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计划对会计盘算的影响

时间:2022-04-26 04:20:00

导语:税务计划对会计盘算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务计划对会计盘算的影响

[摘要]:税务筹划是现代文明的表现,企业的财务价值,财务风险体现在税收上,在当今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税收征管力度加大,企业对税务筹划产生迫切的要求。本文试从企业的税务筹划角度出发,合理避税,以合法的手段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税务筹划;会计核算;税负转嫁

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税法的各种优惠、减免和各税种的税率差异,通过合理安排经济事务,采用合法和非违法的手段对经营、理财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避免涉税风险的目的,尽可能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或纳税义务最小化的一项财务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纳税人的节税利益是从两方面获得的:一是选择低税负或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低税负意味着高收益。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应当进行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进行税务筹划是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会计制度中,为了体现稳健原则,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对一些具体的经济事项规定了不同的核算方法,可由企业自由选择,比如发出材料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使用、投资的核算方法等。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纳税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体现了税务筹划的技巧。

一、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税务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及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由于折旧方法和各年的折旧额不同,使得各年抵减的所得税在数额和时间上发生了变动。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要分析不同的折旧方法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即所取得的税务筹划收益如何。相比较而言,快速折旧法是一种较有效的节税方法。快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前期折旧额较大,后期折旧额较小,造成利润前少后多,而直线法下各期折旧额相等,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各期利润也相等。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作用,采用快速折旧法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预期减少额的现值大于采用直线法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预期减少额的现值,两者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税务筹划收益。另外,企业财务制度虽然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作了分类规定,但有一定的弹性,对没有明确规定折旧或摊销年限的资产可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完毕,将无形资产价值摊销完毕,这样也因前期增加了抵扣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二、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税务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不得刻意多计提或计提不足,对于那些由于经营情况变化如原材料上涨、子公司业绩提升等原因引起相应减值准备的冲回,仍将按有关会计准则处理,并将冲回的减值准备计入当年利润中。但目前税法对各项减值准备允许扣除的数额并无具体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及时、灵活地计提各项减值准备从而增加计税时的可扣除额,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节税收益。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税务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税法规定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税务负担产生影响。通常在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时,存货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符合稳健性原则,可以多计本期销货成本,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企业应纳所得税相对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此时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反之,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才能减轻企业税负。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的上下波动,增加资金调度的难度。这种筹划符合会计的一贯性原则,因为一贯性原则除规定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外,同时也规定如有变更,只要企业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企业就可以获得合法的税务筹划收益。

四、职工工资的税务筹划。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职工工资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计税工资办法,发放工资总额在计税标准以内的,据实扣除,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二是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职工平均工资增幅超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部分不得扣除。在两种办法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就有进行税务筹划的空间。一般来说,内地或效益不佳的企业可采用第一种方法,沿海或效益较好的企业可采用第二种方法,应尽可能把职工工资控制在应纳税所得额的可扣除范围内,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节税收益。

五、长期投资核算的税务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长期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投资在被投资单位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实际影响力控制权的大小。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O%或2O%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由此可见这一规定也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一般地,如果被投资企业先盈利后亏损则选用成本法,而先亏损后盈利,则选用权益法。尽管两种方法纳税数额相同,但纳税时间的不同可以为企业获得货币时间价值,权益法下递延利润的做法相当于企业从政府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远远不止以上所列的这些。因此,要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关注临界点,把握好度,将税负转嫁。比如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20%,税前加计50%抵扣;技改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新增税款,抵免40%;公益性捐赠,文化体育艺术,应税所得10%税前列支等,均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筹划。但应注意,会计政策选择不是个别而是整体性的选择。由于不同会计政策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同,进行组合性会计政策选择,使其既能最恰当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又能与企业整体目标相协调;既以节省税收数额作为标准,还要考虑税务筹划的风险。这需要策划者一要有选择意识,二要掌握可选择空间。进行税务筹划应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务筹划的条件和因素,权衡会计政策选择的利与弊,选择可能使企业税负并非最轻,但却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方卫平著:《税收筹划》,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张中秀主编:《公司避税节税转嫁筹划》,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华财税网、大中华税收筹划网、高全平网页等税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