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所得税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2 09:07:13

导语:关于企业所得税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企业所得税管理论文

一、税务机构合并后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国家税务总局对原国地税所得税征管范围做了明确划分,二者看似互补,权责明晰,但也存在征管界限判定模糊、漏征漏管现象频发、重征重管等突出问题。由于原国地税部门之间相对独立时间较长,征管范围涉及较广,合并后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数据口径不同。1.户管信息准确性有待比对。企业所得税统一管理后,税源基数、征管范围扩大,税源结构呈现各行业共存的复杂趋势。在实际征管工作中往往存在原国地税部门同时维护企业所得税税种或对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难以界定等问题,对归并管理的税源情况、行业状况、税收收入等难以全面、真实、快速掌握,现有征管档案难以准确反映税源状况,需要进一步做好税源比对,以确定税基的准确性。2.重点事项真实性有待核实。受地方经济及管理因素影响,原国地税双方政策执行力度有所不同,改革后税务机关对双方辖区内税收优惠、医疗机构、房地产建筑企业等重点事项情况的掌握缺乏全面性,重点事项涉及企业经营核算真实性及自身税负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核实。3.税收数据整合有待完善。目前,金税三期系统尚未完全实现原国地税所得税业务互通,在税源信息、纳税申报、后续管理方面难以实现全部整合。(二)政策把握不一。1.政策执行口径需要统一。以棚户区改造中的计税毛利率为例,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鲁地税发〔2009〕37号),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由各市原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按照《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确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属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及危改房的,计税毛利率为3%,而在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范围认定上,有些市原国地税双方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一方全部按照经济适用房3%计税毛利率预缴所得税,另一方按照区分棚改区中的商品房适用15%的计税毛利率预缴所得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所得税税负不一。2.业务流程需要整合。原国地税部门间业务流程重复性与差异性并存,极易造成业务混乱,影响办理效率。如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原国地税双方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具体操作办法,涉税风险及评估指标依据存在差异性,个人经验及单一性指标判断往往占据主要地位,风险事项识别、纳税评估发起及评估流程尚不统一。3.管理理念需要认同。税务部门对原有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改革前双方在工作习惯、人员管理、自我约束方面已形成了共同的管理理念,新理念的推行以及管理方式的改变需要层层递进,逐渐适应。(三)人员匹配不足。企业所得税统一管理后,税源基数大幅增加,现有的征管能力难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1.业务素质与管理要求不匹配。面对各行业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政策,税务人员普遍存在“常干业务基本会、偶发性或无接触性业务浮于皮毛”,政策把握倚轻倚重,全面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精尖性人才缺乏等问题。由于改革前双方业务独立,所得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合并管理后的新增税源,双方业务人员难以适应对方税源管理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征管工作效率。2.人员规模与业务总量需适应。税务机构改革前,企业所得税是现行税种中唯一的国地税共管税,原国地税各自配置了独立的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营改增以来,金融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所有新增营改增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按主税种判定由原国税部门管理,双方业务此消彼长,但原国地税双方征管人员规模相差无几。税务机构改革后,如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作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将是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要破解的问题。

二、税务机构合并后企业所得税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企业所得税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9年我国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近年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而企业所得税在税收服务经济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统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75%、取消委托境外研发加计扣除限制、小微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等一揽子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各界创业创新,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所谓“民所盼、政所向、利所谋”,更大力度、更广范围的减税举措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求税务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落实好减税政策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细、落实。(二)“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对企业所得税。要求更加严格无论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还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支持发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还是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税收都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企业所得税更是重要的“政策金矿”之一。政策覆盖范围广,各项优惠力度足,递延纳税、企业重组、资产损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对于优化股权结构、鼓励企业创新、支持投融资等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政策掌握好、辅导好、落实好,在前期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助推能动转换,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次办好”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成功实践,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的重要政治任务。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的认识,将税制改革与企业所得税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放出实效、管出秩序、服务优化”,尽快把企业所得税管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三)征管体制改革使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国地税合并后,管理机构新、服务对象新、税务人员新的形势使企业所得税工作面临诸多挑战。(1)队伍融合意识有待加强。县区局“三定”后,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重新组建,基层县区当前情况也各不相同,双方对合并后的整体情况掌握不够清晰,考虑事情的角度还不够全面,工作的主动性、思想的全局性还有待加强。(2)户管信息准确性有待比对。企业所得税统一管理后,税源基数、征管范围扩大,税源结构呈现各行业共存的复杂趋势,现有征管档案难以准确反映税源状况,短时间内难以全面、真实快速掌握整体的税源底数、行业状况、税收收入等情况。(3)重点事项真实性有待核实。因人员、事项调整,致使重点事项信息对接不完全,各所得税管理部门对当前辖区内的非营利组织、房地产建筑企业、跨区域汇总纳税企业等重点事项情况的掌握缺乏全面性,存在管理漏洞。

三、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

(一)充分调研走访,建立衔接机制。1.分工合作,确保税源调查符合实际。以机关统筹、管理分局(所)协作为基调,以管理分局(所)为调研单位,成立税源调研小组,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形成各单位税源调研台账,确保每一户税源真实有效。2.突出重点,确保税源情况真实。对辖区内重点监控税源、规模较大税源、享受优惠税源以及房地产、建筑等重点行业,坚持深入企业,上门走访,对疑点信息入户核实,及时掌握企业第一手真实资料。3.建立税源衔接机制。税务机关应对企业所得税合并前的税源情况有步骤、按行业、分批次做好衔接工作规划,整合衔接双方税源信息,对照税务登记数据,结合基层情况,清理信息缺失项、税源漏管项、重征重管项,及时核实疑点信息,筛选过滤有效数据,查缺补漏,充实完善税源信息。4.建立业务衔接机制。统筹各行业所得税管理专业人员,根据不同业态成立各行业能手小组,开展推行“业务互促共成长行动”,鼓励能手带新手,优势补短板,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二)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全面夯实管理基础。1.分行业模板管理。根据辖区内所涉行业数量及特点,合理调整匹配征管力量,分层级划分征管范围、明确征管职责,使之与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建立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模板,确定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重点,规范税收执法,规避执法风险。2.按规模重点管理。参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年度财务报表,结合基层掌握情况,按照企业年度纳税总额及生产经营规模,合理划分企业规模等级,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模板管理的基础上,在政策支持、纳税辅导等方面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发挥专业化管理作用。3.择少数特殊管理。建立特殊事项跟踪管理台账,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汇总纳税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特殊事项管理;紧跟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时展开政策宣传辅导;加大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政策普及力度,完善规范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流程;强化汇总纳税企业监管,提升汇总纳税企业总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信息传递效率。(三)加强信息管税,规范执法标准。1.去粗取精,吸纳外部信息。建立外部涉税信息交换制度,相关部门之间对即时重大事项即时交换,其他事项实行不定期交换,进而过滤外来信息,吸收有用信息,提高涉税信息利用效率。2.深挖一层,消化内部信息。凭借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金税三期系统、数据综合分析平台,结合其他税种纳税申报情况及企业财务状况,做好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分析。3.内外合一,强化统计分析。对比内外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登记、行政处理、资产状况等涉税风险,全面掌握辖区内税源情况,形成汇集型信息流通渠道、一体化信息管理链条。4.整合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流程和管理标准,依法依规去除冗余环节,细化风险环节,抓好重点环节,强化过程管控,实现企业所得税业务流程再造。5.统一执法口径。针对涉税争议事项、自由裁量事项以及自我规范事项,统一政策执法口径,根据征管规范,形成企业所得税规范化执法标准。6.完善考核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完善工作绩效评价及考核机制,激发税务人员赶超争优潜力,约束手中权责,优化征管岗位职能;实施征管执法痕迹化,强化企业所得税管控机制。(四)创新模式,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团队水平。1.完善岗责配置。市、县及基层征收局都要明晰各级的职责和任务,市企业所得税部门要主动担责、协调、创新和落实,发挥好主责主业的牵头领率作用,积极搭建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和服务平台,及时筛查推送汇缴风险疑点、政策落实盲点,开展提示提醒服务,统筹专家团队力量,开展专题性政策调研等;县级局要抓好征收管理、政策落实和组织实施企业所得税预缴、汇缴工作,落实好上级推送的管理风险疑点核查任务;各基层分局(所)要将管理和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具体抓好征收管理、政策落实和企业所得税预缴、汇缴等工作,落实好上级推送的管理风险疑点的核查,开展税收政策纳税辅导等。2.调整充实团队。根据企业所得税岗位人员配置情况,采取业务能力考察和考试选拔等方式,组建效应分析、政策管理、风险应对、纳税服务四类专业团队,对现有企业所得税人才库进行调整和充实,进一步优化发挥专家团队作用。3.创新培训模式。依托UMU平台建立的“企税无忧”业务学习交流群,各部门要善于学习、使用和交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不定期开展学习效果检验,实现“以检促学、以学促会、以会促用”。4.筑牢勤政廉政思想观念。要依法依规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公平公正开展税收管理,严禁消极怠工、推诿扯皮、权力寻租、以任何理由阻碍企业享受应得的政策红利,把该干的事情干好、干到位,决不能“懒政”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要尽最大努力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军,樊学军,申山宏.会计税收一本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3]窦玉明.注册会计师行业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4]马泽方.企业所得税实务与风险防控[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6.

作者:黎涛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郓城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