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公正的公共政策解析

时间:2022-03-28 08:15:45

导语:促进社会公正的公共政策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促进社会公正的公共政策解析

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体系概述

1.社会公正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1)社会公正的含义。社会公平正义,即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了妥善的协调,人民之间内部的矛盾和别的社会矛盾得到恰当处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公正事实包括两个部分,即“实质公正”与“程序公正”,两者都不可或缺。我们从实质公正来看,社会公正是人们基本的权利保证,按照贡献分配和社会调剂。这四项规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了这些之外,社会公正还包含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实质公正实现的保证。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就不会有实质公正。(2)社会公正存在的问题。一是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已经超越了可以接受的限度,转变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的任务非常繁重,面临挑战难度更大,不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二是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协调。尽管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切实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计划战略,发展革命老区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仍为突出,影响和谐、影响稳定、影响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头号工程。三是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体制不畅、机制不顺,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反腐倡廉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社会资源仍未充分实现共享。社会资源还存在着诸多垄断现象,行业人为占有问题引人关注。改革开放多年来越来越突出,人民大众的反响也更加强烈。2.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就是国家公共权力单位所选择并且制定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和达成公共目标的方案,它的作用是规范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为。最近,中国公共政策的研究持续升温,公共政策的含义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大家并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根本原因就是政策实践的复杂性。因为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与公共政策实践是一直相联系的,实践政策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它进行的比较抽象的概括只能是相对的。3.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政府在保证社会公正方面有很大的责任,公共政策是政府公共管理工具,保证和促进社会公正。公共政策是政府对价值的分配,既然是分配,就肯定会牵涉到公正的问题。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首先决定于公共政策体制的属性。公共政策和社会公正之间有很大的关系,若社会公共政策从体制上和社会公正向偏离,那作为体制的产物政策差距就只能越来越大,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公共政策系统偏离社会公正。所以,公共政策体制能保证社会公正,如果要考察公共政策怎样保证社会公正,就必须从体制着手。

环境公正的内涵及分类

1.环境公正的内涵环境公正有两层含义:学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学理层面是研究环境公平的理论和原则,操作层面是以某种理论和原则为基础来实现公平,两者相互补充。现在来看,处理环境公平问题不仅缺少确凿的理论基础,而且缺乏让人满意的操作方法。在此种情况下,环境公正问题就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难以实现“满意原则”。因为人们对环境公平的理解有偏差。2.环境公正的分类环境资源丰富多彩,享用环境资源的主体也不同,所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环境公正话题。实际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公正问题有不同的表现。从普通意义上来说,可以把环境工作中问题划分为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两类。(1)代内公正。代内公正是指同一时期地球上的各种人类都具有公正的使用地球资源,平等和自由的生存和发展,并且权利都不可剥夺,它要求所有人的发展都不能损害别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平等地享用资源和分配生态环境,要防止并且消灭两极分化,保护弱势群体,保证有限的资源惠及所有人。如果贫富分化太大,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代内公正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满足自身利益拥有平等的机会,要公平地使用大自然的资源。(2)代际公正。代际公正是指无论哪一代人,都平等地享用自然资源和分配生态环境,即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也具有同等的权利,当代人和后代人均等地享用自然和利用自然。环境危机不仅会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而且会威胁后代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享有环境时,绝对要保护环境,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美好的环境。给予他们幸福的生活条件:足够干净的水、空气和气候。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得到相同的资源作为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生存的需求,还必须把世世代代间的福利不减少作为原则。

我国环境公正存在的问题——以小溪村为例分析

1.小溪村的环境公正问题来由小溪村地处浙江省,毗邻安徽省,风景很优美。全村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山林茂密,物产极其丰富,所以一直都能算得上是一个富裕村。小溪村主要经济来源是钨矿开采和山核桃的加工及贸易。钨矿原来曾由国家投资开采,但是矿源被基本开采完后,采矿权下放给了当地,因此由乡镇政府成立了一家集体钨矿厂。刚开始小溪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人上山开钨。但后来随着开采钨矿越来越少,开采的成本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加之钨矿价格也持续走低,许多村民便不去采钨。之后,集体钨矿厂承包给了私人,村民们也就丧失了采钨的权力。现在村里总共还有80多位村民仍在开钨,他们都是各个钨矿企业的老总。小溪村钨矿老板承包钨矿后越来越富裕,与同村村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对村民阶层分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了广大村民强烈抵触。钨矿厂的私有化是村民不满情绪的着火点;而村民们看到暴富的矿主在对待周围环境的冷淡态度后,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环境“零成本”现象的极大不满。村民们都认为,钨矿老板的暴利是建立在对村庄“共同环境”利用及损害的基础上,所以,钨矿老板必须对当地集体环境遭破坏负主要责任,必须补偿公共环境的损失。对村民们来说,村庄的“共同环境”,不仅包括村庄道路、水库、水电站、森林等可以看见的资源和环境,还包括一些无形和潜在的环境相关风险。到下大雨的时候,山上的石块就都被冲下来。拦沙坝明显已经没有效果,每年都必须要花钱重新挖。村民们看来,虽然钨矿老板有合法的采矿权力,但是他们没有权力毁灭森林,理所应当要赔偿山林损害。2.小溪村钨矿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严重破坏山体结构。钨矿开采必须要炸开山体、挖掘山洞,许许多多的坑洞使山体的结构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之前,使用机器挖掘的规模不是很大,仅仅只有一两台机器来作业,而最古老的手工挖掘和炸药爆破的方式的最大能挖掘1.6~1.7米,不容易深入到山体内部;此后,机器挖掘的规模不断壮大,机械化作业加剧了对山体破坏,从洞口到山体最深处步行要4个多小时。现在,位于该矿脉两端的浙江和安徽两省的矿业老板都在进行挖掘,深入山体的矿洞基本能使山体贯通。(2)破坏森林和生态系统。开采钨矿必须对山林进行清理,巨木是用来支撑矿洞,很多很多的木材制作成了木筛和漏斗,而且山上的工人也需要用木材搭建窝棚,也需要用木材取暖做饭等。所以,大批量的宝贵树木资源遭到破坏,大约超过130亩的森林被矿渣污染,远远看去,矿山基本已经变成一堆瓦砾。更必须说明的是,这儿还是浙江省很多水源的源泉,是国家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但由于当地矿山生态系统被严重毁坏,不仅威胁到了水土的保持与涵养,而且威胁了很多稀有动物的生存。(3)村集体的水库与水电站受到毁坏。小溪村钨矿厂的很多矿渣持续地冲入山下水库,严重毁坏了拦沙坝,对水库和发电站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到现在为止,大约三分之一的水库都填满了石块瓦砾,因为沙石太多,在小溪村,竟然还产生了经过挖掘水库中的沙石赚钱的新兴产业。(4)严重破坏公共道路。来往水库的道路,是村集体花钱建造的,总价值150万元。而运输钨矿这条道路是必经之路,被钨矿厂无偿地大量利用,很多的大型重型卡车长年在此行走,给路面造成了超级大的毁坏。(5)破坏了环境。这里曾经是一片环境十分优美的原始森林,湖水清澈见底。实际上,旁边的很多山区,早就已经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卓越的人文环境开发了旅游资源,小溪村也正在积极研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可是,钨矿挖掘大大地破坏了优美的环境,并且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这肯定将对旅游资源开发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如何实现小溪村环境公正

1.排污费用的缴纳要求所有的钨矿企业在一定的激励体制下进行生产活动。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激励方式就是增加利润。在这样的激励体制影响下,钨矿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利用所有能够增加他们利润的元素。而钨矿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增加利润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垃圾排出。主要是因为环境服务是无偿的,尽量的运用免费的生产资源必然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对于钨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约束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还有一种更加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钨矿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制定出一种制度,促进他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即政府可以根据污染排放量,按量收取一定的罚款。钨矿企业月末或者年末所必须支付的费用是由其在这段时间内的排污总量决定的。收费之后,由于向环境排放废物不再是免费的,企业就会想办法削减废物的排放量,他们可能会改进生产流程,改换新的燃料,添置废物处理设备等,从而减少污染。2.环境保护基金的筹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污染者在排放某些废弃物或垃圾的时候,污染者不仅不知道这种污染物是否有害,而且甚至整个社会都不知道它是否对环境造毁坏。因为只有在过了一段时期之后,损害才会慢慢的变现出来,并且被人们所认知。然而到了这时候,就会很难确定谁是真正的排污者,或者就是排污者本身已经倒闭破产或消失,根本没有能力去赔偿,这就不能给予遭受灾难的人们任何的经济补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国家的环境基金来补偿,就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补偿那些无辜受害者的损失。3.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环境政策环境政策可以说是政治协商的一个产物,它既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造成影响。在研究制定环境政策时,各行各业的人士及代表就会聚在一起,大家为了控制和影响政策进行竞争和较量,因此利益冲突、拉帮结派、恃强凌弱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在遥远的美国,政策制定的过程还包含着政治的斗争:野心很大的政治家会尽力积累一些政治资本;而说服拉票的人员往往代表着某个集团的利益;管理机构有其自身的议事日程;包括别的一些人,所有的一切使得决策充满冲突和争执。经过这样的程序制定的环境政策或许和我们所想象的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完全背离。虽然基本观点都在宣扬,民主的政治应该能够诞生符合经济效率的措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4.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实现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环境法规体系。环境道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当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时,环境道德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起阻碍作用,环境保护普遍地具有一些影响效果。但是,人们有时候会出于私利,对自然之规律不管不顾,贪婪地蚕食自然来填充自己的私欲,从而就会大大损害他人和后代的利益。因此,如果环境道德发挥不了道德作用的时候,就必须借助法律来解决处理损坏环境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约束人们的行为要遵循生态规律,处理人们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强制执行“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每个人都拥有环境权,但同时也都承担着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法制意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仅赋予人们享有环境的权利,也要求了每个人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道德与法律是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是维持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两种手段。总之,环境公正是国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当前中国人民在环境公正的关注,主要聚焦在政府和企业在无偿获得公共利益的同时能否承担相应责任。怎样才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集体责任和私人赢利、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