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现象研究
时间:2022-04-06 05:35:00
导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现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脱离实际需求和把握时代内涵不够的现象。因此,高校应以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从统筹健全管理组织体系、提前开展安全行为意识培养、结合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管理队伍,加大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力度,引导媒体舆论正确传播实验室安全理念,通过凝聚教学改革创新活力,助推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由“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实现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数量上蓬勃发展,而且在质量上方兴未艾。作为高校综合实力体现的重要标志,实验室承载科技强国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主要教学科研实训基地。然而,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未能与快速发展的实验室建设齐头并进。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工作,损害了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此,为使各高校提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2019年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9〕1号)、《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号)等指导性文件,要求高校扎实有效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正积极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索和实施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但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并存在努力方向有偏离工作需求的倾向及安全管理内涵不够丰富等问题[1-2]。
1国内外管理现状对比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EHS管理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跑”状态[3]。以英国为例,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科学性,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尤其针对创新探索实验研究,认真细致地进行风险评估,降低实验安全风险。此外,持续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周密严谨排查安全隐患,重视实验室安全设施的配备,每年投入专项安全经费进行实验室安全建设;注重安全培训的实用性,不断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等。在上述各项措施的保障下,英国高校教学科研能够在平稳安定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4-5]。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指导,要求高校尽快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如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已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紧紧“跟跑”发达国家,其他国内高校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拉动引擎助推“追跑”节奏。但仍有部分高校限于发展理念、学校定位、人力物力等原因处于“慢跑”状态。当然,还存在极个别“不跑”的高校,其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较为突出,往往只有突发“疾病”时,才发现平时缺乏“锻炼”,导致“免疫力”差的经验教训。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主要还处于“有没有”的初级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发展至“好不好”的优化阶段。
2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理念落后
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常常局限于当前的需要,没有统筹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容易出现实验室安全无法满足实验室发展的困境。实验室安全保障资源分配方式依旧存在一次性购置的问题,没有考虑实际需求、后期维护,缺乏长久性和持久性。一日建好“实验室安全擎天大楼”的思路并不符合安全建设发展规律,因该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有效推进。在一些高校往往只有发生事故时,才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排查、大整改。这种应急性而非前瞻性的安全管理工作方式导致实验室安全建设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2.2组织结构失衡
(1)专业管理组织力量薄弱。以美国为例,在国家层面已设置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专门管理实验室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标准、开展针对性培训、宣传规范性文化等措施,监管、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然而,我国尚没有明确的全生命周期的政府安全管理部门,整个管理体系存在功能重叠交叉或空白的现象。在多头、分散式的结构性失衡管理的现状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步履蹒跚[6]。在学校层面,目前全国不少高校还采用诸多部门权责交叉、多头松散的管理模式,其监管效率偏低、工作实效性不强,如学校的教学、科研、保卫、学工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下发几乎是重复性的文件。这种缺乏专业管理的方式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成效不理想。(2)专业管理人才不足。实验室安全管理专职在编人员指标不足、管理队伍理念参差不齐、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造成了阻碍。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在校级层面配备的实验室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基本在个位数,有些管理人员只是兼职,而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素养的人员则更少。此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奖惩措施不完善、权责不对等、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3制度架构雷同
通常情况下,“双一流”高校率先制定规章制度并部署实施方案,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跟随效仿,不仅浪费人力和经费,而且实际效果不佳。有些高校效仿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修改和完善,并要求下属学院和实验室依照执行,这种照搬的制度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容易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最后失去指导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义,影响管理部门文件权威性,使安全管理陷入不良循环。
2.4品味质量不高
(1)安全科学研究不足。目前,全国高校实验室更多重视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而实验室安全管理似乎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知识方面的常识,缺乏科学的支撑。由于国内在实验人员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变化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似乎还没有专项研究课题去探索实验室安全本质,因此无法提供真实数据指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7]。(2)管理部门地位尴尬。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定位不清,社会媒体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往往只报道实验室安全事故本身,而对事故原因、后续处置等来龙去脉只字不提。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是高校行政管理排名末尾的“蓝领”弱势服务部门,学校其他服务部门谈安全色变、畏而远之,无法加强协作,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阻力很大。(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高校实验室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经常采取“经费不足”的方式在实验室安全专项建设资金方面打折扣。大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装修、仪器设备或试剂采购等方面,而用于安全方面的维护性经费占比很小。有些学校甚至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有些防护设施更新周期过长,如洗眼装置、通风设施等,其整体安全设施系统配备不够完善。(4)教育培训效果不佳。很多高校举办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讲座,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教育的效果比较有限,大部分讲座是科普性、离散型的内容,侧重讲述实验室安全本身的重要性,偏离用户实际需求,而涉及学生应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的内容偏少,且大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听讲座的情况,没有用心吸收讲座知识,无法理解实验室安全的精髓,未能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3内涵式发展有效途径
3.1成立专职业务管理部门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成立高校实验室安全专职业务管理部门,全面统筹管理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制度监管体系,深入高校实地调研,强化具体业务指导,开展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并根据高校的层级进行分类实施。实验室安全专职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应从高校和企业选拔,覆盖化学、生物、物理、安全等专业,定期组织人员赴先进国家进修学习,不断提升管理知识和经验,培养安全管理高素质队伍。
3.2坚持可持续安全发展道路
(1)保障人才,持续投入。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务是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实验室安全高素质人才建设战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切实开发、利用、聚集有关实验室学科的人才,保“质”、保“量”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专业管理人才队伍。高校除了需要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外,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在编人员指标的持续性投入,科学制定实验室安全专职在编人数配置,不能简单依据全校师生比笼统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分吸纳更高学历的教学和科研教师加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优化人员组成结构,增强队伍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专业内行”指导“内行”,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招聘公告信息,如毕业专业、专职专岗、最低服务年限、工作职责等,保障安全管理人员尽心尽责开展工作。实验室安全的内涵式建设离不开专项经费的支持,设立“实验室安全专项基金”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常规建设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安全建设应按照规划及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坚持短期投入与长期投入相结合,专项与常规相结合,逐年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分步实施。(2)赋予职能,参与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是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和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使命,担任检查隐患、监督违规操作等违规行为、“抢险救援”突发事故等职能。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武装警察”,不仅长时间服务于实验室第一线,辛苦劳累,而且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高校应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媒体正能量宣传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榜样案例,促进楷模引领发展航向。对于高校自身而言,要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实验室安全建设经费划拨权力及对安全违规行为处罚等职能,增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考核作为申报、建设和验收教学、科研项目和平台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应参与规划、审批和验收实验室基建和工程改造项目中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工作,介入实验室安全建设论证,提出相关建设意见和建议。此外,高校要理性设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薪资绩效考核办法,优化安全管理人员职称、职位晋升渠道,构建精准问责和奖惩机制,出现事故时,要根据事故原因,赏罚分明。(3)公开透明,威慑警醒。从历年发生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存在事故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和调查不够深入的问题,许多高校师生只知道某高校发生了实验室安全事故,但对事故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一无所知,没有受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警醒和启发。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的《关于做好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须加强保护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高调查效率,深入查找事故原因,重视安全事故通报的警示教育作用,及时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公开透明事故的相关信息。全国各高校要以前车之鉴为镜,从思想上提高觉悟,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督促自查,消除隐患,避免同类实验室安全事故重蹈覆辙。
3.3提前开展行为意识培养
一些高校师生没有意识到实验室安全是教学科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常常下意识出现违规操作,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然而安全意识不可能在一、两次安全培训中完成,需要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因此,有必要从入高校大门开始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大一、大二阶段主要进行实验室安全通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室行为,进而形成安全意识;大三、大四阶段则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的安全防护技能。此外,将实验室安全笔试和实操考核纳入学生考核指标是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使学生内心深处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3.4教学科研互促安全发展
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坚持实验室安全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和谐发展,不能单凭教学的力量,因为教学内容在一定期间内具有滞后性,要善于利用科学研究的力量,紧跟快速发展的国际学科前沿,通过科研实践不断丰富知识内容,深入挖掘实验室安全发生的根本原因,形成安全条件,并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室安全教学中,规范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行为,建立安全意识,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8]。实验室安全教育应深入细致、丰富内蕴、夯实基础。当务之急是改革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从讲座式向必修课程转变,从教师单方面讲授到师生互动,从书本知识到实地实操,依托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全面教育;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实验室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在实验室安全科学研究方面,已有部分学者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借助科学模型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研究,确定事故发生的触发点,为减少事故发生率提供指导[9];采用STAMP模型分析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10];利用应用绿色化学基本原则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思路等。这些实验室安全科学研究能够充实教学资源,为实验室安全建设提供有益的途径。
4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负重致远,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建设工作,务必追求实际效益,积极探索创新内涵式发展建设思路,优化实施途径,严格做细、做精、做优、做专等每个环节,抓重点、补短板、找差距,做好前期安全预防准备工作,防微杜渐,持续稳定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筑牢实验室安全管理防线,为师生创造良好安全的实验教学与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加祥,黄刚.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实时管理方案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294–296,305.
[2]吴祝武,白向玉,孙志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1–4.
[3]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4]严珺,杨慧,赵强.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240–243.
[5]姜吉光,李学光,王金龙,等.中英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比较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65–268.
[6]荣逸菲.基于法律视角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262–266.
[7]黄开胜,艾德生,江轶,等.以科研的态度和方法来全面研究实验室安全:述评NatureChemistry期刊发文“学术实验室安全研究的回顾与评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3–9.
[8]许迈进,杨行昌.教学与科研并重:研究型大学和谐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4):49–51.
[9]付净,刘虹,刘辉,等.事故致因“2-4”模型在高校实验室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277–281.
[10]黄萍,程希伦.基于STAMP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2):135–139.
作者:汤营茂 钱庆荣 陈庆华 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一篇:中医院药房安全管理问题讨论
- 下一篇:邮投递员先进事迹材料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