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2 05:06:10

导语: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各方面性能不断完善,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安全管理问题依然面临挑战。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文章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结合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相关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因为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舒适和节能的特点,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并且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越来越大,不但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结构,而且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承担者。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公共安全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人流密集场所,面临很大的安全压力;在客运组织方面,客运量迅速攀升,市民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与有限的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设施设备方面,包括车辆、信号、供电以及FAS和BAS等多个系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都会对乘客的安全出行产生影响,因此,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是非常迫切的。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时期,截至2019年9月底,内陆地区已经有39座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增加,由于我国在城市轨道安全风险工作和信息化应急管理等方面相对滞后,运营安全工作面临重要挑战。根据国内外事故统计资料显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列车事故、火灾、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灾事故占比最高,与列车事故以及恐怖袭击构成了主要的重大事故类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投入运营的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除了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外应加强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研究。目前国内大多的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观点性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卢喜招在《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监管体系研究》中提到:从本质上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主要是指,设备、运行组织的多样化及高效、安全、系统的网络运营管理体系。周彪发表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瓶颈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防范、监控、处置以及恢复,是当前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主要手段,应以此为基础构建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并做好预案的编制和执行工作。除了理论研究之外,很多城轨运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办法。例如北京地铁数十年不断强化的“治、控、救”管理体系,香港地铁的《安全政策》等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都极大地提升了运营安全和服务水平。总体来说,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晚,在安全监管、信息化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关注和重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

2 影响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因素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历史事故的分析以及实际运营情况的调研,可以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某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一般可以归纳为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类,这四类因素彼此独立且互相影响,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异常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2.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上,一方面是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安全问题,如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发生踩踏事件或者暴力事件以及跳下站台、强扒车门等行为。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一般包括生理、心理和技术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身体不适、工作负荷过高等,心理因素包括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技术因素包括操作技能不熟练、违规操作或者疏于防范等。这些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规范乘客的行为,提升乘客在安全乘车方面的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2.2 设备因素。轨道交通设备设施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良好的质量和稳定的运转情况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主要有车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机电系统等,需要定期检修、保养、更新换代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营条件,设备部件疲劳、构造缺陷、信号故障、恶劣天气等都会对设备产生影响,增加运营风险,造成轨道交通安全问题。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轨道交通车站内部员工的作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员工的作业环境主要包括站台、站厅以及隧道等区域,其中作业环境内的照明、噪声以及湿度、温度等都会直接对工作人员和乘客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则主要体现在城轨运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及职业素养、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外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影响比较明显,比如暴雨、地震、高温等。社会环境主要是道德规范和经济因素等,比如恐怖袭击等。2.4 管理因素管理因素贯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对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的管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城轨运营企业保证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对运营系统的人、设施以及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决策失误以及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风险。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3.1 加强乘客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可以组织开展进校园或者社区客运服务类活动,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知识向公众宣传讲解,也可通过车站内的媒体和广告等加强文明出行、防盗防骗以及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乘客乘车安全意识,同时也应该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工作人员应定期学习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应急演练,加强实操练习与考核,提高业务能力,车站内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客运服务工作,当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紧急处理,组织乘客疏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3.2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由于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引起的事故只能通过预防来降低损害,如在暴雨等特殊天气时,相关设备的检修维护人员应该加强对重点设备和关键区域的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对于车站和电力系统相关的重要设备应该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检修和维护,对软件系统定期进行升级。动态管理车站安全隐患,推行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安全设备,优化自动报警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3.3 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完善适用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规范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防灾的应急预案,健全安全运营过程中的责任制,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科学完整的监督体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可以降低运营风险,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目前各个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面广,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复杂,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针对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建立健全法规,规范技术,改进应急方案,制定正确地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婉珊.基于模块化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2]赵喜祥.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安全预警模型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

[3]胡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6):92-93.

[4]卢喜招.网络化运营下城市轨道交通监管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5]周彪.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瓶颈及对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12):28-31.

[6]张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优化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柳雪丽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