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的原因及策略
时间:2022-12-27 11:46:00
导语:财政收入的原因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地区。由于诸方面的原因,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非常缓慢,严重影响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
1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状况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大幅度增长,特别是近三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不断跃上新台阶: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达到26396亿元;2005年1%4/11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8941.9亿元,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这表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财政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全国发展很不平衡,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东部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以上海市和贵州省为例,1998年,上海地区财政收入是380.7亿元,人均2600元,贵州省财政收入为65.3亿元,人均178.5元,只有上海人均的6.8%.2003年上海地区财政收入为886.2亿元,人均5179元,贵州省财政收入为124.6亿元,只有上海人均的6.3%.我们再以四川省为例,2004年末全川人口8724.6万人,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8亿元,增长14.6%,但人均不足500元,不到2003年上海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10%.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状况,贫富地区财政收入差距之所以如此大,主要是由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不仅如此,西部贫困地区区域内发展也不平衡。2003年,四川21个百万人口大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仅占全省的7%,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仅为全省最高的绵阳市涪城区的1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位次靠后的大竹县人均只有120元,居180个县的第88位,比全省低276元。最为典型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该州的面积有15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但人口只相当于一个县,财政收入仅相当于一个乡。
2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21观念落后,对外开放滞后
思想支配行动,观念决定一切,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之所以一直缓慢,根本原因在于观念落后。比如四川,人们往往用“盆地意识”来概括四川落后的观念,应该说是比较恰当的。正是由于“盆地意识”,使四川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由于观念落后,导致对外开放滞后。目前,四川的外贸依存度不仅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外资利用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而丘陵县、盆周山地县和川西北高原县还没有形成规模或基本上没有起步。这不仅影响了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更主要的是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22工业化水平低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带共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化水平低。2000年,我国第二产业为50.9%,四川省为4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在一些贫困县,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高税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系列,也没有形成像样的工业,能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很少,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农业的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水平也因此不能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低,造成大多数县缺乏大宗税源,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23投资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投资主要向东部发达地区倾斜,而对西部贫困地区,国家直接投资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了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随着中央财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了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但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活贫困,人才匮乏,体制改革滞后等,使西部在吸引外部资源方面严重滞后于东部和中部。从总体上来看,西部贫困地区投资规模仍然低于全国水平。再则,由于西部贫困地区自身财力十分薄弱,是比较典型的“吃饭”财政,依靠自身积累的投入很少。由于投资不足,造成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增长困难。
24人口素质低,科技力量薄弱
目前,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人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以云南省为例,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该省6岁及以上人口不识字人口数量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低于青海、西藏,处于全国第三位。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人口较多,女性人口尤为突出。接受过小学文化程度教育的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51.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其所占比例仅高于西藏,位居全国倒数第二。又如四川省,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为60%,剩下的40%主要分布在广大县域的农村。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四川全省现有800万文盲、半文盲,而农村人口占90%.本来,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科技力量较强,但由于贫困,人们的收入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造成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科技力量薄弱。低素质人口和力量薄弱的科技队伍,是当前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西部贫困地区财政增收对策探析
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理清发展思路
西部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到,财政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收入状况,财政收入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要对本地区的区情进行深刻的再认识,准确地了解本区域内的各种情况,客观地估量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要找准和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差距的原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选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各种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广辟财源,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32加快工业化进程
西部贫困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可持续的工业增长目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结构,引进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集中力量支持和扶植一批重点企业,将其做大做强,牵引和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营造引资氛围,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搞好投资服务。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把资产重组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形式,积极鼓励区域外有实力的内资或外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对本地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实现资本的重新优化配置,促进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要以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和区域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将科研项目和区域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3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西部贫困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新增的生产力,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迅速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为此,西部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要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措施,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让它们和国有企业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公平竞争,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税收、投融资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积极鼓励私营企业通过租赁、并购和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鼓励私营企业积极进入基础产业、公益事业等非竞争性领域。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小企业发展股份联合,加快资本积累和集中,迅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对巩固农业基础和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西部贫困地区应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要紧紧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生猪、蚕茧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形成具有特色、有市场、效益好的种植业、养殖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出口,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从原来只提供原料型的农产品转变为发展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通过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努力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35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所占比重比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40%,比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低20%,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10%.在西部贫困地区,其比例一般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四川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将严重制约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这项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商业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要重点发展信息咨询、电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要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要有步骤地扩大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使更多的外资参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要搞好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直接增加财政收入。
36加大科技教育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西部贫困地区要发展,财政要增收,必须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发展战略。要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搞好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加大科技扶植力度,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速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研究、试验、推广和应用。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升科技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抓好科技示范园区、重点试验基地的建设和扶植工作。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企业自主开发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向,要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重点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自己身也要加大投入,再穷也不能够穷教育,贫困地区每年应从财政收入中尽量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抓好普九教育,保证贫困地区儿童都能上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消除辍学现象,从源头上堵住新的文盲产生。要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同时,还应抓好继续教育。通过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 上一篇:公司干部勤政建设调研报告
- 下一篇:当前部门预算的现状及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