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研究6篇

时间:2022-08-20 08:38:32

导语:煤矿安全生产研究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煤矿安全生产研究6篇

第一篇: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矿山测量的必要性

矿山测量作为技术性较高的测绘工作,需要结合各方面知识(如物理学、几何、建筑等)来保证自勘察、开采、报废、生产的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能迎刃而解。矿山测量的宗旨是保证开采、生产顺利和资料的回收利用,避免浪费资源。所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顺利开采、报废处理这三个层面,矿山测量具备预见性、基本性、效劳性。煤矿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工作繁琐、体系环节冗长、地层运动多,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带来生产过程的变化,尤其是压强、瓦斯等变化。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相关工作人员对矿区和物体分布等情况熟知,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矿山测量,以保证获得矿区资料和数据,并体现在工程图中,以此根据测量结果,确定生产环节,并做好处理安全风险的准备。

2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对巷道掘进起到指导作用

巷道掘进的目的是开采矿区的矿物,确保平衡或加快生产速度等工作顺利进行。掘进前需要通过矿山测量设立中腰线,若此项环节没有进行,则无法保证正常开采。所以,矿山测量已成为核心工作之一。生产矿产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采取换气和改变现状环境,以降低生产风险。首先,应加强测量力度,做好贯通计划,防止瓦斯爆炸、毒气溢出等现象出现;其次,相关测量技工应在第一时间找到贯通所在地区,并精准地找到水和煤气之间的超前间隔,将此消息报告给所有需要的人员,及时制定防护方案,以提高安全指数,如A煤矿单位在贯通时,长度为25 000m,导线约为6 000m,是规模较大的施工现场。

2.2为保护煤柱提供参考资料

岩体和巷道发生下降现象很多原因是矿井施工时外力作用致使应力改变而引起的。矿体的生产形状、开采厚度、深度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导致地层下降和腐蚀形变的状况存在差异。相关测量技术小组在勘探时,会针对岩层的变化结合相关领域知识计算出边界角度、移动角度、3个临界变形值(倾斜变形3mm/m、水平变形2mm/m、曲率变形0.2mm/m)、下沉角度、地表水平移动系数等等。依照以上数据,确定不同矿井间隔的煤柱大小,合理评估回采的岩体状况,划分开采地区的防护区域,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在最快的时间开采足够的矿体。

2.3降低矿井风险率的作用

加强对水资源的来向了解和定位较为重要,在此点设计一个阻止水通过的障碍,更好地进行勘查,为施工提供参考。矿井施工时,断层与地下的部分水资源都影响着矿山测量结果,由于两者都是地质结构所导致的,因此在实际勘查时,应加强对断裂带部分和矿井内部水源的重视,在设计工程图纸中体现精确的测量情况,掌握开采矿体时带来的地质改变,知晓钻孔位置、方位、倾角、个数多种信息,在钻孔时准确击中积水域,并使得水能够排出。曾有一个村镇的矿区出现开采不正确的案例,导致突水现象严重,造成了生产事故。因此,在钻孔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测量准确,将所有对水源的实际测量数据和情况绘制到设计图中,真实、准确的信息才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矿井井下打孔时,经常发生不同矿井中间、无矿地域中间、巷道中间等贯通的问题。在测量时,应充分了解打孔所在的地方和现状,并绘制详细、精准的图纸和制定精细的方案,提高界线划定的准确率,减低各种非正常贯通出现的概率。在发现周围有危险因素时,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并对周围会出现的瓦斯泄漏、电路断开、积水挤压等事故提前预见,并采取应对方案,做好防护工作,采用先进测量仪器,加大测量力度,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如今,测量技术不断更新且水平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遥感、定位系统、GIS等,能够有效地控制灾害发生,通过实际的野外测量和相片校正等,快速绘制正确且精准的地形图。又如ISS测绘系统,能够对矿山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和传送、运用,以此形成自动一体化系统,提高测量数据绘制的可靠性,降低粗差的出现率,防止在施工时由于数据提供错误而导致的生产风险,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随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生产的安全受到了广泛关注。只有安全生产,才能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矿山测量通过在煤矿工程建设和开采时对整个矿区进行测量,为矿山的规划研究、勘查设计、开采管理等提供依据,起到了建设矿区良好环境、指导矿井生产、为保护煤柱留设提供参考资料、降低矿井风险率的作用,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卢星星 单位:同煤集团地质勘测处测量公司

第二篇: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对比研究

1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安全状况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采矿业已成为最安全的行业之一。

2煤矿自然条件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大国都有大量的露天储量,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露天矿产量都在60%以上,中国目前的露天矿的产量也仅仅占11%左右。美国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以井工煤矿开采为主,其1949年井工矿产量比例占75%,但以后其产量比例逐渐减小,到2010年时已经降至31%,变成以露天开采为主。

3煤炭产业及生产结构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业集中度高,煤炭生产被几家大的企业控制;煤矿生产以大型矿井和露天矿为主,煤矿平均产能基本都在百万吨以上。我国通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整顿关闭小煤矿,煤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生产、建设煤矿13158处,产能48.2亿t/a,平均产能不足37万t,产业集中度低;煤矿1.3万余处,小煤矿数量8596处,占65%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长期占70%左右;露天产煤比重小,仅占11%左右;江南九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黑龙江小煤矿数量多、赋存条件差、管理技术水平低,事故多发。

4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比

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南非等产煤国家都非常重视煤矿(矿山)安全立法,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了体系,以法律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约束。国外煤矿安全法规有如下特点:权威性强,立法层次高;法律严密,完整性好;法律条款明确,可操作性强;安全监察机构及监察人员职权明确;将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体现在法律中,有利于依法行政;将技术规程、标准上升到法律层次,更加有利于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标准修订及时。我国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有关的法规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治化建设起步较晚,法学理论基础薄弱,立法技术较为落后,导致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内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衔接、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另外,我国煤矿安全执法不够严格,非法违法煤矿屡禁不止,被关闭煤矿死灰复燃不断发生,除了监管不严的因素外,与法制不健全、法制手段不够硬有很大关系。因此,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矿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够严格,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现状严重,是造成煤矿生产安全水平较低的又一重要原因。

5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对比

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大都独立于煤炭企业和其他煤炭管理部门,是执行煤矿安全监管的独立机构,不受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约束。南非、加拿大、印度等国家都建立了三方委员会制度,由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分别选出一定数额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对相关事项进行协商解决。另外,国外主要产煤国家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建立责任分工体系、倡导安全生产文化、培训自救和互救知识、保证所有人遵守安全标准等。我国建立的煤矿安全监察垂直管理体系对煤矿安全水平提高发挥了极大作用,2002年以后煤矿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大幅下降,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政府层面安全监察作用是有限的,安全监察员也不是万事通,而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更了解自身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三方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和煤矿工人参与安全监察的作用,并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国外其他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全监管的作用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待进一步提高。

6煤矿安全保障机制对比

发达国家对煤矿安全与健康科研工作投资大、成果多、推广快,每年有几百项科研成果用于生产。我国对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也很大,有关煤矿安全研究成果也较多,但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应用率比较低,推广速度慢,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发挥其应用价值。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体系健全;有充分的资金保证;着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作场所每一名员工的作用。我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都对煤矿安全培训做出了明文规定,但执行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乡镇煤矿,不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比较突出,除企业自身原因外,与我国安全培训体系和机构不健全也有关系。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在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把许多高新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中,井下采煤工作面向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掘进工作面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井下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和装备不断完善;露天矿装备向大型化发展,效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现代化矿井和露天矿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煤矿由于地质条件、资金、储量等多种原因,机械化水平很低。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都建立了运行良好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美国联邦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要求每个煤矿与两个以上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印度煤炭公司各子公司都设有煤矿救护中心,煤矿一旦发生事故,矿山救护队可在半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我国目前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建立了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成立了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预警机制,在18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布局还有待完善。通过对比可知,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确保煤矿安全投入、重视煤矿安全培训、注重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水平、健全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煤矿安全保障机制。在上述方面,我国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7结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但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普遍比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差,属于中等偏下水平,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很少,井工矿井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煤尘、地温等自然灾害相对严重,这是造成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客观因素。

2)我国的煤炭产业和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小煤矿数量太多,安全生产水平低。

3)我国煤炭生产法律法规系统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严,法制手段不够硬,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

4)我国安全监察系统和监察人员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煤矿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监察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5)相比国外主要产煤国家,我国煤矿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煤矿安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效果不理想,煤矿安全培训制度总体实施效果比较差,煤矿总体机械化水平相对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布局还有待完善。

作者:李大生 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第三篇:电子监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电子监控系统的发展

1.1微处理器监控系统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微处理器,在电子监控系统中应用微处理器能够将控制和切换结合起来。

1.2外挂多媒体监控系统

20世纪90年代,可以通过计算机来传输视频,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显示,仍然使用传统的单片机主机来进行控制和切换。通过连接计算机和串口能够完成简单的控制工作。虽然外挂多媒体监控系统并非真正的多媒体系统,然而人机界面已经比较良好。

1.3多媒体监控系统

多媒体监控系统是一套结合软件和硬件的监控体系,删减了多余的环节,反应速度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实现行动处理、报警采集、云台镜头控制、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等内容的模块化,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得以消除。

1.4网络监视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形成监视网,能够实现有限范围内的局域网建设或者使用互联网来扩大监视的范围。如果使用无线通信网,也能够实现对煤矿井下生产的移动监控。

2煤矿安全生产中电子监控系统的结构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将模拟和数字混合逐渐向数字系统过渡。当前主要的电子监控系统产品有两类:数字视频监控和模拟视频监控。模拟视频监控又分为两种:(1)以PC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多媒体的系统管理和对矩阵主机的控制和切换。主要使用软件设计,报警设备的报警信息通过串口连接,并且使用程序编程来实现自动控制报警录像、报警联动、云台控制、视频切换。该系统能够利用PC机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动集成,例如煤矿安全参数信息管理系统、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等。(2)以单片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结合PC机的多媒体管理类型。矩阵切换器主要是由单片机进行控制,能够集中原来分散的全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一机处理。通过图形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单片机控制的矩阵视频切换。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KJ28矿井上/井下光纤工业,电视系统分为数字视频部分、调度室主控部分、井下部分和井上部分,传输介质为光纤,能够将井上井下的关键场合、重要设备和主要生产环节的实时图像输送到矿领导办公室和矿调度指挥中心,具有直观、清晰的特点,能够使矿领导和指挥调度人员快速地掌握井上井下的实时工况。

3电子监控下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使用铜线作为模拟视频信号的传输线,传输距离如果超过了1000米,信号就容易出现延时、畸变和衰耗,图像的质量也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有线模拟视频监控也难以实现联网,只能进行点对点的连接,具有较大的布线工程量。查询取证时还会受到存储介质的限制,具有比较繁琐的取证环节。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使用的电子监控主要是数字化的视频监控:(1)其可以通过广域网或者局域网来传输图像数据,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图像数据的传输信号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图像的稳定性和品质得到保障;(2)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字视频的互联,从而无需重复布线,极大地节约了电子视频系统的布置经费;(3)能够实现数字化存储,简化了查询取证的步骤。为了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电子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必须进行防爆设计。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电子监控系统的配套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兼容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主要是使用MPEG-4,H.264压缩标准和光纤传输,其具有结构简洁、技术先进的优势。通过煤矿企业的网络平台来传输工业电视图像,从而在调度室的大屏幕投影电视墙或者办公室的计算机上显示煤矿安全生产视频图像,并且通过网络来控制摄像头的光圈、焦距和方位,将声音、图像和数据集成起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调度指挥。该电子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存储时间较长、数据量较小,能够实现数字网络视频监控。其服务器集合了网络通信、权限管理、矩阵切换、叠加、回放、储存、云台编码控制、实时显示等功能,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副井提升、皮带运输、采掘面、选煤厂等关键环节的工矿进行实时监控。计算机屏幕可以同时显示16个摄像机的图像,并且选择画面格式,能够对图像进行缩小、放大和冻结。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对前端的加热、雨刷、风扇、镜头和云台进行直接控制。与集团之间也可以实现联网,从而对数据图像和图形进行传输,并将监控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该电子监控系统的联网方式包括公用电话网、无线网、光纤局域网,硬盘录像的方式有报警录像、手动录像、动态录像、连续录像,并且设置有安全密码。只有拥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删除文件、设置系统和查询监控系统。不同的视频图像监控画面可以在网络终端和监控中心站进行同时显示。该电子监控系统还预留有报警接口,具有对突发事件进行报警录像的功能,能够连接被动式紧急按钮和主动探测器。

4电子监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方向

4.1移动化

无线网络要能够提供视频图像、高速数据、多媒体等服务。当前的无线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中传输大数据量视频信号的需要,这是由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的。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电子监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移动化,能够采集和处理掘进机、采煤机等移动设备的工况参数,并且适应煤矿生产中的温度、风速、一氧化碳浓度和瓦斯浓度。

4.2数字化

数字化是电子监控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就是从模拟状态向数字状态转化,形成信息流的开放式、编码压缩和数字化协议,能够无缝连接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并使用统一的操作平台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用电子监控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监控系统具有价格低廉、无线传输方便可靠、体积较小的优点,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选煤厂、主副井提升、皮带运输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且直接反馈给调度人员和矿领导,最大程度地杜绝不当操作和安全隐患,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於帆 戴敏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第四篇:物联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1感知层

主要完成井下信息的感知和采集。通过智能传感器、RFID标签读写器、条形码读写器、视频摄像头、本安型智能终端等设备,完成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1.2传输层

主要完成数据接入和网络传输。其功能主要由传感网来承担。数据接入是将传感网的末梢节点信息进行组网控制和信息汇集,然后采用不同的通信网络与物联网配合形成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层与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1.3应用层

即物联网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信息的汇聚、转换、分析。本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和上位机软件组成,并实现对末梢节点的反向控制。

2煤矿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依托云计算机技术将煤矿各个独立的系统整合为有机统一的综合监控平台。实现煤矿各系统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互联互动,充分发挥各系统的综合效应,并通过对各系统数据的挖掘、优化和延伸,实现综合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定位监测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产量监测系统;安全设施管理;开采区域管理;设备物流管理;应急指挥;危险品物流管理;报表系统等功能。

3智能终端设计

将传统的传感器加入嵌入式微处理器,实现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和判读形成新型智能物理网终端。该智能终端结选用ARM11内核的S3C6410微处理器,选用RFM22作为射频识别模块。

3.1微处理器S3C6410

S3C6410的CPU采用基于ARM1176JZF-S核设计,内部集成了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单元,主频为667MHz;具有SDRAM内存;以太网RJ45100M接口,通过CS8900网络芯片连接以太网;同时具有现场总线功能。

3.2射频识别模块RFM22

RFM22是一种低成本、高能量的ISM频段射频收发模块,高灵敏度(-121dBm)以及高功率输出(20dBm),频率范围:240-930MHz;最大输出功率:20dBm;低功耗:185mA(接收);85mA+20dBm(发射)。数据传输率:0123-256kbpsFSK;数字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定时唤醒功能;自动频率控制(AFC);前同步信号检测;64B收发数据寄存器;温度感应和8位模数转换器。

3.3无线网络ZigBee模块CC2530

采用TI公司的CC2530组成无线传感网,配合智能传感器实现物联网数据采集后的无线通信。同时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知参考节点位置准确计算出被测者的位置坐标,实现人员定位功能。CC2530内部集成增强型8051和RF收发模块,其外围只需要很少元器件的配合就能完成数据的收发。

4感知层信息采集算法设计

感知层采用RFID系统和无线传感网融合而成的EPC传感网络,不但能获取煤矿井下的环境信息,而且能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实现精确识别,同时RFID识别范围还能够不断扩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感知阴影或盲点,需要对节点不合理分布造成的监测影响进行优化处理。一般先建立节点分布的感知数学模型和应用环境的地域数学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建构目标函数,并在约束条件下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优化处理。目前常用的感知模型分为两种:二元感知模型和指数感知模型。

5结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无线通信传感网的优势,该系统组网快捷,使用灵活、方便,并能够实现视频、音频、告警信息、路线追踪定位等多种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优良的安全保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玲玲 任国玺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分析

1煤矿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

煤矿负责人是煤矿进行生产的主导者,所以煤矿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坚定观点,加强自我对于煤矿生产安全观念的认知,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到重视。另外,煤矿负责人直接对煤矿生产过程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管辖矿工对于煤矿生产的认知程度,所以煤矿负责人一定要让矿工深刻认识到,安全是进行煤矿生产工作的第一准则,切不可为了加快开采进度或增加开采量而贸然超额开采,以免发生开采事故,对矿工家庭形成打击和伤害。另外,煤矿负责人应该把把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渐渐融入到与煤矿生产工人的相处之中,这样不仅能加强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还能起到带动他们工作热情的作用。煤矿负责人应该与煤矿生产工人形成沟通和交流,因为煤矿生产工人是进行煤矿生产工作的直接接触人,只有和其交流,才能在第一时间更好地了解到煤矿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就有利于煤矿负责人及时作出反应,从而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的潜在威胁。

2煤矿负责人对于煤矿生产工人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培养

拥有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工作的前提要求,在煤矿生产工人之间,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做好对其进行煤炭安全生产意识的建立和培养。用俗语来说,有了命才有了之后的一切,没了命一切都是空谈。煤矿工人是在社会底层进行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人民,文化知识程度并不高,所以煤矿负责人不要用书面语对他们进行安全意识的讲解,要直白而肯定地告诉煤矿生产工人,一切以生命为重,不能为了开采大量煤炭以获得更多的工资而不顾危险,强调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旦危险的预兆出现,立刻通知煤矿管理人员组织其他煤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撤离。煤矿负责人一定要让煤矿生产工人清楚,危险的发生来自于疏忽大意,让他们在进行煤炭生产的过程中注意对危险形成敏感感知,并普及安全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

3煤矿负责人制定安全预警制度,提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工作概率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危险极有可能发生,所以非常需要制定一项安全预警制度,来提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工作概率。对于安全预警制度的建立,煤矿负责人要与煤矿生产工人以及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进行协调沟通,毕竟煤矿生产工人身处生产前线,与煤矿生产过程息息相关,提出的观点或建议必定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本质;而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经常对煤矿生产进行研究,提出的见解肯定有经验而且具有建设性。那么在和煤矿生产工人与煤矿生产的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的讨论之后,煤矿负责人就要根据讨论之后的结论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测量到震塌信号的时候,高音警报一定要及时响起;煤矿负责人还要定期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矿井逃生培训,训练好他们的逃生能力,使事故发生概率降低。煤矿负责人一定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逐渐完善安全预警制度,总结经验及教训,使现行安全预警制度能够高度有效地起到预警作用,从而保障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

4煤矿负责人对煤矿生产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煤矿生产过程通常是在矿井之下进行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危险的发生概率,但这并不代表煤矿负责人不能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安全防护来保障煤矿生产工人的生命。那么煤矿负责人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煤矿生产工人?这就需要煤矿生产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的矿场或矿井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对矿产分布的清晰和对地质结构的勘探,只有对这些进行了解之后,煤矿负责人才能制定相对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煤矿生产风险。那么具体如何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呢?首先,煤矿负责人要在每日矿井开采之前,请煤矿开采的相关专家对矿井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再进行安全评估,选择能否让煤矿生产工人下矿井进行煤矿生产,要提前把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然后,需要煤矿负责人建立或者升级安全设备,例如:在矿井之下设立测震仪器和高音警报,以便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及时作出反应;而且煤矿负责人需要尽最大努力扩大矿井升降机的容量和载重量,以便遇到危险时,煤矿生产工人能够及时撤退和离开矿井。由于矿井之下的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在煤矿生产工人进入矿井之前,煤矿负责人要委派一些医护人员对煤矿生产工人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测,以防由于环境的恶劣造成煤炭生产工人发生危险,而且在矿井之下,情况不易视察,煤矿生产工人个人发生危险难以引起别人注意,最后造成非工作原因事故,因此,煤矿负责人也要做好这一点。其他更加细节的安全措施,就需要煤矿负责人因地制宜,根据矿井情况自行制定。

5煤矿负责人做好煤矿生产定期总结,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危险的规避来自于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和实际预防,同时也来自于日常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所以煤矿负责人要定期召集煤矿生产工人进行近期煤矿生产的总结,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综合而言,煤矿负责人首先应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建立和培养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制度,制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最后做好煤矿生产的定期总结,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作者:路书文 单位:壶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六篇: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完善

1我国煤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的模式正处在投入过高、耗能很大、产出较低、效益较低,整个发展过程过于粗放,矿难频发,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采煤效率较低,这些情况就对我们重视和及时解决煤矿安全问题提出了要求。

1.1政府监督不力随着煤矿行业的市场化,煤矿产业的利润越来越高,但是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与政府对煤矿的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政府对于煤矿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来说我国政府对于煤矿的控制和监管方法不够科学,效果不够明显。

1.2技术上较为落后从储量上来说我国的煤矿储量较大,但同时分布较广我国煤矿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矿生产成本高,并且地下矿较多,这就对开采难度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事故,并且由于在地下密闭空间,就更容易引发大型事故,并且目前来说很多生产者都是独立生产,体系不够完善,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不足,尤其在安全设施上不够重视和投入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监管都不够,导致一些煤矿在设备不够完善,安全设施不够的情况下就进行井下开采,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了矿难频发的重点原因,矿难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需要政府从各方面综合治理,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我国的煤矿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对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和原因的分析,并且对如何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1.3人员问题在煤矿生产中,煤矿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管是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都不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较差,一旦发生矿难自救意识和能力也不够,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对于规定不能严格遵守,造成矿难发生的隐患。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改善能源结构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我国是煤矿的生产大国同时消耗煤炭量也相当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国的煤矿生产设备落后,技术不够先进,能耗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提高煤炭供应的情况下对新能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优化改善能源结构,新能源的利用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减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煤矿的生产压力减小煤矿企业才能对安全体系和措施进行控制和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开辟新的矿源,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开采技术。对于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要合理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不断的应用新型科技更好的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对新能源充分探测和开发,另一方面要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科学采矿,文明采矿,合理采矿,不断的提高对于伴生矿的利用,并且作为煤炭的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把握节约的理念,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

2.2重视政府作用通过对以往矿难的分析可以得知,很多矿难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矿难的损失都是可以控制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发挥作用,从管理和监督上进行控制,科学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由于煤炭企业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的并存就需要政府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煤矿的安全监管的体制进行完善,体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从而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于煤矿事故进行科学完善的预防机制,这就能够对事故进行及早的事故预警和预防,从而防止或者减轻事故的影响。另外对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严格遵守,一旦产生问题要严惩责任人,从而保障整个安全工作的进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对自身的建设要进行改革,杜绝任何由于利益关系产生的腐败行为,另外作为政府要推进社会监督和舆论激励的机制,社会舆论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真正的把事故隐患消除,此外除了安全生产还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实力,大力鼓励社会资金的加入,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煤矿企业竞争能力。作为政府要对煤矿企业的准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对于一些安全设施或者体系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坚决不能批准,对于已经投入生产的煤炭企业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增加对安全设施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最终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的水平。

2.3人员培训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障这些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科学使用安全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从容应对安全逃生,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设定科学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准许从业上岗,以这样的方式在人员上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扼杀或者降低煤矿的事故影响。

2.4重视经济调控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来说,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自我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步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状况,这就需要经济体制做出科学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的价格也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汇总的体制性及执行障碍着力解除,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科学评价体系,开发研究新能源,尽力改善能源结构和供需模式,从而降低对煤矿资源的依赖性,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对供需问题不断环节,最终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增长。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生产与很多方面息息相关,我们要首先从政策上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度,从宣传上推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工作过程中,从人员素质上培养,不断保障煤矿安全的生产和能源的供应工作。

作者:李世清 单位:内蒙古油房渠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