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时间:2022-02-20 02:10:00
导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问题及重要性
2000年9月偶然去看看学生现在读的政治经济学,想了解其中有什么新内容。让我惊讶地发现,其中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把它列为政治原则。(《政治经济学原理》,主编:李茂文,彭迈)。这观点太大胆,令我震惊。细读该书,却没有见到有关“效率优先”的论证,它只是主编武断地将它作为了经济学的一个原则。再问学生:“老师怎样讲?”“老师讲:‘过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没有搞清,现在搞清了──效率优先。效率上去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普遍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因此效率优先。’”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极重要的问题。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弄清如何怎样发展经济,治理经济;弄清如何怎样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幸福生活的大问题。因此弄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认识错误将会误国害民。然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复杂深奥,难以论证。所以它是经济学一直无法实证,论证不清的一个问题。为此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感觉有所心得,现拿出来与理论爱好者共同求证其关系。
二、问题的难点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界观点多种多样,一种观点: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公平多,效率就差;效率高,公平就差。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对立和矛盾。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观念,大概起源于古典经济学者。
在当今中国,许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其思想过程和依据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实践过程中,实行个人收入差别较小的平均分配,形成生产效率降低,经济短缺的事实。另外的人反驳这种观点,认为平均分配是不公平,是假公平,是由于不公平、假公平造成了效率低。认为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的都是假公平。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难点和关键,是认识“公平”,弄清什么是“公平”。
这个问题论证的第二个难点,也是经济学的难点,是人们对实事的认识不一致。人的利益差别形成立场观念差别,形成人们对事实解说不一致,对事实不认同。不同立场观点的人对同一事实的解说往往很矛盾。历史事实是不会自己说话的,事实要靠人来解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解说不一致,真理确立就困难了。如有些人把“”实行的“大锅饭”制度解说成公平。另些人把“大锅饭”解说成假公平不公平。前者论证公平与效率对立,公平使效率降低。后者认为不公平导致效率降低,公平是效率的基础,有公平才会有经济发展。又如,左派理论家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解说成不公平,由于西方生产效率高,经济发展快,以此论证并很容易征服人们,使之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这是许多中国人认为公平与效率对立矛盾的第二个思想过程和依据。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实证,及经济理论的实证,读者要注意立论者对事实解说是否对,是否“真”。目前在社会经济知识领域,由于经济学不成熟,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缺乏科学的正确的认知,加上人的立场观念干扰,我们所谓的政治经济历史“知识”——对事实的解说,存在大量的错误的解说。例如有人将美国及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制度解说成市场经济模式,来论证市场经济模式──由“看不见的手”管理的经济模式是高效率的。本人则赞同萨谬尔森的解说,认为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制度,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由“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管理的经济模式。由此批驳市场经济制度是公平高效的观点。又例如马克思划分五种社会制度,得到人们广泛认同,但马克思却没有给出划分社会制度的依据,其后继者给出的是似是而非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这就造成人们认识和解说社会制度时存在较大的错误。如把中国自秦以来的社会制度错误地解说成封建社会制度,否认中国两千年社会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模式。
因而探讨、实证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之前,应提醒理论爱好者注意,别被立论者用“事实”给蒙骗了。
三、公平的三个方面和论争
什么是“公平”呢?这是一个很难讲的东西,它至今都没有大家认同的概念和标准。关于什么是公平,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论争,归结起来应有三个方面:规则的公平,资本的公平,结果的公平。规则是指人们参加经济活动(游戏)的规则,规则公平是指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在权利方面是否平等。经济规则公平主要体现:①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每一个劳动者不受其它生产者强制和奴役,自主决定是独立生产劳动或与别人结合生产劳动或休息。②机会平等。每一个劳动者都有选择其它劳动者从事的生产项目的权利,任何劳动者没有垄断独占一项生产项目的权利,劳动者之间自由平等竞争。③劳动者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在交换商品、劳务时是平等的。在交换与否,交换价格方面不受强制。规则公平是体现公平的重要和主要方面。因而实行规则公平的社会一般生产效率较高。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这种经济制度的典型。由于它在许多时候体现公平,所以它在许多时候是高效率的社会。资本是指生产经营者拥有的土地、资金等资源,能力和受知识教育训练等方面,资本的不公平是指这方面的差别、不平等。
代表无产者、贫穷者的左派学者,论述资本的不平等是造成结果的不公平的根源,是产生社会问题──贫穷、犯罪、社会战乱的根源。社会应实行资本的公平──共产主义,实行结果的公平──平均分配生活资料。代表既得利益者、资产者的右派学者认为:结果的不平等是调动刺激生产者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社会有效率的生产。他们强调规则的公平,认为只要是在公平的经济规则──自由平等的竞争规则,社会生产率就会大幅提高,就会出现物质财富丰富。馅饼做大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整体提高。认为市场经济模式是保证自由平等的最好的经济模式。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总是破坏规则公平,压抑生产者积极性,并且在改变分配结果方面是无效的。认为对收入再分配将牺牲效率,这种努力是徒劳的,最终得到的是效率下降和不公。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学者,由于左右两派对事实的错误解说,普遍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矛盾的。由于新中国初期二十多年的社会制度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普遍对结果的公平持否定态度,学理上持右派观点。
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将中国农村实行的“大锅饭”制度、“工分”制度和“承包责任制”制度相比较。我想许多人根据自己判断会认为“大锅饭”制度公平差、效率低,“承包责任制”制度公平高、效率高,“工分”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都处于它们中间。我们再比较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我想多数人也会与我一样,认为封建制度公平差、效率低,资本主义制度公平高、效率高。如果我们能这样认同这些事实,这样解说事实,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公平与效率是不矛盾的,公平与效率是相对应的,越公平效率越高。
2、当今社会各国的经济制度,一般来讲,多数情况下,都具有较多的合理性、公平性。这是因为各国经济制度都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各方力量抗争演化形成的,因而存在较多合理性、公平性。过去左派把西方及非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不公平,是不符合实际的。它诱导错误的观念:公平与效率对立矛盾。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一般是相对公平合理的,因而它使多数国家在多数时候,保证经济正常有效率运行。由此可以说公平是基础,效率是表象。公平是效率的基础,公平带来效率。只要公平不是较差,经济就会正常运行。做到了公平,就有了生产效率,生产的物质财富就丰富了。
3、不公平、假公平将造成效率低、贫困、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政府垮台、战乱。
不公平带来反对、反抗,必将降低生产效率。不公平产生效率,纯粹胡扯。而且当许多人贫困没钱买东西,必然造成商品卖不动,抑制生产,怎么会有生产发展,提高效率呢?
论不公平,还要从公平的三个方面说起。说“大锅饭”制度,平均主义是假公平,是它只讲结果的公平,不管生产过程中规则的不公平。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一样,分配享受相同的物质财富,这就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大锅饭”制度是仅用结果的公平──假的公平,对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出力情况,劳动实际效果的差别的不公平对待。人们认为这样分配社会财富是不公平的。由此(还有其它方面原因)人们劳动不积极,采取消极抵抗,不注重实效。因此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形成社会物质财富极端贫乏,经济崩溃,人们无法生存。右派学者颂扬的自由平等竞争的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也不总是公平的,它会演变成不公平、假公平。由此会造成社会生产效率低下、贫困、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战乱、政府垮台。说明它需要进一步认识公平。
五、公平(经济制度)的演变
右派学者颂扬的所谓市场经济、法制经济,是说建立形成一套经济规则,这套规则对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规则确定各种生产劳动者是平等的,人们都可以自由自主平等地决定自己从事任何生产项目,政府与法律不限制任何人从生产劳动;各种生产劳动者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交换商品、劳务时自由平等决定。并论说人们趋向高利润行业,追求高工资岗位,脱离低回报行业,供求规律就会使报酬利润平均化,就会形成均衡(这是想当然的,似是而非的论说)。毫无疑问经济规则的公平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它像所有的游戏规则一样,失去规则公平,游戏就没法进行。经济游戏规则不公平,人们经济活动就难进行,经济生产就会崩溃。但仅仅规则公平是不行的,大多情况下,规则公平显现公平,而在有些时候,规则公平则无法显示公平,它完全失效,社会经济不能正常进行。如每个人都拥有相差不多的物质资本,金钱、土地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多劳动可以获得较多的物质财富,规则公平显现公平——多劳多得,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而在人们占有生产资料资源差别越来越大时,当土地、货币等资源逐渐发展变成为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时,这时土地、货币等资源需求的人很多,需求很强烈。如果此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掌握资源的富人自然利用其经济优势,提高资源的价格(土地的租金,贷款的利率),而众多穷人为获得生产资源,不得不以较高的价格争取,至到勉强维持生命的限度。这时土地的价格,地租达到土地收成40%以上,贷款利率达到年利率50%以上。这样就形成社会创造的财富被少数富人占有,少数人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广大劳动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种状况勤奋工作得不到温饱,勤奋工作一无所获。完全达不到实行规则公平的目的──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这种状况,规则公平就失去了公平,演化成假公平、不公平。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就会对劳动失去信心,就要不劳而获,为生存去偷去抢去拐去骗。这样正常的经济秩序就被破坏,盗匪遍地,社会陷入混乱。当贫穷的生产者发展形成武装集团后,社会将形成内战。如果统治者不知怎样解决经济问题,不能解决时,政府垮台势在难免。在社会混乱过程中,战争和烧杀抢掠使社会资源分散。考察历史,仅仅在规则公平的经济制度下,资源从分散到集中的周期大约60年。也就是说,它从体现公平到不公平的周期约60年,约60年出现一次严重的经济灾难。严重的将导致战乱、改朝换代。这种状态,在众主(民主)资本主义制度和独主(君主)资本主制度这两种制度下表现差别很大。独主(君主)资本主义制度国家里往往表现暴力革命、战争、改朝换代。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公平与效率,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认识不到,认识错误将会误国害民。长期以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经济学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问题。人们认识不清,就不知道怎样解决经济问题。历史上许多国家经济不断恶化,人民饥寒交迫,受苦受难,而执政者不知怎样解决,最终导致国破人亡。理论家李茂文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之说是错误的,是误国害民之说。所谓的论据:“物质丰富了,馅饼做大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就自然有了公平”。它看似有道理,其实纯粹是想当然。它不符合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历来得到的结果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六、公平的相对性与经济制度循环演变
在承认了“公平是基础,效率是表象”后,人们就会追问:到底什么是公平?哪种经济制度是公平的?我们好实行。
在经过分析现实社会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世上有公平的经济制度,而且有许多种,但却不存在哪一种是永恒和绝对的公平制度。也就是说公平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几年~几十年),没有哪种经济制度能保持长久的公平性。一种公平的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在这个时候,这个社会是公平的,过几年几十年它就会演变出不公平。人们要使社会长久公平,保持经济正常运行,就要经常调整经济制度、生产关系。
关于这个结论,前面讲述规则公平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由公平演变成为假公平不公平,已经论述说明它了。下面再通过对中国社会制度实践探索的过程的叙述,来进一步说明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实现,国家采用没收、赎买、公私合营等手段,实现工商业公有化。职工不再为资本家干活,人人处于平等地位,平均分配收入,职工没有压抑,没有失业拿不到工资而挨饿的忧虑和危险,职工心满意足,人们心情愉快,生产积极性高,生产效率提高。既公平又高效,多好!但很快这种积极性就下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都分配一样多。这样有些人少干点,做样子,只要别犯错。人们获取更大的收益目标,变成别犯错,要求更多的空闲时间。上层政府官员,中层企业厂长、经理,下层工人都有这种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效率下降,社会财富不足。人们普遍不满,社会从上到下发出“大干快上”的呼声。但具体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却是“一慢、二看、三通过。”这时改变这种状况的思想必然产生。设计新的生产关系、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劳动好的,生产多的发奖金,搞“物质刺激”。生产关系、分配制度调整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提高了,又好啦!但随后,人们把劳动拿奖金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过去5元、10元能刺激满足,几个月后5元、10元感到是应该得的当做工资,20~30元才能刺激满足,再后来50~80,甚至更高,才能满足。奖金涉及荣誉,涉及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多拿奖金,名利双收。人与人相比,单位与单位相比,都要多拿。如果比别人,比其它生产单位少,就产生不满。形成奖金互相攀比、攀升现象。奖金不再能激发人们生产积极性,反而影响生产积极性。至到奖金攀升超过企业收入,财政收入,承受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改变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当奖金攀升超过企业收入,财政收入的承受能力时,就要限制奖金攀升。设计实行政府与企业经济分家,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当实行这种经济制度时,计划体制造成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收入不公平就显现出来。就出现有些企业收入多,有些企业亏损。为改变这种状况,取消对生产经营范围的限制,取消对“人才”流动的限制,实行生产者自由自主平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又演变成规则公平的经济制度。
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践探索的论述,和对资产主义经济制度演变的论述,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下列结纶:1、公平的经济制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2、每一种所谓的公平的经济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都将受到人性“恶”(自私自利)的攻击,使其公平性遭到破坏和改变,致使生产效率下降。不能简单地认为哪种经济制度是公平的还是不公平的。所谓的公平经济制度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存在长久永恒的公平经济制度;3、人们为了克服不公平,提高社会生产率,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设计实行“新”的公平的经济制度,新的经济制度又会产生新的不同的问题;4、人们为克服人性“恶”而设计实行的经济制度,成循环演变趋势。
七、公平高效与政体的关系
所谓的政体是指众主(民主)政体和独主(君主)政体这两种政体。与政体的关系是说,这两种不同的政体将形成公平与效率的差异表现。所谓众主政体是代表各方利益的精英能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制度,独主政体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利益集团的人掌管社会权利的政治制度。“民”下层民众,从来也无法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权利,说民主是不符合实际的。由于民主与君主两词区别在民与君,词与意相离,与实际难以相符合,易形成错误理解,故改用众主与独主两词。
前文所说社会经济制度会逐渐演变,变为不公平,会发生周期性战乱、人民受苦受难状态;人们为克服人性“恶”而实行的经济制度循环演变,是指人们缺乏科学知织,缺乏政治艺术时,任其自然演化形成的。考察历史和现实社会会发现,人们通过调整经济制度,可以避免社会经济恶化,可以避免这种社会混乱、战乱。例如中国清朝政府统治中国的270年(从1646年算起,1646~1917年)在这期间经历4次经济不公平--经济恶化时期(约60年一个周期)。这4次中,只有第一次通过调整经济制度,使社会避免了战乱。后三次分别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1794至1804年间,石柳邓起义--白莲教起义。1851年至1868年间,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1917年,清政府垮台,由此在中国形成军阀混战——人民革命时期,这种状态直到1949年结束。第一次经济不公平--经济恶化状况是在雍正皇帝主持下,通过调整经济制度解决了。在调整之前,社会实行的是人丁税赋,无论收入多少,缴纳同样多的税。富人只缴占收入微小的税,穷人缴占收入很大部分的税。这样,社会财富不断集中在官撩地主阶级手中,广大穷人缴不起税。这就造成清政府收入锐减,使得政府无力履行自己的主要三项职责--救灾,整修水利和维护社会安全。这种情况下社会政治经济趋于进一步恶化趋势。雍正皇帝为改变这种状况,在1724年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政策、经济制度。他对不公平的经济制度进行改变。1、实行“摊丁入亩”。也就是改变平均税赋为按照拥有生产资源--土地多少来缴税。2、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也就是过去只有穷人负担的劳役,改变为每个人都要负担。由于新的经济政策不利于(表面不利、实质有利)官僚资产阶级,遭到官僚资产阶级反对抵制。为推行其经济政策,打击抵制其政策的官僚,实行惩治腐败。对抵制改革、弄虚作假严加惩处。雍正皇帝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和制度,保证了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救灾,平叛,整修水利。改变了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趋势。这次经济制度调整,使经济又能正常运行,社会又获得安全,使清王朝多延续60来年。
这种周期性在独主(君主)政治制度下表现明显,表现强烈(中国清王朝是独主(君主)资本主义制度),而在众主(民主)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周期性表现不强,不明显。究其原因,应该是众主(民主)政治体制中,参与政治经济管理的各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能经常合理调整经济制度,使社会处于公平高效状态。使不公平状态,贫富严重分化状态不易出现。众主(民主)资本主义社会只在形成初期,出现一次社会不公平导致社会大混乱。这就是欧州建立起众主(民主)资本主义制度,约在1789年,普遍实行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经过约60年,社会经济处于不公平,于1848年,爆发了席卷欧州的大革命。自那以后,这种状况就没有再出现。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众主(民主)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平安渡过。也就是说在众主资本主义制度下,仍会逐渐演化形成不公平,形成经济危机,但可以避免更严重的社会状态--战乱。
从政治经济史的认识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众主政体在制定经济政策、经济制度方面,能听取和体现各种利益的人的意见。因而制定实施的政策制度公平合理性较高,因而能使社会经济正常有效率运行。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正确运用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制度,可以使社会经济长久地正常高效的运行,使社会长治久安。
八、现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年了,从时间周期分析,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将进入危险时段。考察当今各国经济状况,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众主程度差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显示出危险的症兆,出现游击队和暴乱。众主(民主)程度高的欧州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则看不到危险的迹象。
苏联和东欧执政党(共产党)在社会不断演化,经济制度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形成低效率情况下,死守教条,不敢也不知如何改变它,最终倒台。苏联、南斯拉夫崩溃、分裂。前苏联地区各国、东欧各国在经历了经济崩溃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后,将进入经济持续良性快速发展阶段。
南美、非洲、西亚国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国,经济制度形势周期与亚欧参战国不同。由于哪里的国家众主(民主)程度差,因而早些年就经常有国家爆发内战、军事政变。这种情况将会不时在那里的国家出现。
美国自里根总统实行较右的政策以来,目前美国社会财富集中程度接近30年代爆发经济危机前的程度(1%的富人占有社会财富总额的百分比。这一数据已接近。由于信用消费、分期付款新的经济运作方式,对财富实际占有的影响,将影响这一数据反映的真实客观必然性)。据此,有人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制度已经接近不公平,经济形势接近危机。本人认为美国经济制度尚未接近不公平,反映经济制度不公平的数据,资本价格较低(贷款利率,土地地租等)。与不公平社会状态数据相差较多。据此本人认为美国只可能出现一次较小的经济危机(与社会混乱相比较而言)。美国是世界上超级经济大国,如果美国社会形成严重不公平––经济恶化状态,不仅对美国社会形成伤害,而且对世界形成伤害。美国国内经济问题解决的如何,它将关系到世界的安全与和平。
二十一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大势进入危险时段,可能由经济恶化导致社会混乱,这点应该提醒人们注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九、保持公平高效需要经济科学
由前文论述可得出:人们应该对各种经济政策制度进行充分认识,了解各种经济政策制度的优点(能克服什么样的问题),缺点(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人们应该懂得如何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制度,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使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发展,使民众生活幸福,使国家长治久安。研究认识这些是经济学之要务。然而经济学至今在这些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欠缺很大很多。对各种经济制度认识不足,不了解它们演化的结果。以致形成人们(主要是执政者)不知怎样去解决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任其自然演化。造成许多国家形成公平差,效率低的状况,形成战乱、人民受苦受难的社会状况。因此当务之急是开展这方面研究,人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束缚,深入分析现实生活,去揭示如何使社会长治久安,使人民生活幸福的方略。
- 上一篇:国债投资的波及效果与需求拉动
- 下一篇: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