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财税措施

时间:2022-09-22 11:18:00

导语: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财税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财税措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方向,不仅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新生力量(徐炜哲,2011)。当前,镇江市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五+X”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支持了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税源、税基企业量质齐升,税赋贡献能力不断提高,潜力不断增强。2010年1至9月镇江市规模工业新兴产业实现利税总额82.6亿元,同比增长63.6%,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5.9%。

一、支撑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新兴产业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23日正式施行,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的销售规模比2009年增长7倍。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包括:《关于加快全市新兴产业的扶持激励政策实施细则》、《关于认定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等。目前,镇江市设立并安排了26个新兴产业科技专项,将有力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2、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并不断壮大

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逐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1058.3亿元,同比增长46.1%,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长13.8%,对全市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新兴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倍增目标,全年达518.24亿元,同比增长129.6%。以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及风力发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形成;新材料产业中恒神碳纤维、中亚玻纤等一批国内、国际技术领先项目陆续建成;软件业、服务外包等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区域发展加大规划力度,纷纷明确重点新兴产业

镇江市规划和确定了“五十X”的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并着力打造了几大特色产业园区,如扬中光伏产业园、京口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等。七个辖市区也针对各自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了重点新兴产业,如:丹阳市重点发展高新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等。

二、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税赋贡献能力瓶颈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寄予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实现经济下一轮增长的厚望,然而作为产业的新生力量,其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

1、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航母型”企业严重缺乏,龙头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如何坚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切实搞好龙头企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配套服务工作,努力做到“建设一个龙头,带动一条产业链,构建一支新的经济增长支柱”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研发经费不足,使得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产学研联合互动不强,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地重复、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当前,镇江市新兴产业技术标准数量、自主品牌和专利的拥有数偏少,发明专利数偏少,多数专利仍为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3、人才缺乏制约矛盾突出

一是新兴产业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人才的集聚效应偏低。人才难觅、人才难留,“引得进”和“留得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两难”问题。

三、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同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相互作用中关系的转变,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时间逻辑上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三个阶段;在空间逻辑上包括产业要素的耦合、产业结构的耦合、产业布局的耦合、产业制度的耦合,双峰逼近阶段即目前产业的发展阶段(熊勇清,20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基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而是将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获取协同效益: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的支撑;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制度变革,转变成为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比如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发展;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比如节能环保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节能环保的装备产品技术。

目前,新兴产业已成为镇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力,2011年一季度预计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3%和32%,分别比2010年底提高7%和5%。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风险性问题

1、自身的技术性风险

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形成期,最大的特点是技术不确定性,不够成熟,一种技术可能很快被另一种技术所代替,且往往具有颠覆性。一个项目可能很快过时,盲目投资蕴涵着巨大的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多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要大力发展产业联盟,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一是让有竞争性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问题;二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成立的联盟。而政府则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联盟,包括研发、产业化和示范等,不仅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避免了一些技术上的风险。

2、潜在的产能过剩风险

当前各地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重要地位,一个产业在形成期时会产生投资的“蜂聚效应”,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切忌演变成升级版GDP主义,争投资和拉项目,不计产业基础,在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等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力图短期内上规模,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和恶性竞争现象。行业过度密集导致产能过剩与产品积压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资源错置和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下降,致使市场萎缩,并逐步导致企业破产。

3、面临的外围环境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要面临着政府优惠措施调整、利率税率的波动、新法规的制定、物价指数等不确定因素;劳动成本上升、监管力度加大等风险。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已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信息技术、新能源多个新兴产业相继遭遇挑战。外围环境风险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其利润水平和形象,如忽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同样会导致企业的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