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医药服务能力分析
时间:2022-10-24 04:08:59
导语:公共政策医药服务能力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雷山县苗医药服务能力的研究,为多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思考。方法:通过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和调查问卷,对雷山县民族医药的苗医药服务能力进行了解。结果: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但政策的落实及地区发展个性化政策的出台亟待完善。结论:苗医药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苗族医药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苗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民族自治县;苗医药;服务
我国苗族是一支古老的民族。苗族人民在历史长期的迁徙、在与自然环境抗争、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运用智慧将各种动植物、土石、金属及巫术相融合,形成了苗族独创的救死扶伤的医药文化——苗医药文化。贵州省雷山县是一个拥有15万人口及较完整苗族文化体系的多民族自治县,县内有苗族、汉族、瑶族、洞族、水族和彝族等6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独特的地理环境生长了23种珍惜保护动物和200多种名贵中药材,因此它不仅是贵州省历史上中药材主产区,还有着“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及“苗疆圣地”的美誉。在雷山苗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据调查苗药是当地70%的农民、38.7%的城镇居民就医的第一选择。在综合指标选择中,苗族医师作为就医第一选择达到55.%,疑难杂症选择达38.2%、乡镇医院选择占19.8%,县人民医院选择占42%[1]。由于我国各地区人文科学、风俗习惯的不同,中医药服务在各地有着鲜明的运作模式和运作特点[2]。
一、雷山县苗医药服务现状
(一)雷山县国营医疗机构苗医药服务现状。雷山县内没有中医药的专科医院,只有一所县人民医院,院内设有中医科,科室设有门诊诊室1间,住院部诊室1间,在用病床25张。科室有6个医生,6个护士,在6个医生中具有正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6人均毕业于专业本科院校。中医科目前尚未开展苗医药的相关服务。(二)雷山县民营医疗机构苗医药服务现状。雷山县目前共有民间医师257人,民营医疗诊所17所,其中12所集中在县城,5所分散在乡镇。其中有两所民族医院因名气和规模较大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为福源民族医院和雷山回生苗医堂。1.福源民族医院。文玉忠是福源诊所的负责人及主诊医师,也是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诊所服务面积370个平方左右,工作人员22人,除1名苗族医师和1名苗族医士外,还有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护士6人,无职称人员3人,后勤人员1人。福源诊所在治疗直肠炎、结肠炎、阑尾炎等十几种胃肠道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疗效,医院所用苗药除少部分购买以外,大部分草药均采至苗岭雷公山,医院每天的门诊人数在30-45人左右,医院有住院病床6张。福源民族医院经营理念由传统的苗医药诊疗向现代医疗转变,医院将传统民族医药和现代治疗仪器相结合,引进了现代熏蒸的治疗设备,帮助病人通过洗浴熏蒸的方法提升苗药吸收疗效。同时医院也引进了B超机、碎石机等西医诊疗设备,也采用一些西医的治疗手段。扩大诊疗项目,增加诊疗收入。2.雷山回生苗医堂。雷山回生苗医堂位于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王增世是苗医堂的负责人及坐诊苗医,他对苗医药有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让许多人摆脱病痛,医技受到人们的肯定,因此人们送他人“苗医圣手”的称号,同时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传承人,取得了民族医师的资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医堂面积在180平方左右,王增世外与其十余名学徒共同为当地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医馆的特点在于精湛的苗医技术、苗医医理和治疗手法,治疗特色覆盖骨科、血栓和各种疑难杂症。3.其余苗医馆服务能力。雷山还有一些小有名气的苗医馆如;以治疗肝病为特色的杨氏苗族医馆、以治疗结石为特色的江氏苗医馆、以治疗骨伤为特色的何氏苗医馆。他们较福源民族医院和回生苗医堂而言,行医人数较少,诊所面积不大、服务项目都较少。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出台,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的战略方针。苗医药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目前困扰苗医药发展的瓶颈有管理口径众多并各自为阵,在思路规划、措施落实方面不适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和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还不适应。还不适应以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事业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政府的直接领导[3]。(一)雷山县苗医药政策外部系统分析一是在政治上。在《贵州省“十三五”中医发展规划》颁布前,黔东南州就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条例》从保障与发展、从业与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概定,进一步为苗医药侗医药传承、研究、保护提供了法规保障。二是在经济上。黔东南州于2014年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侗医发展条例》,《条例》中明确指出“县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苗侗医学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基本医疗、教学、科研、科普及产业发展”。三是在行为上。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苗侗医药发展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苗侗医药发展管理工作。四是在医药上。依托苗族人民千年来的智慧,深厚的医药文化、苗医们精湛的医技和口传心授的传承。(二)雷山县苗医药政策内部系统分析除相应的行政组织机构外,政策内部系统还由服务过程、系统运行和健康结果构成。一是服务过程。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雷山县人民医院、县苗医院和诊所的管理,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县内村级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二是系统运行。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名工作人员分管中医药的,除处理平时公文运转的相关事务外。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负责中医药相关文件的处理、每年村医培训、走访。三是健康结果。目前县内以县人民医院为主,民族医院为辅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看病需要。但是县卫生局分管工作众多,大多数工作人员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因此,在对中医药配套政策了解的深度不够,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薄弱,没有结合县内苗族医药的特点结合政策提出更深入的思考。
三、存在问题分析
以来,政府对人民的“健康”高度重视,贵州人民政府草拟了《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黔东南州就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都为雷山县苗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室下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为中医药服务的提升和优化指明了发展方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侗医发展条例》的颁布为苗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但是苗医药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困难。(一)政府对苗医药服务推动能力有待加强。一是缺乏对政策的掌握和推动。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虽是县中医药的主管单位,但该岗位人员负责事务较多,对中医药政策把握欠缺。二是缺乏对中医药的宣传。县内尚未制定和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的宣传。三是缺乏引进人才机制。目前县内许多乡镇卫生院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下修建了中医馆,但是从事中医工作人员明显不足。四是服务能力不均衡。县内有民族医院、苗医馆12家,但是在农村人口分散的乡镇只有5家苗医馆,服务能力不均衡,(二)苗医药自身特点制约其发展。一是苗族缺乏文字制约苗医药发展。苗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许多古人的经验和药法无法保留传承,理论体系难以形成。二是苗医药传承方式制约苗医药发展。苗族医药都是以家族式的方式进行传承,“传儿不传女”,“不传外姓人等风俗”,使苗医药在原始的传承方式中各自为阵,缺乏交流,苗医药发展日益萎缩。三是苗族医药对自然界的依赖制约苗医药发展。苗医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野生资源的需求也限制了苗医药的发展。
四、建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政府的推动下,人们对民族医药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2015年,凯里市150余名苗医组建了苗医药学会,凯里建成了第一个中医医院,将苗医从“散兵游勇”向“正规军”又迈进了一步,增强了苗医的信心[4]。(一)修建县中医院 发展苗医药门诊专科。在雷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积极申报下,预计于2018年底开工修建雷山县民族中医院,计划医院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床位规模为100床,鉴于目前县人民医院的中医科没有将苗医药纳入诊疗范围的情况,建议新修建的县中医院考虑将苗医药纳入医院服务的诊疗范围,这不仅体现国家对苗医药发展的重视,提升影响力,增强了苗医的信心,还为苗医药的人力、技术、财力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加大苗族医士、医师的人才队伍建设。(二)经验向理论的提升 深挖苗医药丰富内涵。随着人们民族医药意识的提升,目前贵州有相关民族医药专著陆续出版如《苗族医药学》、《苗族药物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发展》,结束了苗医药长期需要“口传心授”的历史,苗医药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是相对于苗族几千年的历史,目前的研究水平和范围对薄弱,苗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对配方自我保护意识,使许多药方散落民间,有的苗医有心相授,但是无人继承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组织专家团队深挖苗族医药文化内涵,收集民间药方,夯实苗医药理论体系,促进苗医药向现代医药的转变迫在眉睫。(三)充分发挥苗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雷山县继续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开展中医培训274人次,并为1289名60岁以上的老人和2542名3岁以下儿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但是缺乏将苗医保健服务项目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结合,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增加苗医药诊疗及保健服务,将苗药推进大众的视野,走进群众的生活,提升苗医药的生命力和活力。(四)提升苗医药人工种植和养殖技术。目前苗药标准还不够完善,人工种植和养殖的手段有待提高[5],因此要提高苗医药人工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和手段,寻找替代品,减少对自然破坏及野生资源的需要,实现苗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来林.传统苗医药文化对苗药发展的影响[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9-33.
[2]王高龄.构建及提升社区中医药团队健康服务能力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23-26.
[3]袁黔华.完善举措,解除困扰贵州苗医药发展的瓶颈[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262-265.
[4]陈丹.黔东南州搭乘大健康产业发展快车——苗医药从小众走向大众.贵州日报,2016年3月11日第011版.
[5]袁航,郑健,陈抒云,等.苗族医药理论及发展现状概述[J].中医杂志,2014,55(17):1513-1518.
作者:陶晓黎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 上一篇:三农问题演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下一篇:生猪养殖废水处理探讨
精品范文
10公共卫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