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提高公共政策力度的方式
时间:2022-12-14 10:31:34
导语:试议提高公共政策力度的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1.政策本身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形成合理的政策体系,这些会影响执行的实施。再加上有的部门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顺畅,导致执行者无所适从。
2.政策主体的影响:任何一项政策都是靠政策执行者来实施的,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协调能力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同时由于政策执行者既是执行者又是政策对象,往往为了个人利益钻政策的空子,这势必影响政策的执行。
3.政策客体的影响:政策执行的客体是指政策的目标群体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政策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因为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调控器,表现为某一既定利益格局的调整,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目标群体不满不合作的情况。
4.政策环境的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就是政府的行政生态系统。虽然在制定政策时,虽然会预测到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但这种预测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制定与社会环境相容的政策会获得宽松的执行环境,利于政策的实施。
二、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一些路径探索
1.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体系。执行是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政策制定的优劣决定着执行力的强弱,建立和坚持科学的政策制定程序是执行的根本保证。政策的内容和政策的方向应该具体明确,政策的目标切实可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其次,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要完善政策咨询机制。政府机关可以就公布公共政策制定的草案向专家学者、专业的咨询机构及各阶层的公民征求意见。
2.提高执行者素质。公共政策是将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尤其是执行者既是政策目标群体又是政策执行者时,必须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的意向和态度,以及执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管理水平对于政策执行力的强弱有着强烈的影响。态度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政策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执行。同样,执行者本身的个人知识结构、管理水平影响其对政策的执行的力度。
3.扩大目标群体在政策决策的中的参与度。一项公共政策的推行有赖于目标群体的配合。在政策方案酝酿、拟定、制定的过程中,主动的采取诸如听证会、民意调查、征询意见等方式,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心里需求和政策偏好,力求出台的政策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其次,在政策执行阶段,可采取教育、说服、宣传等策略与目标团体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政策方案并积极解决执行时所发生的问题。
4.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环境。适宜的执行环境可以减少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从而增加人们群众的政治参与感与政策认同感,为政策的有效执行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建构广泛的社会监控系统和舆论监督系统。其次,改造官场文化环境,提高政府官员的思想认识,科学、规范化官员的需求、动机、行为标准,建立相应的预防、治理、惩罚机制。如,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灵活客观的对执行者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有助于更好的监督执行者,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5.完善中央与地方的权限配置。在中央加强对政策宏观调控的同时,给予地方对具体政策的自助权,确保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稳定性,使其朝着公共政策目标方向有序执行。由于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利益会出现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有所反应。因此,地方首先要服从中央,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其次,中央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地方的利益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政策本身在制定时的不完善,同样,执行者个人素质也影响着一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并且,在政策制定中,要增强公众参与感,使其理解国家法规和政策,奠定政策执行的良好环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得以合理配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其执行者,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关系,就能从根本上提供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作者:郝晓雅于欢吴明单位: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河北行政学院信息化教研部河北行政学院科研部
- 上一篇: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
- 下一篇:对规划管控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