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监管现状及完善3篇
时间:2022-06-25 02:43:54
导语:财政支出监管现状及完善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文献综述
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瓦格纳提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后许多学者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Peacock,Wiseman,1961;Arrow,Kurz,1970;Bird,1971;Barro,1990),但学者们在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一部分学者持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的观点,如Aschauer(1989)指出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Brr(o1991)在分析了政府真实消费购买支出减去教育和国防支出后占实际GDP的比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指出政府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Gemmell(1983)在分析了发达国家和27个欠发达国家非市场部门增长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在中国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学者也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马拴友2000;庄子银、邹薇2003;张明喜、陈志勇2005),因此应该扩大政府在国防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支出(马拴友2000),并且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效应而不存在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庄子银、邹薇,2003)。然而,付文林和沈坤荣(2006)却认为,政府预算内支出的GDP占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建设性支出与GDP增长率正相关。
2辽宁省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本部分将用统计的方法对辽宁省1994-2012年的政府财政支出和GDP的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其中包括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与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2.1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以上述数据为参数,将每年的财政支出作为解释变量,每年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高,辽宁省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在1994—2012年间,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辽宁省的GDP增加5.2362亿元,辽宁省的地方财政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
2.2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以上述数据为参数,将每年的GDP作为解释变量,将每年的财政支出作为被解释量,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辽宁省经济增长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显著,在1994—2012年间,经济增长每增加1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增加0.19603亿元,辽宁省经济增长推动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
3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辽宁省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税制以来,辽宁省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红利对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作用也是显著的。在当前地方财政困境频现的情况下,保障地方财政支出使其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保障地方财政支出,深化改革助力经济增长,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地方优势,促进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2)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3)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合理的地方税体系。适时开征遗产税,构建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制结构;完善所得税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在不损害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税收收入;完善房地产税制,深化房产税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本文作者:刘晓霞工作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第二篇: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
一、理论基础及数据
财政支出挤出效应,指政府通过向公众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增加投资,不但没有增加民间私人投资的增加,反而使私人支出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投资总量减少,使总产出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效应。当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一笔政府支出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kg倍。同时利率也因此而上升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增加值不如单纯在乘数效应下的多。这种效应即挤出效应。陕西省作为西部的龙头省份,在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处理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的关系,使财政支出用到点上,减少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提高总投资量,促进陕西省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缩小中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政府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同时民间投资活跃,投资量大幅度增加。故本文收集1992年到2006年陕西省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数据,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来检验政府支出是否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为检验陕西省财政支出挤出效应,引入各项经济指标数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投资、私人投资。其中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改造资金+流动资金,私人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支出②。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数据后。数据如下表1:模型的建立
由于选用的数据位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我们在进行回归分析中首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并验证。1.平稳性检验由表2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发现lny一阶不平稳,二阶平稳,lnx一阶平稳。2.协整检验对原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后,仍使用单位根检验对得到的残差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下:通过对残差项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发现,残差序列平稳,存在二阶协整。3.误差修正模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权重为残差平方的倒数。用Eviews6.0软件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可得回归方程为:(1)t=(257.5999)(8.4461)R2=0.9999D.W.=1.7502F=285.1854(1)查表得0.025t(13)=2.16<5.5,通过了t检验,说明政府投资对于私人投资有显著性影响。(2)拟合优度R2=0.999838,表明被解释变量私人投资99.98%的变化可由政府投资解释,因此,拟合的情况非常好。(3)查D.W.分布表得,卡的临界值ld=1.077,ud=1.361,..4uud<DW<d,说明方程没有自相关影响。方程(1)表明,在这段期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每上升1%,私人投资上升0.2385%。
二、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陕西省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存在的关系。我们发现,1992年到2006年期间,陕西省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没有产生挤出效应,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私人投资的增长。造成这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别,主要由陕西基本情况的,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利率非市场化。凯恩斯主义的挤出效应分析中的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会挤出私人投资,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就会下降。但我国的利率非完全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同时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也不敏感。故私人投资不会受政府财政支出变化的影响,不产生挤出效应。第二,高储蓄率。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刘小文,2008),银行里有大量闲置资金。故政府的借款行为并不会对企业贷款产生影响,也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第三,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政府投资主要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上,这不仅改善了民生,还为私人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陕西省的政府支出弹性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陕西省是有效的。政府投资不仅为民间投资提供了基础,且产生了外部效应,拉动了私人投资的增长。因此,为了促进陕西省经济健康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差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实现政府投资决策透明化、程序化。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政府投资进行规范和约束,公开政府投资计划,提高投资效率,避免轻率地投资决策和盲目重复建设。第二,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对每一项政府支出指标进行监督和公正地评价,提高政府支出利用效率。第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扩宽民间融资渠道。陕西省可以借鉴东部地区试验有效的民间借贷机制,降低民间投资所遇到的融资困难程度,更好的促进私人投资的健康增长。注释:①2006年后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故本文采用的数据截止至2006年。②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有效性受到限制,自然垄断性强,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需要由政府承担,故将政府投资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改造资金和流动资金三项。按照管理渠道可以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故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基本建设支出部分可作为私人投资。
本文作者:许恩升工作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第三篇:住院医师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结果
(一)绩效评价的政策依据
参照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与实施细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及管理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培训手册)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2011版)等。2010年,市卫生局在《实施方案》、《暂行规定》及《经费补助办法的通知》基础上,制定《杭州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办法(试行)》。2011至2012年度,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年度考核结果,市卫生局对考核办法又进行了修订。
(二)财政支出经费的评价内容
杭州市财政每年对培训基地和培训学员为一次性经费补助。2011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已到位资金413.0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408.56万元;201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已到位资金815.44万元,实际使用资金815.08万元。其中,培训基地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补助、教学设施的配置与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轮训质量检查、教学管理等。各医院每年10-11月将培训学员实际补助经费汇总表和培训基地实际补助经费汇总表报送市卫生局,同期,市卫生局统一组织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结果按规定予以下拨。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的落实到位;专项经费的实际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落实等经费管理;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日常工作经费的使用;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机构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落实;经费计划用途、预期使用进度及主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费使用后的实际状况与绩效目标对比;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等。预期目标是把建立长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和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加以推进,全面提升临床医师队伍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批基本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外语水平较高的青年业务骨干,为全市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绩效评价各级指标和方法
绩效评价采取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业务考评与财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考评是对项目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考核,进而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因果关系以及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定量考评是通过收集有关指标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与确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以反映支出效益的实现情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财政支出项目共设置一级、二级、三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以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组成,业务指标中的二级包括目标设定情况、项目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社会效益4项;财务指标中的二级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状况4项。三级指标系具体评价指标,包含在业务指标中有11项内容,包含在财务指标有8项内容(表1、表2)。评价采用现场调查法,设计住院医师调查问卷百余份,在市卫生局协助下由绩效组成员在抽取的医院中,随机对培训过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根据问卷情况,统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完成率等,征询问题、意见和建议。通过历史比较法,根据市卫生局统计的相关数据与增长比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完成及增长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四)绩效评价等次标准与结果总分值为100分。其中业务指标分数为72分,财务指标分数为28分。综合得分=业务指标得分+财务指标得分,评价根据业务指标得分×70%+财务指标得分×30%=综合得分的公式计算。评价等次系总分≥95分以上为“优秀”;85≤总分<95分为“良好”;60≤总分<85分为“合格”;总分<60分为“不合格”。通过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对原始分值的折算,本次综合得分90.23,评价等次为良好(表1、表2)。
二、项目阶段性实施效果与考核
项目启动后,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每年度分别对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学员进行考核。
(一)培训基地与培训管理
培训基地作为住院医师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和规范培训的场所,在整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市卫生局制定《杭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通过系列申报与评审,于2010年8月公布首批杭州市7所市级医院共87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经与浙大医学院附属二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儿童医院协商,同意接收我市培训学员在三年周期内,进入该三家医院相应的培训基地,参加为期6个月至1年不等的培训。培训基地的组织管理考核,主要是制定、落实带教和出科考核制度及培训计划,指导和督促住院医师相关医疗活动完成记录、医疗质量、科教完成情况等内容。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由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科教管理部门组织,结合杭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小组和联络办公室的抽查,作为平时考核评价依据,占考核总分40%;年度基地考核由市卫生局和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共同负责,占考核总分的60%。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2011年度和2012年度培训基地考核结果:依据制定的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方案,对市级87个和省级三家附属医院的培训基地进行考核,所有基地均达到合格。从出科考核形式和内容,带教老师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日常考核管理、收治疾病数量和种类等方面,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测评,主要结果反映培训基地管理方面,在制度建设、出科考核要求、学习的组织等应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加强;带教师资的责任心、沟通能力、技能操作培训等有待改进和提高。2012年度较2011年度,各培训基地的满意度总体上升。
(二)培训学员与考核目标
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在完成三年的培训后,能熟练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承担对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和科研、教学能力。通过省市组织的阶段考核,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学员主要考核其政治思想和医德医风、培训出勤情况、培训计划完成情况、诊治或参与诊治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病历质量等内容。该考核分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月度考核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二档;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经费补助的依据,出科考核成绩占40%,年度考核占60%。年度考核按实际完成一年的轮训时间计算,即2010年9月始,至2011年8月底止,依此类推。年度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基本情况占总分40%、统一理论占20%、统一临床技能占40%。2011年度和2012年度培训学员考核结果:参加考核人数分别为123、233人,评出优秀学员分别为6名、12名;良好学员分别为12名、25名;合格学员分别达104名、196名。2011年仅1名不合格学员,2012年度考核结果合格者比上年明显上升。
三、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考
(一)不断完善与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补助项目主要为培训学员和基地经费补助。学员经费补助主要通过学员人数和考核结果进行发放,一般都能按规定如数如期到位。但培训基地经费补助则根据完成的每学员实际人数,再按照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补助,如此必须到年末才能确定金额。因此出现经费跨年使用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以目前对培训基地的项目经费核拨标准,应要求阶段内或几年范围有效合规使用,切实发挥财政资助作用和使用效率,提升基地的硬件设施改善和教学质量。
(二)加大资金监管和审核,促进资金合理安排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财政支出呈逐年增加趋势,从2010年至今,已经招录共838人参加杭州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此,应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责任,重视培训统计数据的收集与积累,定期进行财务分析,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培训基地长效而有序运行的目标。补助金额较大的基地,专项经费使用范围、财务核算和监督审核,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专项补助经费,应设立统一、独立的明细科目核算,便于区别于其他项目经费。专项经费使用的摘要尽可能准确、附件齐全,有利于不同财务项目的归集与核算,以及财政支出资金的合理安排。
(三)评估住院医师专业水平,真实反映实施效果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生专业技能素质,因此,评估住院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反映政策实施效果和财政资金扶持作用的最重要内容。应注重从规范带教老师方面提高培训的规范性,强化对带教导师的培训和资格确认,建立师资培训认证制,从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出发改善培训效果。目前,对住院医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过于简单,应采取笔试、口试、操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包含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等多种类型,实施多时段、多工具、多教师的多元化评估。可借鉴上海等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方法,抽样评估培训学员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的变化。
本文作者:赵霞工作单位:杭州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
- 上一篇:实体经济的税收政策扶持
- 下一篇:基层党建的机制创新及效能发挥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