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公共政策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时间:2022-12-19 09:16:38

导语:刍议公共政策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刍议公共政策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城乡壁垒森严的户籍政策

我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最早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对城镇人口的就业安排以及物品的供应。在户籍管理制度下,中国公民被分为非农户口和农业户口两类,实行城乡分治,这种制度使得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变得十分困难。改革开放后,政策开始允许农村人口自由流向城市,到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或进行个体经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自由合理流动,但在城市打工或者经商的原农村人口并未得到在城市定居的权利,在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下,农民工子女想要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必须支付高昂的借读费或其他的教育经费,这对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务工人员来讲是雪上加霜,迫于经济压力,他们的子女只能对接受城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望而却步,转而选择在户籍所在地上学。

2.公共权力机关恪守的价值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使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公平性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体现和实施,是一种以牺牲公平而换来的高效率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是其中的突出矛盾,由此可见,公共权力机关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现实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行政模式的转换方向。我国教育政策将大量的资源投放到城市中,使城乡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教育是一项长期国策,投入多,但短期内见效不明显,因此在效率优先的观念下,公共权力机关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见效快的经济项目中,对农村的教育事业规划随意,缺乏长期的考察和科学的战略眼光,将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强调单一的行政效率,而不是追求全方位的社会公平。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为了处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公共行动准则和规范以及活动策略的总称。公共政策可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对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具有制约和规范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政府失灵的一个体现。恰恰是公共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地实施好自己的管理职能,才导致了被称为社会“安全阀”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保障标准和保障补助三者间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政策原因主要是由于这道“安全阀”没能发挥好其“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保障功能。

4.打破二元结构,消除城乡隔离的户籍壁垒

要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打破中国这种二元结构模式,改善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为农村人口提供和城市人口同等的权利,让他们能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让农民工朋友在为城市建设做出努力的同时,其子女有机会享受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能够与孩子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减少两地分居的困境,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能够吸纳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资源压力。第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部《户籍法》,在有法可依的环境中处理城市与农村人口迁移和户籍问题。第三,为了逐渐消除公民身份差异,就应该逐渐统一我国居民的户籍。

5.改革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构建服务型政府

"绩效考核制度是对政府公务员进行考核、管理的基础,考核指标和标准对政府官员的决策和行动具有引导作用。考核中往往是将具有明显效果的经济指标作为考核依据,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上。为此,一些投入较大,但是效果不明显的政策往往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被长期忽视的严重问题,因此,必须改革以往将GDP作为考核指标的模式,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要关注公平性问题,将注意力转移到建设一个服务性政府上来,构建一个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进行考核的体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矛盾和挑战,这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而是中国今天必须面对的严峻社会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流入到经济发达的城市是一种必然结果,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建设和新农村服务建设带来力。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仍将不断增加。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既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又保证留守儿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将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学校、家庭、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统筹规划、协调合作,一起为农村孩子打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作者:欧顺田陈路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