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浅议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时间:2022-08-06 11:03:00

导语:独家原创:浅议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浅议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学校后勤化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决定》不仅为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改革明确了目标,也为我们普教系统的后勤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新形势改革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内部人、事、物,涉及社会关系,社会体系。改革有利于端正行风建设,重塑教育形象,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保证有效监控,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几年来,按照“有利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发展后勤产业、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稳定”的原则,各地学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扎实推进的方针,以强化企业管理、增强竞争活力的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改革,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因校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进程。虽然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各地学校都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取得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着重从学校服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具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专学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农林类、制造类、土木工程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和管理类20多个专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现有在校师生近2000人,占地450余亩,除教育、生活用房外,还有生产性质的实习场、实习厂。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纯行政后勤人员较多,这部分人员中大部分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后勤工作存在着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学校每年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请临时工来完成本应由在职职工完成的后勤服务工作,在经济上对学校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面对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后勤系统在资产和管理权分离上的问题

学校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起主导作用。但在改革全面推进的五年来,一些学校却“主”而不“体”,或导向有误,影响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的学校领导觉得“守土有责”,认为如果后勤彻底剥离,钱要给出去,人也要给出去,那我还管什么?还有的认为,既然这块能赚钱,我为什么要让别人赚?还有的是有畏难情绪,改革放不开手脚。如果说这些学校领导,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观念保守,犹豫不前的话,在另一些学校则出现了急着与“儿子分家”,甩后勤包袱的倾向。曾有人说学校食堂的房子设备都是学校的资产,不能无偿占有,食堂应当向学校交点钱。作为总务后勤部门一头托的是学校,另一头是学生。是学校收点钱重要,还是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学校稳定重要?现在间接成本摊入只有10%,谁要让我交钱,我只有涨价。

一些学校在后勤系统剥离过程中,将所有划归后勤企业管理和使用的资产、设备统统开始收费,即使是属于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也不例外。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原本就不行,对市场运作机制也不熟悉,这么一来,经营很快陷入困境,这样的例子较少,但影响很大。学校应采取哪些政策,以确保平稳过渡,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改革不是学校与后勤分家,而是让后勤成家立业,由拨款转变为提供优质服务收费,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手段,采用国际运行规则,逐步涉入市场,有个转变的过程。”在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十分发达的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还不能完全由社会来承担,主要还是由学校后勤来承担,但必须有竞争,必须采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学校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后勤是学校发展的一种平台,后勤搞的好受益的是学校,搞不好受害的还是学校。

学校是后勤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学校有责任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挑选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进入后勤集团领导班子,为建设一流的学校后勤打下了人才基础。

“放水养鱼”,培育后勤系统的造血功能,把学校原有的优质资产和盈利部门注入到后勤集团,交给后勤集团经营。这样,学校后勤不仅做好学校内的服务工作,还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后勤实体转制不畅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第一步目标是: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体制中剥离出来,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几年过去了,这项改革进展又怎样呢?

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但实际上有些学校只是简单翻牌,在后勤处或总务处边上再挂上企业集团的招牌,拨款改收费尚未建立起来,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一所学校的后勤企业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这中间有很多障碍,社会环境环境、观念、政策法规。但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政策法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步:产权明晰。目前,我国学校后勤资产的占有权在学校,终极权在国家。后勤实体只有经营权而且这种经营权并非完全意义的,没有对所有经营资产的占有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也不可能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企业,充其量只是一种模拟企业。

现在学校后勤从行政系统的剥离以及所谓的资产评估,绝大部分只是学校内部甲、乙双方达成的一种默契,没有法律上的保障,因为资产评估必须通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由于政策性缺失,使按照法律规范的资产评估难以开展。资产归属说不清,也就无法到工商部门注册,实际上真正已到工商局进行规范的企业登记的学校后勤企业少而又少,目前全国学校对这个问题普遍采取先搁置不界定,等国家政策的出台,目前,学校后勤企业以零租赁或优惠价租赁的方式对后勤资产进行运作。

无疑,产权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触及的越晚,麻烦就越多,在资产权属不清的情况下,后勤企业没有法人资格,无法走向社会。比如,无法与社会上的法人签订服务合同,也无法从银行贷款等等。同时,由于资产权属不清,很难真正调动起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尤其是经营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对资产保值、增值的动力和责任感,短期行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且很有可能出现盈利是后勤赚钱,亏损则要学校背债的情况,这与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初衷和要求相距甚远。

目前,对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后勤实体来讲,即使资产归属已不成问题,也很难成为真正的企业,因为这个实体普遍自身实力比较差,比如,修缮、服务人员等很少获得国家相关资质证书。因此,根本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

让学校后勤人员最担心的是税收问题,学校后勤减免税收,虽然有过文件,但文件不等于法规,因此各地税收部门目前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以后如何有人按法律追究,责任就大,都很害怕,对此不无忧虑。

学校后勤服务是有公益性的企业,这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学校后勤服务是按成本核算的公益性机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国家对学校后勤组织应有专门的立法,对政府拨款、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以法规的形式体现,以保证学生的利益和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

(三)学校后勤的监督问题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学校报价:一份肉菜4-5元,素一点,1.5-3.5元,一个茶叶蛋7角,但学生抱怨说:“饭菜量越来越少,价钱却越来越高,利润控制10%,这个规定很好,谁来监督?”一些学校食堂间接摊入成本已超过30%,由于社会企业或个人承包的学生食堂问题就更多。还有学校学生综合服务中心装修的美仑美奂,宽敞的大堂加上滚梯,学生公寓学生住宿条件好,宿舍里有卫生间、电视、电视、网孔,一应俱全,取暖用的电热毯,喝水是饮水机加矿泉水,有人形容这是学校标准的学生生活设施:宿舍像宾馆,食堂像酒店,可是却有不少学生不领情,非要搬出新公寓——因为他们负担不起。

学校后勤服务需要社会化改革。但是,是不是一提社会化,就一切甩给社会,学校的后勤服务项目有很多种,哪些该“化”?怎么“化”?值得很好研究。就说伙食,建筑施工工地通常都是自办食堂,为民工提供饮食服务,而计算机公司一般倾向于直接从餐饮公司订快餐,为什么?前者消费群体对于价格的要求高于后者。

学校对伙食的关心不仅限于学生吃饱,还包括饮食安全、卫生、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饮食服务,学校就很难监督其卫生状况和价格是否合理。寝室项目一样,学校关心不仅是住好还包括学生的价值承受能力和安全问题,学校对某些服务项目的特别要求,在社会市场环境未发育完善的时候,通过一定程度上将其纳入组织内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很健全,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平稳的过渡期,有个针对过渡期的改革政策,以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38%,而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60%-70%,说明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待提高,因此,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研究服务市场情况,以确定社会企业参与程度和方式。应当对学校后勤企业进行细分:如,成本服务型、经营型、管理型。根据仔细分类,分别指定政策,各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可以百花齐放,不要搞千篇一律,考核的标准就是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立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各地情况的基本模式,从而根本上保障学校后勤姓“教”,而不是姓“钱”。如:德国学校后勤有一家具有法人地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称为大学生服务中心,经费来源:一是服务收入占80%,国家拨款占20%,中心经营活动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运行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支出,利润直接用于社会公益活动,由审计部门直接审定利润的合法性,从而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后勤服务,同时保证不姓“钱”。

三、改革后勤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后勤改革,关键在于转变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的思路是,总务处代表学校行政作为“甲方”,行使资产、经费所有权、质量监督权。原总务处下属的食堂、水电组、勤杂维修组、招待所等部门分别作为经济实体对待,作为“乙方”,行使经营权。甲、乙双方按照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把原来总务处和其下属的各个部门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变成了对等的“甲方”和“乙方”契约关系。改变了原来“乙方”被动完成“甲方”按排的工作的现象,使“乙方”主动争取承担“甲方”的业务,以提高自己的收入。实践证明,机制的转换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主要有以几种方式:

(一)完全企业化。对于具备企业化管理的部门,我们实行了完全企业化方式,以减轻后勤部门的压力

如学生食堂、招待所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校就以学生食堂为突破口,积极控索管理新方式,经过了微利承包、引进竞争、部分全额承包、全额承包等过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节约水电消耗,提高饭菜质量,改进了服务态度,基本上达到了学校、食堂、师生三方面共赢的局面。在学校招待所管理中,我们也采取了全额承包方式,同以前相比,工作主动性、招待所的环境卫生等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半企业化

半企业化是相对第一种方式而言的。其核心是学校只发给工作人员部分福利补贴,其他则是以工作量计发。在食堂经营机制转换后,****年对水电组、勤杂维修组进行改革。制订了《****农业学校水电、勤杂维修工作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是:设两个岗位的水电组和四个岗位的勤杂维修组,人员由双向选择产生。这两个组分别作为“乙方”,向作为“甲方”的总务处承接水电、勤杂、维修业务,费用按照国家有关价格管理政策或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结算。乙方可以承揽校外的业务,甲方不干预乙方的具体工作。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是工作的主动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三是服务时间得到了保证。四是这部分后勤职工也得到了实惠。因为这部分职工的收入在原来的体制下在学校是偏低的,现在通过辛勤的劳动也提高了。

(三)责任效益挂钩

主要的方法是,把校内奖金(课时补贴)和考核奖的发放同职工完成工作的质量与总量挂钩。例对校园绿化工的管理,采取了规定最低养护面积、提出工作职责、明确养护要求等,使校园绿化管理工作有了极大改善。另外,对锅炉操作工也采取了责任与效益挂钩,即将煤耗量、开水供应等同个人的收益挂钩。对较敏感的物品采钩工作采取大宗物品招投标,小件物品集体采购的办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后勤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改革需要群众支持

改策配套。后勤改要要走群众路线,这是关系到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改革一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一定会产生新的矛盾,对改革带来新的阻力。因此,必须争取最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以确保改革措施的施行,我校在出台包括后勤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时,都是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反复几次的讨论修改,最后得到表决通过,得到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可的,因此在具体实施这些方案时,阻力也就自然要少得多了。同样,如果后勤改革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配套,则最好的改革方案也是无法顺利实施,从某种程度上讲,政策配套是改革成功的保证。例在****年我们出台的,水电、勤杂、维修工作管理办法》之所以能顺利实施,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了全校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这一配套政策和在此前一年的水电、勤杂维修工作量化考核的经验结累。

(二)要结合实际,切实可行

后勤改革要坚持结合实际,强调切实可行。每一所学样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顾实际的改革只能是理论上的改革,不能达到实际效果。在那些办学时间较长的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各类关系比较复杂,各种利益关系相互牵连,因而要特别强调可操作性。摸着石子过河,稳步推进后勤改革。

(三)要兼顾各方利益

改革从革种程度上讲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直接关系到该部门人员的切身利益的,要注重兼顾各方利益,达到改革的目的。我校在对水电、勤杂、维修工作改革时,部分职工思想上有些顾虑,经过一年的实践,他们发觉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收入较以前增加了许多,因此,工作的干劲更足了。同时,学校对水电、勤杂、维修等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则减少了很多,而师生则感到,维修比以前及时了。

(四)政府的主导是关键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政策性强,牵涉到方方面面,政府的统筹领导作用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政府不动,改革难动。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住宿条件十分拥挤,学校扩建学生公寓已成当务之急,土地成了最大的问题。各地政府采取了不同的优惠政策;有的资金调度、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用水用电、规费减免,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国有土地以行政划转方式,如果需要征用集体土地,免征菜田基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减半征用,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制订优惠政策,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有的政府批的地块离原学校较远,交通不便,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如果在那里建公寓,不光花盖房子的钱,还要修路,建自来水厂,这样算下来,成本太高,地方考虑要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却没有从学校的角度考虑。总之,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地方,政府都起到了主导作用。投入大量资金、土地、政策等推动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