(三)要强化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将提升民用航天产业业务服务能力和规模化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我国航天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还面临,创新能力不足、业务支撑体系不强、产业发展规模不大的问题,只有以应用为主导,加快发展新一代高可靠、长寿命、高性能、大容量的广播通信卫星,发展导航定位应用卫星系统,实现气象、海洋、资源等遥感卫星和低成本多功能的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的系统化生产,建立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业务系统,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才能够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为此,要加大力度,加快实施自主通信广播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等的建设,鼓励终端设备产业化,促进市场应用。

三、民用航天发展的要求

(一)建立产业链完整的航天产业体系

从整体上要初步实现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的航天产业体系。

(二)实现自主创新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建立我国长期、连续、稳定、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为目标,建立稳定运行和协调配套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满足卫星导航应用,促进卫星应用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显著提高卫星应用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三)优先实施四大工程项目

为保障现代通信、公共交通、数据传输等系统正常运行,实现卫星导航、灾害预警等高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发改委将优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

四、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目标思路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同时做好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项目商业成功,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型号开发和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鼓励机制创新,鼓励投资多元化。二是以支线飞机为重点,按国际标准和市场运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研制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研究,突破支线飞机、发动机以及部分机载设备研制的关键技术,积极推动民机转包生产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并对现有运输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进行市场适应性改进、改型和产业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1.加强自主创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将结合中国国情,继续有选择地发展民机技术和民机型号,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民用飞机技术体系,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并逐步实现民用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协调发展。

2.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联合开发和联合生产,扩大产品技术出口,开拓发展空间。

3.完善投融资政策。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航空工业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对航空产品开发的投资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组建中国的民机租赁公司;支持企业对转包生产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4.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在民机研制生产中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鼓励新上项目采取股份制方式运作。精化民机科研队伍,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重视管理和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民机事业。

5.促进空域管理科学化。积极培育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市场,促进低空空域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

6.加大市场开放。加强行业管理,鼓励地方企业、私人企业和国外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国内航空工业企业联合发展中国的民机制造业。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方针,使航天事业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国情国力,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提高航天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尤其注重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天地结合、协调发展。

中国航天产业近期发展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

1.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各个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实现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继续保持中国航天的发展势头。

3.加速航天科技队伍建设,构筑航天人才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培育航天人才,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航天科技队伍,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针对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五、实行民用航天军民结合

第一,将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实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国家发展战略考虑。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必须由国家综合部门、军工部门及有关行业部门等共同来策划和实施,制定扶持技术发展的政策、法规,将军民两用技术计划纳入到国防科技计划范畴,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并创造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第二,应将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作为军工集团公司的主业来抓。军工集团公司要统一思想,创建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条件。国家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方面支持军工企业发展,增强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在管理层面上,要建立完善的军民两用技术实施的规章制度,从体制、机制、所有制等方面创建有利于两用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要打破军用的界线,不能强行把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截然分开,应该密切合作,相融相补,并确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优先权的原则。通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进一步培植一大批军民两用技术,既可以解决军用的方面工作,也使民用方面的技术越来越优质。

第三,拓展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思路。要根据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预发展,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力量进行探讨,采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改进等方式,对于重点发展的航天军民两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要优先发展适宜军用、民用且市场前景好的军民两用技术,加速实现产业化。例如:航天技术支持三农,再生能源开发,节能、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又如,利用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开发防恐、反恐的装备;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和紧急救援装备等。采用合适的体制、机制,组织全社会力量,选择一些项目,打破一些界限,多一些沟通与交流,多渠道统筹资金,与各行业加强联合,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军民两用的专门人才,使我国的两用技术在军、民两条战线上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六、对航天产业的建议

壮大航天产业关键是要提高我国航天制造自身的能力。如在民用产业方面,要实现由发展民品到发展民用产业的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由计划经济传统管理到市场经济规划管理的转变,并以航天制造的发展为牵引,促进我国航天企业能力建设的转型升级,这对于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

1、国家运用规划、计划、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航天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进行领导、组织、管理、调控、支持、投入是必要的。同时,国家应对发展中的幼嫩的航天高科技及其产业采取保护政策,使新兴的民族高技术产业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求航天效益工程结出累累硕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必经步骤。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千方百计地筹措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选好项目,搞好中试,贯彻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出产品、出商品、出效益。

3、以航天产业基地为平台,以产业集群为牵引,发展航天设计、研发等航天制造产业。发展航天制造必须以产业基地为发展平台,以航天技术和产品为核心,形成带动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技术链,发挥产业基地的聚集效应。

4、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加大服务比重和增值,向制造服务转型。航天制造既生产制造有形产品,也提供从产品开发、销售到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将过去单一的产品实物扩展到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努力为客户提供以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为特征的服务项目,保证航天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航天企业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关系,为航天产业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6、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手段,强化投资和融资措施,迅速扩大航天制造规模。应有效利用债券和股票市场开展项目融资,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计划资金及优惠政策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筹措项目资金,进而扩大航天制造的规模,促进航天企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