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0 09:22:39
导语:《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管理学基础》课程是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普遍开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入门课程。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借鉴模块化教学思想,安徽省毫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并从制定课程标准、实施分组教学、情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施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教学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管理行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的技能、培养管理思维与创新意识对每个人都十分必要。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学好这一入门课程。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不适应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一般。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感,教材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培养,教材同质化现象普遍。二是教师难以针对专业特点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经历,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三是学生普遍缺乏岗位工作经验,难以领悟企业的管理原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四是课堂教学没有跳出知识灌输的圈子,课堂气氛沉闷,实践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缺乏改革课程教学的执行力。五是考核方法单一,一张试卷评定成绩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仅掌握了一些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今后的管理工作岗位将无所适从。试想,一个不懂得企业产品和技术、不了解市场、不熟悉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的毕业生如何能从事管理工作呢?毕业生往往需要用人单位进行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上岗,而晋升为管理岗位更需漫长的过程。近年来,我们探索实施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突出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所谓模块(Module)是指某个系统的独立组成单元或子程序。教学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教学主题或目标的教学活动单元组合,每一个教学模块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通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习者获得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与传统知识传授的教学相比,模块化课程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培养单元,即每一课程模块对应一个岗位工作能力要素。各个课程模块有机结合形成课程的培养目标。管理学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专业,面向工作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单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构建
一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可以由若干个教学模块来支撑。这些模块既可以被定性或定量描述出来,也可以被评价判断。模块化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模式为代表。“MES”以工作程序为主线、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主要侧重于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CBE”则以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主要侧重于职业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基础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包括专业所需的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以上两种模式,可以构建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体系。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块构成要素
根据上图,结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块可以划分:
1.管理基础模块。侧重于学生基础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对管理的认知能力。该模块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管理认知、管理者认知、管理思想与理论认知和管理方法认知。
2.管理职能与实务模块。该模块构成了本课程的主体,主要由四大能力模块构成,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模块。每一模块包含了若干个能力要素。例如,计划模块的能力要素包括: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科学决策与创新方法、制定计划;领导模块的能力要素包括: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认知、权力运用与有效的指挥、激励、沟通与协调、合作与团队等。
3.管理创新与拓展模块。该模块侧重于管理能力的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习内容是结合未来从事的专业领域,了解市场、产品、营销、生产等管理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企业认知、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管理创新思维模块。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和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环节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借鉴“MES”和“CBE”的思想,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了探索和尝试。
1.围绕管理学课程培养的能力目标,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围绕各模块的能力要素,我们制定了管理学课程的实施标准,课程标准详细罗列了各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内容、学时、能力要求、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侧重于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提倡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考核评价贯彻整个学习过程,明确每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将这些目标具体化,形成可以观测的指标,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考核的目标。
2.划分小组,组建模拟管理团队。实施分组是开展模块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等以5~7人为一组组建团队,推选组长,各团队设计自己的团队名称和口号。团队本身也包含了许多管理行为,例如团队目标、工作任务、沟通与协调等。
3.创设管理情景,实施问题教学和任务教学。管理学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管理情景,管理情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例如案例、模拟场景、管理故事、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参观等。一定的情景更容易帮助学生认识管理活动。每个模块包含的能力要素都可以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教学。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块教学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点拨者,学生是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做到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操作。我们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小组讨论。分组组织学生围绕案例、情景和为题开展讨论,各组代表发言,由教师予以总结,给予各小组及发言代表一定的评分。(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决策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给定一些管理问题和管理困境,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创新思维,通过相互启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与情景分析。通过呈现管理案例或情景,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学生设身处地地处理面临的管理问题,再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4)模拟仿真教学。我们依据现有条件开展了模拟仿真教学。例如,在创业实训室模拟组建公司的整个流程,在ERP实训室模拟采购、生产、投资、营销等企业决策和专项管理行为。
5.拓展第二课堂。通过与其他专业课程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有:(1)校外参观见习。结合专业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认知见习,如大型商超、房地产公司、旅行社、汽车4s店、物流公司等。见习前布置实训任务,见习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2)经理人讲座。邀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3)组织主题演讲。我们开展了诸如“我是经理人,我来做管理”、“如何做一名好店长”和“三分钟即兴演讲”等主题演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4)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在操场开展团队小游戏,例如破冰游戏、团队过河、高台背摔、极限挑战、晨会游戏等,这些团队游戏活跃了气氛,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提高组织沟通技能。
四、结束语
《管理学基础》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尝试,课堂组织变得不再死板,教学形式与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满意度均呈上升势态,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作者:李茂龙 陈慧 单位: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饶君华:《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袁愍、许强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合肥学院学报》,2011,(11)。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 上一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关于清理“三公”经费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