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时间:2022-03-01 05:12:01
导语:《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管理学》课程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推动下,许多高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都不断完善,但实践教学始终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结合高校《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提升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效果几点建议,希望能为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高校
《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为主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这也要求高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仿真性的、广泛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一、高校《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不重视实践教学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获取感性知识、提高管理技能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教学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但受传统教育观影响,许多学校对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都缺少足够认识。如在《管理学》课时安排和教学资源配置中,许多学校都将《管理学》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根本不会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样的地位。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投入上,当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出现矛盾时,许多学生都会以牺牲实践教学为代价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受此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不怎么关注《管理学》实践教学,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很难会真正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必然会给高校管理实践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2.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
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涉及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信息馆里、公共管理、会计、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许多学校在《管理学》课程设置上,都按照大纲需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其中,绝大多数学校的管理学实践教学以实证数据和资料分析为主。许多学校针对《管理学》实践教学都加强了《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法,目的是希望能通过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但综合来看,许多高校的《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严重老化,如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大都是利用模拟软件、模拟实验室、课题攻关来进行《管理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手法有情景模拟、小组活动、座谈、社会实践等。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许多学生都对《管理学》实践教学不感兴趣。
3.实践教学效果差
相较国内高校,国外许多高校在《管理学》实践教学上的经验更加丰富,教学手法也更加多样。如英国许多高校都针对《管理学》实践教学与一些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实训基地开发协议,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线,开展了各种团队实践活动,从而为《管理学》专业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目前,虽说我国《管理学》专业建设已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但高校《管理学》教学效果始终不容乐观,如许多高校在大一、大二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上,都以实践教学方法探讨、平台建设为主,在大三、大四才开始真正实践教学,学生缺少真正的实践机会。许多学生在真正开始实践教学前,由于不知道相关知识的用途,在学习上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实践教学开始后,由于从未进行过实践历练,他们会对许多东西感到无所适从,实践教学的效果也较差。
二、提升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高校要集中力量,将《管理学》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上,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讨论活动,要求广大教师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彻底转变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从物质和制度上给予《管理学》实践教学以大力支持,完善《管理学》实践教学制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并要求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为努力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逐步将工作重心由共性教育转向个性教育,由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推动《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稳步发展。
2.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理论教学不过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而要想提高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创新能力,高校必须走校企合作教学的道路。确切来说,高校要根据市场、企业对管理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然后完善实训基地教学评估制度,建设一支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高校管理学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如高校可以企业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推荐学生到合作单位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争取让学生在实践演练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高校管理学专业学生则要珍惜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并在相关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毕业设计前,及时进入实习基地去操练,以巩固学到的知识。
3.建立健全《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机制
高校要想实现《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必须在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校紧贴《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严格的人力资源招聘制度、教育制度和教学考评制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实践结果、单位鉴定在学生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切实认识到《管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高校还要完善《管理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优化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设计一套与《管理学》理论教学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全面监督《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实践教学步骤、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成果展示等,确保实践教学不会流于形式。
4.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企业见习之外,高校还要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如高校可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中,制定一些能激励学生参加管理实践的措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方案和学术论文。此外,高校还要发挥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搭建系统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场所。同时,也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管理部门的合作,编写先进的《管理学》实践教材,并要求管理学教师在日常理论教学中,认真组织案例教学和管理模拟实践教学,将最先进的模拟软件应用到《管理学》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仿真操作技能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条件,高校管理学教师还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层次,进一步扩大实践教学的信息量,经常带领学生去企业实地观摩和调研,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5.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努力改变当前管理学教学队伍以理论型学者为主的队伍建设现状,引进更多具有管理经验的教师,针对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监管部门,加强实践教学培训,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管理学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经常与兄弟院校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效率。依托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高校还要围绕《管理学》核心课程完善“双教师制”,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来校兼传授管理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去企业兼职,使教师在工商管理运作过程中提高实务能力。
作者:刘新华 单位:安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江南,宋杨.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经济视角(下),2010(3).
[2]袁基瑜.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J].北方经贸.2009(1).
[3]刘宇清.《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6).
- 上一篇:档案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
-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