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

时间:2022-01-18 09:18:18

导语: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分析

2015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了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79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在会计档案定义、范围、电子档案管理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使会计档案管理更加的科学规范。

1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适应高校管理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高校“双一流”改革方案的实施,高校对学校各个领域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更加重视。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总体规划、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合力支持”,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效率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力推进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成为满足和支持高校管理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的现实需要。1.2解决传统管理弊端的必由之路。传统的高校会计档案以手工方式为主,大部分采取的是纸质载体管理模式。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不足之处: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档案中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享;纸质载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载体易破坏、信息易丢失;保存期限受限于载体特质的存在,长久保存难度大;纸质会计档案的转移、外借成本高、效率低,也不利于会计稽核和财务审计,无法保障远程实时监督。会计档案信息化的优势是解决上述问题和弊端的重要保障。1.3实现智能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随着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校财务管理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为主,逐渐过渡到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从财务报账到财务控制,以及财务信息审核都实现了数据信息化和数据共享,未来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成为发展的一种趋势,利用档案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对高效会计档案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共享,找出各个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改进会计档案管理提供支持。

2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现状分析

2.1标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对电子元件数据和规范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标准,为电子会计档案提供了依据。但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标准和制度不够健全,缺少科学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对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完成缺少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2.2资源整合有待加强。高校会计档案涉及学费系统、教职工工资系统、基础建设管理系统以及会计核算平台系统等等。这些内部财务资源还存在系统兼容度不高的现象,导致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较为缓慢,不利于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迫切需要将内部各资源平台系统的元数据统一起来,建设各数据接口,实现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换和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2.3安全防护有待增强。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明显,但也具有传统纸质载体的手工管理不曾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会计系统的安全防护大多只有木马查杀和病毒隔离等功能,在电子签名防篡改、审签权限访问、灾后恢复以及全面攻击预防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待增强,确保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对策

3.1信息化基础:完善信息化制度规范体系。根据信息化高校财务工作特点,建立覆盖高校会计从产生、归档、保存、借阅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规范体系:高校电子会计档案实施细则、电子文档归档和管理标准、电子会计档案质量内控制度,以及高校教务、后勤保障、基建等各个部门会计档案信息化任务和责任。高校依据《办法》规定,结合高校实际,进一步明确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评价指标:如电子会计资料的来源的有效性、核算系统的全周期性、与档案对接的自动化程度,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保障了高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3.2信息化关键:加强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根据《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本级政府财政所发生的预算拨款关系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会计核算准则。此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高校应借鉴该做法,注重院校内部财务资源整合信息平台建设,将高校的财务核算系统、学费收缴系统、教职工工资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等整合优化,建立统一财务信息采集平台,并与高校档案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会计电子档案实施采集、保存、利用和销毁。3.3信息化保障:提升高校会计档案安全性。高度重视高校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了传统的定期查杀病毒外,还要加强身份认证、做好物理隔离、分级保护等。例如,采用U-KEY身份认证登陆密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会计信息数据要采取集中输入输出的方式,中间机要每天进行病毒和木马检测,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此外,根据部门—院系以及学校财务室等会计档案的涉密平台建设,做好分级保护测评,提升安全系数。

作者:赵军莉 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