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09 10:21:00

导语:独家原创: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2007年12月末,中国国务院发出通知,以统一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为依据,将分步逐渐取消约30项历史形成的企业所得税区域优惠政策通知同时明确,继续执行现有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则将获得新的两免三减半的过渡优惠政策。这意味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新格局基本明朗化。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政策框架迈出坚实一步。部分税务专家认为,税率稳步推进有利于企业逐步接受新政策,但给予部分地区新的“特权”有可能导致新的寻租空间。但总的看来,我们还是缺少对优惠政策的管理模式探讨,加大管理可以使得优惠政策好上加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是一篇关于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模式探讨的文章。

关键字: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式探讨

《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以下简称《过渡优惠政策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

这一过渡将平缓推进: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就将按25%税率执行。

1、总结和评价

税收优惠,是指对部分特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税收上的鼓励和照顾的各种特殊规定的总称。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般性条款的例外规定,税收优惠通过减轻特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体现一定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由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作用较其他税种更为突出,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企业所得税制中,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原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基础上,针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有漏洞、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政策目标不明确、优惠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借鉴国际惯例,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要求,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着重突出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支持安全生产,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旨在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下面,我们从了解税收优惠方法入手,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解读。

税收优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税收减免,指对特定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部分或全部免除应纳税额。税收豁免,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应税项目或应税来源不予征税,以豁免其税收负担。包括关税、货物税豁免和所得税豁免等。税项扣除,除一般的税前扣除规定之外,针对特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规定的一种特殊扣除方式,通过提高其扣除的范围或比例,减少纳税人计税依据。税收抵免,指准许纳税人将其符合规定的特殊支出,按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收负担。主要包括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优惠税率,指对特定的纳税人或经济活动采用较一般税率为低的税率征税。延期纳税,指准许纳税人将其应纳税额延期缴纳或分期缴纳,从而减轻当期税负。加速折旧,指允许纳税人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从而使其税负得以递延。减计收入,是指对经营活动取得的应税收入,按一定比例减少计算,进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优惠。盈亏相抵,指允许纳税人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后年度的盈利,从而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或是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从而申请退还其以前年度已纳部分税款。优惠退税,指政府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将其已纳税款按相应程序予以退还,以减轻其税负。主要包括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以上所述的优惠方式,很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都有体现,如税收减免、优惠税率、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等等。

同原企业所得税法政策比较,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优惠政策上有以下几点变化值得关注:

(一)优惠对象发生变化。原企业所得税法政策中,优惠对象主要针对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优惠、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等;新法在保留对部分企业的优惠的同时,强调优惠针对性,即突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优惠,如后文将会提及的对从事农、林、牧、渔等项目的优惠以及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等等。针对项目所得的优惠,使得企业经营范围和目的不必受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局限和约束,更趋向税收中性原则,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二)优惠手段多样化。原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手段主要采取直接减免方式,方法有效但偏单一。新企业所得税法改直接减免税政策为替代性的优惠政策,如减计收入、投资抵免等。

(三)关注免税收入的概念。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引入“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概念。并将不征税收入列入税法第二章内容,而将免税收入列入税收优惠政策一章内容。因此,在了解企业所得税法优惠政策规定之前,要明确这两者的区别,即免税收入是制定者暂时放弃征税的权利,可以根据需要恢复征税;而不征税收入是从税收原理上不应列入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的收入。

(四)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取代了过去内外资企业两套税法并行的局面,公平了内外资企业税负。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企业所得税法的重要内容,也将原分别适用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统一税收待遇。

1.1优惠政策的管理分类

坚持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的管理要求,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分为审批类优惠、自行申报优惠和备案类优惠管理。

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审批管理的,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确规定需要审批的内容。

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自行申报管理的,包括小型微利企业以及税收优惠项目中的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免税收入。

除以上实行审批管理、自行申报管理的税收优惠事项外,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均实行备案管理。对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中有资质认定要求的,纳税人须先取得有关资质认定后,按备案类优惠进行管理。除另有规定外,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备案类优惠事项,实行每年登记备案;非持续发生的备案类优惠事项,在每次发生后即时登记备案。

1.2优惠政策的管理要求

(一)纳税人享受审批类税收优惠的,应提交相应资料,提出申请,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税收优惠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有权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享受税收优惠的书面决定;依法不予享受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二)纳税人享受自行申报优惠的,应于优惠事项发生的预缴申报期或年终汇算清缴期内,随同申报表附报相关资料,自行申报。

(三)除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享受备案类税收优惠的,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备案资料,提请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在登记备案出具书面告知书后,由纳税人执行。

(四)企业所得税各类优惠政策的申请、受理、审批、备案的管理及实施程序,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及《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苏地税发〔2006〕43号)的相关规定办理。

国税发〔2005〕129号、苏地税发〔2006〕43号文件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不一致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

1.3优惠政策的管理权限

本着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的原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管理权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授权省级税务机关审批、备案的事项外,具体管理权限由各省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1.4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的新旧衔接

(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属延续原税法规定继续执行的优惠政策,如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扣优惠,在国家新的管理办法尚未下发前,暂按原有办法的管理程序执行。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属延续原税法规定继续执行的优惠政策,如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总局、省局新的管理办法已下发,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执行。

(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政策明确过渡执行期限的税收优惠,继续执行到优惠期满。对以前年度已经履行过审批程序,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审批事项,不再重复审批,主管税务机关纳入备案管理;对2008年新发生的,超过一个纳税年度、原实行一次性审批的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应纳入备案管理。

1.5关于备案时限和备案资料的规定

(一)备案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享受备案类税收优惠,要在规定时间内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备案并按规定报送相应的资料;税收优惠中明确规定可在年度中间享受的优惠事项,纳税人可即时办理备案手续。

2008年度税收优惠事项的备案办理,截止时间为2009年5月31日。

(二)纳税人提请备案应报送下列资料:

1、税收优惠事项备案。列明享受优惠的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2、其他各类备案资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及税收优惠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优惠政策规定条件的,或采用欺骗手段获取优惠的,享受优惠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申报而自行享受优惠的,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企业所得税优惠是税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加强税收优惠的管理,对于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核实税基,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应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后续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划分审批类税收优惠、自行申报税收优惠和备案类税收优惠,不得违规扩大税收优惠审批范围。上级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税收优惠的审批、备案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地可通过网站、报刊、政策宣传栏等形式,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加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税收优惠统计与台帐管理制度。

(2)2004年以前主要是以审批为主,该管理方式的论述(比如:优点是事前审批,比较严格;缺点是缺乏后续监督机制,大量浪费人力、财力、时间,对某些资质认定如西部大开发项目仅凭税务部门无法鉴定等)

(3)2004年以后取消了多项审批,改为备案制,对这一管理模式变化的论述(比如:优点是简化审批手续,缺点是备案内容不明晰,仍然缺乏后续监督等)

2、分析新税法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新法中税收优惠的形式由过去单一的直接减免税改为现在的包括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降低税率、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投资抵免、税额抵免、授权减免等九种方式在内的多种优惠方式。由于优惠形式和相关政策规定都比较复杂,纳税人不容易掌握,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享受到优惠政策。为此,省地税局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减免税相关规定,及时出台了,旨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

将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分为三类,即审批类优惠、自行申报优惠和备案类优惠,并针对这三类优惠管理提出了简单、明确的要求,使纳税人一目了然。如:享受审批类税收优惠的纳税人,应提交相应资料,提出申请,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税收优惠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有权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享受税收优惠的书面决定;依法不予享受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享受自行申报优惠的纳税人,应于优惠事项发生的预缴申报期或年终汇算清缴期内,随同申报表附报相关资料,自行申报。享受备案类税收优惠的纳税人,必须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备案资料,提请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在登记备案出具书面告知书后,由纳税人执行。同时,规定:除法规明确规定或授权省局审批、备案的事项外,具体权限由省辖市局确定,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对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中一些问题的新旧衔接也作了明确。如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政策明确过渡执行期限的税收优惠,继续执行到优惠期满。对以前年度已经履行过审批程序,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审批事项,不再重复审批,主管税务机关纳入备案管理;对2008年新发生的,超过一个纳税年度、原实行一次性审批的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应纳入备案管理。

各类税收优惠管理的范围及管理要求

1、审批类优惠

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审批管理的,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确规定需要审批的内容。

管理要求:

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应的资料,有权税务机关应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可否享受税收优惠的书面决定告知纳税人。

2、自行申报类优惠

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自行申报管理的,包括小型微利企业以及税收优惠项目中的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免税收入。

管理要求:

纳税人应于优惠事项发生的预交申报期或年终汇算清缴期内,随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报附件2对应项目的相关资料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备案类优惠

除以上实行审批管理、自行申报管理的税收优惠事项外,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均实行备案管理。

管理要求:

(1)除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享受备案类税收优惠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备案并按规定报送备案资料(包括附件1中的《税收优惠事项备案报告表》及附件2对应项目的附报资料;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税务事项登记备案书面告知书》后方可执行。

(2)对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有资质认定要求的,纳税人须先取得有关资质认定后,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备案。

(3)除另有规定外,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备案类优惠事项,实行每年登记备案;非持续发生的备案类优惠事项,在每次发生后即时登记备案

3、搜集各国或各地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先进经验

比较新旧优惠政策可以发现,五大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获得的新“特权”显然已经大大减少。

在旧的所得税区域优惠中,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都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新规定将上述特区和浦东新区的优惠范围限定在了“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并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通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较以往更加严格。因复审或抽查不合格而不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从其不再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年度起,停止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以后再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得继续享受或者重新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不过,新细则的相关规定也导致了一些争议。“两法合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现了税制的统一规范,新的区域优惠会不会又使统一政策难以执行?”有部分财税专家对此表示担心。

按照国务院的优惠规定,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以外的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应当单独计算其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上述人士对此同样担心,这种做法或将为企业操作以及税收执法寻租留下空间。而同时,区域优惠这碗水似乎很难端平。有人士指出,同样是特区、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区域何以没有位列其中?“我们也曾经向国家争取过给予浦东的这一优惠待遇,现在看没戏了。”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说。该人士向记者介绍,滨海新区在向国家争取企业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时,最后一句话便是,“希望给予我们与浦东、深圳同等的政策。”

滨海新区当初的申请看来不无道理。该人士指出,滨海新区和浦东、深圳被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而且滨海新区是后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而浦东、深圳则具有先发优势。“滨海新区虽然有些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更需要国家给予支持,特别是,三者都是东部开放地区,政策上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该人士说。但同时,该人士也对国家这项政策的出台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国家这样做肯定有所考虑,我们希望得到这一优惠,但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和辐射效应的充分发挥,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靠自主创新。”而财政部上述人士指出,之所以选择五大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是为了“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特殊作用,体现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为了更加高效、规范地做好海东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工作,使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执行从内容到程序都更加完善,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的经济杠杆作用,《海东地区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办法》从资格管理、分类管理、程序管理、服务管理、跟踪管理、监督管理、附则七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内容基本涵盖了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从而更加明确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税务机关的工作要求。对于广大税务人员来讲,这既是一本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工作手册,也是一份很好的纳税宣传辅导材料。此办法的试行将会使海东地区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走上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之路。

哈尔滨市地方税务局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局按照国家规定认真执行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鼓励、扶持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政策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超范围享受减免税和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等。这些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1、认真执行《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哈地税发[1999]80号)及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上报审批。

2、规范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审批工作,对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均应按《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办法,履行减免税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原已实行15%企业所得税率企业的审批资料,应于8月30日前上报市局;对受理新转入高开区企业的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应在一个月内将审核意见上报市局,市局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享受优惠政策的决定,并书面通知主管税务机关。

3、享受定期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符合税收规定的新办企业的条件。原有企业实行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转让、迁移、变更名称或变更生产经营范围等,不得按照新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享受免征所得税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转让、迁移、变更名称或变更生产经营范围以及生产经营项目、产品发生变化,但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须向税务机关重新提出申请,未经重新审核确认的,不得自行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

4、汇总、合并纳税的企业,由成员企业提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可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

5、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检查和管理。每年的6月1日至7月30日,按哈地税发[2001]99号文件规定对已经批准的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年检,凡企业情况发生变化不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和条件的或以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减免税的,经核实后,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并追缴自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条件年度起已减免的所得税税款,严格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经验的总结

基于对以往管理经验的总结,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在新税法允许的框架下设计管理模式或提出管理建议。

一、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及税收优惠法定条件的相关性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纳税人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照企业所得税法的各项税收优惠规定及本办法规定程序申报后合法享受税收优惠。符合优惠条件但未及时申报的或享受优惠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税务机关将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的新旧衔接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属延续原税法规定继续执行的优惠政策,如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扣优惠,在国家新的管理办法尚未下发前,暂按原有办法的管理程序执行。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属延续原税法规定继续执行的优惠政策,如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总局、省局新的管理办法已下发,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执行。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凡政策明确过渡执行期限的税收优惠,继续执行到优惠期满。对以前年度已经履行过审批程序,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审批事项,不再重复审批,主管税务机关纳入备案管理;对2008年新发生的,超过一个纳税年度、原实行一次性审批的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应纳入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