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01-21 04:11:11

导语:《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等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很细致的分析,并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贯穿于《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旨在有效地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工作过程;教学方法

《管理学》实践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是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当前各学校对《管理学》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弊端颇多,不利于学生去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1课程定位

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的五个职能;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作为未来职业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除了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注重“立德树人”,还要深挖育人功能,在讲课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里。

2工作过程相关概念

2.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发展的“工作过程导向”指的就是以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为依托来建设课程的体系。管理学课程要解决的是“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因此被称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2.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工作过程导向就是要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以期帮助学生去更好地工作、面对职业社会的行动情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拘泥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为行动的主体,按照职业情景流程去学习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要随时互动,这种学习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有能力从事相关的工作社会。

3传统模式下《管理学》教学中的问题

3.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缺乏真正的实践磨炼,课堂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去讲解《管理学》课程,这样的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也就不能让学生满足适应管理业务的需要。3.2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管理学》课程首先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时,好多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不能很好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而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恰恰容易让学生有厌学心理,学生只是枯燥地记忆书中知识点以应付考试,这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一言堂”,这种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记忆知识点,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很难突出技能性、实用性的教学特色。

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管理学》课程设计

4.1课程内容设计。在大学教育中,《管理学》课程非常重视培养中层以及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这两个层次的管理者的工作任务一般就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组织、决策、激励、沟通、领导和控制这几个内容。因此,在重构《管理学》课程的时候,应该打造认知管理理论、自我管理、决策、执行、控制这五个学习情境。通过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课程讲授成为管理业务流程,学生首先要认识管理,并且学习管理理论,从自我管理开始,并且在参与到决策、有效执行、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形成管理思维,真正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4.2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学期计划。以项目为依托,注重课程设计。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整个上课过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对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制定一整个学期的课堂计划。具体设计过程如下:针对《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控制、计划、领导、组织几个部分安排5-7个项目,如果内容比较重要,还可以酌情多加几个项目;时间安排上,尽量保证每个项目在一周之内完成。学生完成项目以后,需要做的是提交项目的汇报书。教师根据汇报书的优劣以及前面所定的评分的标准给出考核成绩,评定项目。(2)课前准备。有许多管理学老师在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书中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缺乏针对性以及时效性。为了改善这个弊端,笔者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以企业实际问题为蓝本,设计了教学项目,由于很多项目对理论层次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对项目进行仔细地挑选,既要难度适中,又要具有实践性,同时还要兼顾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方面,排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答案的设计奠定基础;项目设计完成后,还要制定项目任务书和考核评价标准,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还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教师之外,学生也要做一些课前准备。学生要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利用课前的时间,充分利用书刊、网络、专家等渠道搜集资料,为今后项目的研讨做充分准备。(3)项目的研讨。项目研讨是教师对学生咨询带教、授业解惑的关键环节。项目研讨的时间是一天,在这一天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在学生研讨过后,教师要对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并且针对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为了帮学生提升做好项目的自信心,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明确项目完成的可能性,让学生对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研讨情况给成绩。(4)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分组研讨,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分组的情况由教师按照学生课前的准备情况而进行的统一安排,每组约3-5个人,而且每组都要指派一名组长。具体实施过程为,各组制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再细化项目的实施步骤,并根据步骤进行人员分配。课堂的活动按照计划去执行,整个过程需要3天时间,这3天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在这三天中,教师可根据每组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设计脱离实际,天马行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可以请企业的骨干提出设计意见,使设计方案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情况给出阶段考评成绩。(5)成果展示与分析。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给学生一天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撰写项目汇报书,并且对自己成果自评;同时,由老师和学生进行集体评议,让全班学生就项目进行沟通和讨论,这样各小组之间可相互给出评价意见;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将研究成果与各类比赛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比赛的环境中,更好地巩固知识点,不断提升自己。(6)成绩综合评定。目前,《管理学》课程一般都是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但《管理学》课程考试题目往往具有答案不确定性的特点,太过强调答案的确定性,会桎梏住学生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因此,此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后,考核方式与之前大相径庭,理论考核成绩占40%,实践考核占到50%,再加上平时考核的10%,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考核不应该死板,评价的方法也不应只是“对”与“错”。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实践考核成绩这一项,除了需要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外,为了更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还要请企业的人员对项目进行评定,给出意见之余,帮忙提出改进建议,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按照教师评价40%,企业骨干40%,学生自评10%,互评10%的比例给出实践考核成绩,实现“学、练、研”一体化教学目标,避免了“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4.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是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同时还要采用其他教学方法与手段。4.3.1虚拟实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学校的有力资源,如果有条件的,可以使学生利用虚拟软件操作去完成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4.3.2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利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此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几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的知识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管理活动,从而使管理学学习变得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3.3角色扮演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几近真实的管理工作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凡事靠自己去解决的习惯,进一步提高管理素质。4.3.4案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管理实践,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管理案例,在案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案例不是从其他指导书上搜集的,而是教师根据真实企业业务往来编写而成的,这样的案例真实性强,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4.4教学手段的设计。4.4.1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可以添加更多、更好地真实案例材料,使课程内容得到不断丰富,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内容实用性和多样性。4.4.2利用网络资源。除了课堂教授的内容,还应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学习网站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增强学生对管理岗位的了解,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这样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好基础。4.4.3开展实训教学。利用管理学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并通过仿真的平台构建几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中,亲身体验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

5研究结论

在《管理学》课程中运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之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表现如下:首先,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绝大多数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少数学生基础较差,但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受到气氛的感染,求知欲望明显增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好于以前教学的作业质量;其次,学生通过项目的实习,理论考试成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效果还体现在毕业论文当中,采用工作导向法教学的班级,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最后,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实际,就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例如学生实践公司招聘过程,对企业有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使得他们在笔试和面试中掌握了主动,提升了未来求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军.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及措施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9,(5):166-167.

[2]魏金萍.提高管理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56-57.

[3]刘兴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管理学教改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5):16-19.

[4]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25-28.

[5]伍建桥.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4-16.

[6]龚丽春.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实用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研究,2018,(8):56-59.

[7]胡斌.关于提高管理学教学水平的实践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17,(9):53-55.

作者:张云飞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