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下公共政策论文
时间:2022-05-04 09:14:26
导语:网络民意下公共政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民意主要是指将网络作为基础,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针对某一社会事务进行公开言论,从而体现出来的相似的态度、主张等。网络民意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公众行使公众权力和义务的具体表现。网络民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直接性。公众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特点,民意表达更为直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民意诉求方式的限制,且网络自身具有实时性,为民意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主体多元性。网络民意的表达途径很多,例如:虚拟社区、BBS论坛、博客、微博等,公众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行使话语权;最后,话题利益性。网络民意的话题一般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体现机会均等,而受到网络民意监管力度不够的影响,使得议题出现一定非理性倾向。
二、网络民意在公共政策中的影响
1.积极影响。第一,网络民意的出现,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为方便的表达途径,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主体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在表达民意过程中,公众自身利益不同,发表的建议也有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客观性。另外,匿名表达使得公众能够发挥自身利益诉求积极性,避免尴尬,实现自由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公民诉求扩散较快,且能够获得同一意见网民的支持,尤其是在得到反馈情况下,更能够激发公众主人翁意识。第二,网络民意自身具有“原生态”特征,公共政策在制定等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取更具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另外,受到网络普及程度的影响,更多普通的公众也参与到公共政策评价中来,公民议政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愚民政策”逐渐减少,为公共政策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公共政策出台实施后,相关部门也能够获取公民的反馈建议,衡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第三,传统民意收集渠道和方式对社会底层公众表达民意存在一定约束,使得公众社会参与性不强,而网络民意却恰恰为这部分群体畅通了表达渠道,使得每一个阶层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在表达民意的同时,公众也能够发挥自身监督权力,提高公共政策透明度。公共政策通过采纳民意,代表的是大多数公民利益,使得政策也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
2.消极影响。第一,就我国网络民意实际情况而言,虽然网络民意数量大,但是整体占比并不高,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等环节中,要对网络民意进行讨论。另外,整体结构层次不合理,年龄、学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难以确保网络民意的平衡性和公平性。不仅如此,据相关调查表明,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也存在一定差别,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难度较大,主要是受到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我国现有法律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规范网络,致使网络上谣言出现,网络民意真实性大打折扣,具有相同建议的网民会聚集,并加强交流,使得群体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不可避免的存在虚假民意。因此,我们在获取网络民意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例如:等。第三,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网络民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体思想,使得网络个性化思想丧失,出现人云亦云现象,不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良性发展。个体在群体中会出现责任分散意识,如“人肉搜索”将他人信息公布就是具体表现。在出现这类问题时,责任追究难度较大,极大的增加了非理性行为的出现。群体集中在一起,会对某一事件进行想象,扭曲事实真相,严重情况下,一部分网民会认为事实真相是虚假的,从而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收集网络民意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现网络民意和公共政策互动的有效途径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民意质量。我国政府要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建议渠道,而硬件设施作为电子政务的核心,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众与政府互动平台,并加强对公共政策过滤系统的建设,例如:专业化信息分析等,为公共政策科学、客观性提供支持。网民作为民意的主体,其意见是否合理、客观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科学性,面对日益壮大的网民队伍,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责,采取多样化措施,例如:板报宣传、讲座等,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引导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等,进而提升网络民意整体质量,推动我国公共政策良性发展。
2.重视网络信息管理,发挥网络媒体引导作用。针对网络民意存在的虚假、非理性等特征,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责,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互联网管理规范和网络民意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将网络信息管理纳入到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加强对重要网站、搜索引擎等网络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试行网络实名制,从而有效规范网络舆论内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引导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杜绝负面、不健康言论,给予正确的言论鼓励,引导网民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避免人云亦云现象的出现。
3.实现网络民意制度化,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针对网络民意,政府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斟酌每一个建议,集中公众指挥,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要出台针对性法律法规,实现网络民意制度化建设,例如:安徽省下发的规定中,就针对性网民留言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网络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良性沟通,进行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使公共政策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网络民意作为一种重要民意表达形式,在公共政策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未来我国政务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加强对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实现网络民意制度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公共政策民主性提供支持。
作者:苏舒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事迹材料专题8篇
- 下一篇: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