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

时间:2022-07-18 08:46:50

导语: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

一、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体制的需求下,为了全面实现改革,地质档案在新技术和开放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现代化根本上的转变。面对地方性地勘行业的不断深化,在多种投资来源的作用下,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变化。想要实现地质档案资源共享这一目标,应以人为本构建思考点,有效进行地质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和落实。目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地质勘查的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在地方性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是把地球科学和地质矿业发展作为基础实现勘探经费投资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地质原本档案管理,各种比例尺的区调图件的报告管理,找矿管理、勘探报告管理、科研报告管理等。在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中,体会地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有效的完成开发和利用,实现广大地质工作和档案管理的新课题。

二、地质档案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

(一)相关人员综合性素质提升。地质行业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较强的风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综合性素质较高的前提下,实现计算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电子文件和缩微文件成为档案管理的载体,拓展学习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标准、新方法。现代化档案管理中,不仅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地质档案的利用规律,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对策。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化档案开发和有效利用。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处理、文件检索、光盘刻录等,为社会的需求提供更为高效的用户体验。(二)基础设施构建。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管理中,首先应该需要强有力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灵活性结构布局。为将来进一步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属于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服务网站,建设地质档案信息的开放性和非开放性查询网站,实现为社会群体提供检索及内部人员提供检索两个部分。保证了地质档案信息产品服务的技术性支持和先进性扩展。(三)地方性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构建。地方性地质档案信息化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利用严谨的态度,保证强有力的科学发展观,选择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性方向。实现电子文件形成和信息的存储、传输、检索、利用等技术利用。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树立档案信息利益共享的观点,重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三、加快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一)标准化。各个行业的构建都需要一个标准,地质档案管理也不例外,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工程,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云计算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地质行业的创新和变革。按照规范性实现不同格式、不同属性、不同数据的信息统一化管理,并在转换的过程中验证真伪,对各类门户资源进行分而治之的模式。对于符合标准的进行自动收录,不符合标准的自动去除,实现了档案信息建设的资源共享性。(二)数字化。地质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该按照抢救优先、利用优先、逐步扩展的原则实施地方性地质档案数字化。保存有价值的数据化范畴,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和投资,减少数据库查询的压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还清旧账”基础上努力做到“不欠新债”。可以集中一段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数字化的利用和发展,保证接收基层单位移交的电子目录和电子文件。(三)妥善处理共享与侵权的关系。资源共享是一种快捷的社会性手段,需要加强共享资源的信息化,保证有效的需求性保密。一方面利用内外有别的成果信息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融合,在地质档案的资源共享过程中保证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四)制度建设及安全防范。建立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地质档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同时,需要实行密级管理机制。并按照保密的等级实现地质开发的利用和共享,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针对重要的档案要定期进行备份,并设置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及其密钥等安全保密措施,构建防火墙,维护系统安全。

四、总结

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想要保证地质档案信息建设资源共享,并最大限度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应拓展和丰富“大地质”“大矿业”内涵和理念,加快地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47-657.

[2]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3(11):16-21.

[3]李小刚,谢诗艺,程舒.大数据时代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J].北京档案,2013(11):11-13.

作者:孙晓莉 单位: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