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法在管理学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2-13 11:16:02
导语:文献法在管理学的应用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学基础是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学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将本课程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设,其用意就是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尽快进入专业角色,尽早树立专业意识。然而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专业背景缺乏认知和了解,学习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时往往感到抽象和空洞[1]。学界普遍的共识是将教学理念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2]。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PBL教学、情景讨论法等方法在高校纷纷开展,并收到了一定效果。然而,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兼顾的社会科学,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还有必要将文献法融入教学体系。文献法是源于学术或课题研究的一种方法,即根据研究目标需要,收集和研习现存文献资料,通过比较和借鉴,从中选取和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从教学方法角度而言,文献法通过收集、整理与专业课程相关章节的材料,如专业图书、著作、基于专业创办的核心期刊、专业索引、网络资源等,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4]。笔者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文献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文献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1.1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定位的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爱党爱国,了解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和医学科学基本规律,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基本特点及卫生事业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显然,从培养目标来看,作为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也会对后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如卫生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医院管理等课程产生影响。因此,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本身需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何况,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以后更多参与社会管理,不但需要掌握管理理论和方法,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思想。1.2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任何教材编写都体现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需求,反映编写者的思路和价值观念,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丰富的管理学文献和素材很难大量融入课程内容。一方面,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度清楚表明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和传播的日新月异,而教材编写都拘于对前人管理学的现成经验进行总结和编写,其更新速度缓慢且缺乏连续性[5],因此大多数教材都难以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保持教材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防止知识老化,必须从现代科学研究和现实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内容拓展知识延伸渠道,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尽量接触最前沿的管理学知识与管理理念[6],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的局限性。1.3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管理学基础主要介绍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特征和一般方法,对管理活动加以系统分析,从中找出管理的基本规律。由于本科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足以吸引学生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必须从更多路径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同时,受教学时间限制,专业教育只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是什么”,但没有要求学生掌握“为什么”[4],这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同时丰富的实践知识也需要学生深刻把握现实案例,从而加深理解管理学在实践中应用的理论脉络,理解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为管理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案例教学法也是经过加工的文献教学方法,现实案例文献经过一定的加工和整合,可以推动案例的理论升华,从而提高学生通过案例研究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1.4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进入21世纪,随着对具有高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的需求增加,对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早有学者指出大学应该将研究、学识、教授和学习融为一体[8]。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获取,而应注重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利用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加强研究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已成现代公共管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献法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管理学基础各个章节所涉及的相关主题文献的查阅、整理和汇总,还涉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相关文献的批判性阅读理解和把握。如果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讨论和交流,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能力。如果这些讨论和交流再和我国公共管理实际特别是卫生管理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从而在毕业后的卫生管理实践中更好地应对专业领域的挑战。
2将文献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探讨
2.1管理学原著。管理学原著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编写的思想来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管理学原著从现实生活的某一或某些方面总结了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学原著阅读,一方面可以巩固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思考的习惯。学生阅读原著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泛读与精读的统一,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经典阅读文献,比如《科学管理原理》,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全面通读原文,掌握全书完整的思想脉络,然后挑选一名学生独立做汇报进行交流,其他通读的学生在交流会上补充发言,共同领会著作的思想内涵。二是根据章节内容,专门指定必读文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深入阅读或者分组阅读原著的不同部分,然后以读书会或课堂知识拓展等其他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文献阅读展示及其交流互动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个标准和基本要求[9]。2.2管理学相关文献。众多实践证明,科研和教学往往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研究为管理学基础充分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要根据课程章节,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比如管理学基础中的目标章节,如果讲授目标和人生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用《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和人生的25年的跟踪调查》的研究结果进行阐述;如果说明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性,可以用《海尔的目标管理》案例研究进行诠释。本知识点讲完后,可以用《伏明霞:实现不同阶段的每一个目标》[10]作为一个经典的案例文献说明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如果讲解组织目标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结合《试论医院工作中的目标管理》[11]《目标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2]等文献进行详细解释,如前者就包括医院实行目标管理的特征和作用、医院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分解、实施与评价以及医院实行目标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内容。在论文文献当中,如果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对于文献中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一些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与教材知识点的比较引入课堂,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相关知识、概念,培养他们用全面、辩证的方式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2.3同类教材。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编写目的,大多医学院校选择人卫版的《管理学基础》,因为该教材是国家卫计委和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十二五”教材,现为第2版,再版教材科学地整合了课程体系,淡化了学科意识,体现了管理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特别强调了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以及现代管理思想,如战略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再造、创新管理等,而其他综合类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用的是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该教材侧重于管理过程的介绍,同时也强调决策和创新在管理中的作用,既重视介绍国外管理理论、方法,也重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当代管理的新进展和新经验。但前者教材包括21章,每一章内容虽然能把握重点,但有时也忽视了相关内容。比如该教材第三章就没有把当代中国管理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知识纳入,后者教材正好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如果讲课时能根据培养目标,把不同教材内容兼收并蓄,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基础的知识。2.4丰富的医改政策文献。管理理论是对一般现实各类管理活动经验的理论升华,但其最先来源于生产、生活。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看,管理学基础的丰富实践包括在学者撰写的大量的卫生管理实践文献。丰富的理论基础如果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文献支撑讲解讲透彻,就会促进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管理学基础运用医改政策文献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管理理论和医改政策的结合。当下中国医改有很多现实案例,比如说在讲到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等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我国当前医疗服务系统断裂的文献,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讨》[13]来从现状揭示医疗系统断裂的特征、原因以及危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又通过案例研究很好地解释原理,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次,管理学基础中体现的管理职能内容,实际上也是管理方法,能够和医改政策结合,如计划、预测和决策等章节。比如讲到预测和决策章节,就可以把有关省市或县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预测等文献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决策和分析能力。最后,管理学基础和现代医改政策创新相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管理创新思维。如我国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部门走向整合,体现大部制改革的时代需要。而现在我国正加强“健康中国”建设,更需要对健康领域进行系统变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的未来变革趋势进行研判。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不仅有必要融入文献法,而且还要不断扩大应用的路径和范围。不过,文献教学需要学生做较多的准备工作,比如课前预习、文献查阅、讨论交流、PPT制作等,授课教师也要注重引导、课前文献准备以及重视过程和结果评价。同时在运用文献法时,还必须与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组合运用,才能更好地适应管理学基础教学需要。
作者:魏来 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 上一篇:管理学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作用
- 下一篇: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混合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