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时间:2022-04-20 09:12:40

导语: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摘要:结合调查问卷与访谈方法,对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而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责任与分工,做到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师则要适时引导,积极评价。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成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评价

职业学校重在培养综合型、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学会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2014年年底,教育部提出《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包括9大块,25条建议,其中第三和第十七条中提出,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和推广案例、情景、项目等教学方式,教师能实现“授之以渔”,学生能实现主动学,积极学。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由异质小组组成,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开展互助合作,达到效果往往高于个体成绩总和的方式。[1]主要通过教师确定目标、小组分工合作、调研汇报交流、师生总结评价等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实践和反思。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前期综合调查问卷与访谈方法进行了关于课程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的调研。研究对象为学校开设本课程的2014级五年制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两个班的学生,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本课程开始第三周。下发8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调查与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在管理学基础课程学习中,针对管理学涉及的范围及相关重难点的处理方式;遇到开放式和模棱两可的问题、或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问题一般采用的方法,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等。[2]调查结果发现,有82%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18%的同学抱着无所谓或不必要的态度。学生碰到疑难问题,首先会想到向老师求助,然后就是与同学讨论交流。求助的过程中,老师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观点直接陈述给学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仅是一个简单交流的过程,很多同学会迷信班里好同学的答案,即使自己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到最后还是放弃了。学生认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缺少一个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平台。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恰好能满足这类需求,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讨论,观点共享。总之,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的前提是必须熟悉学生,通过与调查班级半个多月的接触,对学生的姓名、爱好、性格、学习、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入学一年来,所学课程基本相同,多为基础课程,学生在沟通和协调能力方面未见明显问题。以班级作为整体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教师前期的调研和与学生的接触,形成如下方案:(1)小组人数确定为6人。人数太少太多都不利,多则容易噪杂,少则互动性差。(2)安排座位采用“好—差—中”与“差—好—中”学生面对面的方式,便于小组更好地交流沟通,又保证了教师课堂上的考勤管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阶段

合作学习阶段运行的好坏直接决定该模式能否成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确定分工,明确职责

以前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组内成员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结果很大一部分学生或是自顾自,或是几个人有说有笑,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到汇报结果时却互相推诿。所以在进行小组活动前,教师首先要求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保证人人有事干,才能有的放矢。以笔者的一堂示范课为例,课题为“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上课前,组织班上三位同学拍摄一段微视频,包括讨论修改剧本、拍摄剪切工作全部交由学生完成。视频主要描述的是毕业生小程在一次应聘过程中不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方式。课堂上,要求学生观看视频,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不恰当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怎样的方式是正确的。视频中信息量很大,如果不进行小组分工,短时间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很小。所以6位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结合视频内容讨论交流,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总,汇报人做最后的交流分享。其间,学生还自发完成了组内纪律的自我管控、对记录员记录内容的更正、对汇报人交流思路的建议等工作。特别强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必须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感,能够带领组员提升学习,并督促本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中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2.适度牵引,合理指导

教师的引导指的是教师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体,但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及时讲解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提示时间,巡视课堂。考虑到学生升入高职第二学年,自控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加强巡视力度,对过于活泼的同学要引导其静下心多思考;对于内向的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大胆讨论合作。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和沟通水平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进步很明显。由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是在实训教室完成的,一组一桌,面对面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换位”交流学习,甚至可以“下位”向其他组的成员取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真正做到组内有合作,组间有交流,每位同学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分享的快乐。

3.组内协作,组间竞争

按照组建小组的原则,小组内学生成绩、个性、创造力等不同的称为组内异质;而各小组之间情况大体相当、差距不大的称作组间同质。[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投入到有效的探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课题讨论过程中,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或是假期参加了一些实践活动,特别是有餐饮服务等行业工作经历的同学,已经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所以在组内交流时,这部分同学会主动把自己学过的知识讲给同学听。非语言沟通技巧中,有部分是副语言沟通方面的知识,其中语音、语调等内容很多同学反映不好理解。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部分同学会结合自身亲历的小故事、小例子,帮助同学理解这部分的内容。相比教师单一的理论传授,效果要好很多。组间竞争在此过程中也有体现,例如规定时间看哪一组最早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方面要进行讨论,另一方面还要既快又好地完成下发的任务单。虽然各小组之间是竞争对手,但看到其他组来取经,也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很乐意讲解。组间竞争比起无竞争的自由发挥要更有效率。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通常可比喻作学生的“引路灯”。除了合作小组的建立阶段、合作学习阶段要合理规划外,教学评价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意义重大。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决定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具体来说,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评价要科学

根据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制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以要制定反馈机制,让学生在对照标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是一种提升。评价还是延续以往多鼓励,多提可行建议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创新通道。我们的评价目标不是“筛子”要筛选人才,而是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评价要多元

学生个体各有不同,评价方法不当有可能会埋没人才。所以,评价应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好的表现,取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怎样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兴趣。

3.评价要灵活

评价的灵活性体现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之相适应。以“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课题为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表情秀”,即通过面部器官,如眼睛、嘴巴的搭配,表达人物的内心。教师可以给学生短时间讨论,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最后教师来评价每组答案;或者在规则公布后,实行抢答的方式,看哪一组回答既快又贴切;或者由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后,让其他小组讨论答案正确与否。总之,评价方法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多变,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佳。

4.评价要及时

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却没有及时评价,或者随便给个评价,长期下来学生的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得当。当然,教师在评价时,要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秋后算总帐”。教师的及时评价要贯穿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全过程,要及时点评学生活动,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分析

在一学期课程学习结束时,再次设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问卷,与实施之前相比,有72.3%的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感兴趣,有27.7%的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感兴趣,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调查中还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要发挥在小组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靠学生自发组织学习,自发讨论,收效甚微。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需依托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学。结合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情况,将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及实践意义阐述如下:

(一)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知学的统一

教师利用传统教学讲授新课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课堂上几乎不发言,也不向其他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就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不会而影响了课堂效率,教师要再花费时间去讲解其他学生已经学会了的知识,浪费了时间。前面讲到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中副语言沟通部分的内容,单靠老师讲授,部分知识仍旧很难理解,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后,部分同学结合实例把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讲述给组员听。通过交流,理解力稍差的同学也能掌握要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里的“知”和“学”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中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更大地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师角色不可忽略。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什么时候组内讨论,什么时候组间分享,什么时候展开竞赛,都要事先考虑好。一张一弛,学生注意力始终能跟着老师走,抛出去的问题总能得到学生响应,课堂的气氛自然活跃,学生敢发言、爱发言,瞌睡、小动作都不自觉的减少了。学生通过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具体实践,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团队力量的优势,体验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唤醒并树立起了学习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我真棒!”“我并不比别人差!”

(三)提高了创新力和实践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课堂主张的是个人竞争,单打独斗,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单纯的输赢关系。而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而且评价的标准也不再是以个人成绩为标准,而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促成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冯雪芬 单位:武进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礼云.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体育隐性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95.

[2]郭荣军.浅析《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43-144.

[3]刘玉静.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